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路線就知道

GC威能,爬坡猛爆的都是副將

奧運我看好盤爺 龜波 沙公 坎爺

掃地的 wrote:
我只好奇為何AQ大沒...(恕刪)


這樣離題不禮貌喔~














對不起我錯了,我也不該離題
歡迎來Aq's Bike http://aqbike.blogspot.com/

robertren wrote:
哦哦,看來是铝車,而...(恕刪)

我也覺得是鋁車
因為 後叉看起來是卡繃的
不過 光看照片 我也不好反駁啊
Don't look back in anger! I heard you said.
TRASHNET wrote:
原OP不是有提到跨高75
65.7這種數據,不就是套公式算出來
是不是最適合很難講,但就是一般的建議值
有必要這麼酸嗎

來,弱者如小弟我請教一下......

1.公式算座高,請問係數用哪個
我自己知道的係數
0.883,0.875,0.885,0.895,0.9,0.91......
請問一下,係數這麼多,要用哪一個??

2.座高是看係數去算,還是看膝蓋角度
同樣跨高,大腿與小腿比例不一樣,
膝蓋的角度會差很多.....
所以光用係數算歐,誤差很大.

3.跨高
很多人量跨高,誤差都很大.
自己量和用專業器具量,差個2or3cm都很正常.
跨高一開始就量不準,後面算係數都是算心酸的.

4.看照片隔空抓藥
照片角度不同,會背離現實很多.
隔空抓藥事特異功能,非常強大.

5.對捷安特單車很瞭解
小弟弱小如我,騎車也才剛剛好10年,
也去g牌經銷商歷練過一陣子,
真的對g牌車不是很瞭解.
不曉得對g牌車很瞭解,是瞭解到什麼程度呀??

以上五點,誰可以給小弟釋疑一下??
真的有人可以看圖就搞定設定,
小弟願意專程去他家拜師啦~
ddar白馬 wrote:
1.公式算座高,請問係數用哪個
我自己知道的係數
0.883,0.875,0.885,0.895,0.9,0.91......
請問一下,係數這麼多,要用哪一個??

2.座高是看係數去算,還是看膝蓋角度
同樣跨高,大腿與小腿比例不一樣,
膝蓋的角度會差很多.....
所以光用係數算歐,誤差很大.(恕刪)


用係數算,不取極端值,誤差也在+-0.5cm左右
這樣算誤差很大嗎??
個人是覺得都還算在可微調的範圍內

而且我也沒說算出來的是最佳設定
都麻要事後看騎乘狀況再微調


ddar白馬 wrote:
3.跨高
很多人量跨高,誤差都很大.
自己量和用專業器具量,差個2or3cm都很正常.
跨高一開始就量不準,後面算係數都是算心酸的.(恕刪)


這倒是真的,我自己去不同店家
用專業器具量也都還有1.5cm的落差

現在也只能相信樓主給的數據
要是給錯了,只能說個人造業個人擔(阿密佗佛....)

ddar白馬 wrote:
4.看照片隔空抓藥
照片角度不同,會背離現實很多.
隔空抓藥事特異功能,非常強大.(恕刪)



當然我也不喜歡隔空抓藥
畢竟正確的fitting 要有良好的工具跟技術
不是看照片就可以的


ddar白馬 wrote:
5.對捷安特單車很瞭解
小弟弱小如我,騎車也才剛剛好10年,
也去g牌經銷商曆練過一陣子,
真的對g牌車不是很瞭解.
不曉得對g牌車很瞭解,是瞭解到什麼程度呀??(恕刪)


那個算出數據的人,有多了解我是不知道啦~~
要是剛好他要是有台一樣的車
而且SIZE 跟身高都跟原OP差不多

我就算有20年的騎乘經驗,也不敢說我比人家了解耶
或許有去g牌經銷商歷練,會有加持吧

---------

我看到樓主OP的照片,第一個想法是:
哇~~現在G牌壓這麼大阿,座管拉那麼多出來會不會危險

就這案例來看
要是剛好有這台車的,而且身高又差不多的
可能一看到座管長度就可以判斷,拉太高了
然後給個一般的標準數據
個人是覺得,還算是蠻中肯的意見

(唉...現在想想,又不是酸我,我跳出來幹嘛,
愛酸就讓他酸,等他酸夠了就不酸了........)


-----
PS:記得之前好像有看過,純山路設定,
座高會建議降低一點點,在往前坐一點點
好保持回轉數的維持,拉太高不利山路的出力

不過這部分是憑映像,不是很確定(先看看就好)
等我找到資料,我再OP上來吧


腿長係數啊..........
個人心得是
真是純算心酸
基準一大堆, 拼起來誤差可大了
1.不同區抦
2.不同立管角度
3.椅子基準跟骨盆寬度位置支撐
4.踏板跟卡鞋

然後人體測量, 這也是一堆誤差
而且大腿小腿比例也影響高度
騎乘姿是跟鞋底板位置也影響

這些
係數通通沒有說明, 哪你該用哪個係數
光上面一堆變數總和值誤差就打死系數了

還不包含你設定車子人為誤差
不然現在怎麼流行新的fitting說動態設定
就是要盡量削去這問題

盡信書不如無書
頂多先鎖個大概位置就好
再上路邊騎邊調就對了
因為是人騎車不是車騎人

相信身體感覺比相信係數有意義多了
也不用先知道椅子高低要用的系數抓大概位置
花那個時間量, 不如上路馬上就知道大概有效
真要知道係數是哪個, 等騎到某個感覺對味再來慢慢測量反推做紀錄
給下次調整或換車用才有參考價值
因為這是你實際騎出來的.

大師級單車教學書中.....也不見得幾個會用係數教學
都是教感覺比較多
會搞一堆係數說好像都是日本人搞出來的,大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