在此分享我用的方法...
1.最基本的,後變吊耳要正,我是把前輪用快拆固定在吊耳上,藉由比較兩個輪圈面的角度,就可以判斷吊耳有沒有歪了。可以用目測的,但用angle finder來比對會更準確。若吊耳只有輕微歪斜,可以把前輪當作槓桿來校正吊耳。(我是拿通勤車用的前輪來扳,一點也不心疼~
)


2.前輪和頭管的平行度、頭管和立管的平行度、後輪和前三角的平行度,都可以用angle finder來檢查。
3.要檢查前輪是否在前叉的中心線上可用此法:
將前叉平放在白紙上,用直角規在紙上標記出前叉轉向管和勾爪的垂直投影點,將轉向管在紙上的投影線往勾爪方向延長,然後測量轉向管軸線和左右勾爪的距離。
4.要確認後三角有沒有偏一邊,是用這個方法:(出處:Sheldon Brown)
測量繩子和立管的距離,可判斷後三角有無偏移
5.拿補修用的花鼓軸心,從中切成兩半,可用來檢查左右勾爪面的平行度:

不知是否我的運氣較好,總之除了吊耳要校正之外,我的車架通過了以上的檢查。
小毛病不是沒有,我在第一篇發文就有提到,前叉勾爪間的距離稍小、轉向管底部的外徑偏大,但這都是很容易處理的問題,不成大礙。
順便再提兩點最初發文沒說到的細節...
我的車架立管和座桿的配合度很好,我沒有在座桿塗黃油或止滑劑(friction paste),座桿束子鎖到5N-m,座桿不會下滑或產生異音。
頭管的培林座內徑是準確的42.0mm/52.1mm,真圓度沒問題,頭碗轉動順暢且無異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