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思考要找Dura Ace的花鼓來請人手編一組輪。
在花鼓的選擇和編法上有一些想法想請教各位有經驗的版兄。

小弟的身高183,體重約80kg,想編一組爬山/平地一半半的輪組(心裡知道選了dura ace要編輕量輪有點難,
加上體重不算輕,只好妥協)

前花鼓比較沒什麼問題,若找得到24孔的花鼓,用傳統的2x編法就可以解決.

後花鼓的部份,就有

1. 32孔跳編2:1 24孔 ; 或是

2. 直接找24孔的用和前輪一樣的編法處理.

以上兩種方式,不知道是否有版兄曾有相關的編輪經驗可以分享。若想在以有足夠強度(夠耐操)的前提下儘量減少
重量, 那麼那種方式會比較理想呢?

另外框的部份可能會考慮國產的R380(但以我的體重可能偏軟), 或是 DT RR1.1 (剛性會比R380好嗎?)

墾請版兄賜教, 感謝。
soleil88 wrote:
最近正在思考要找Du...(恕刪)


我是傳統編法 7900花鼓+AMBROSIO EXCELLENCE 動態平衡框+DT Rvolution雙抽大約20000

我體重85~吸震效果不錯~也不會偏軟~再搭配GP4000S~讚
bell1232 wrote:
我是傳統編法 790...(恕刪)


感謝分享,可以請問一下您是使用24孔的花鼓嗎? 是否試過上坡抽車,會不會有偏軟的感覺呢? 感謝。
soleil88 wrote:
感謝分享,可以請問一...(恕刪)

何不找前後 28 孔的?
雖然我有一對 24 孔的 dura ace 花鼓,但卻不敢用在公路車上 ( 用在小徑車上 )

我,體重 58 kg,都不敢用了!80kg 的您確定自己能用嗎?
http://class.ruten.com.tw/user/index00.php?s=hironari_0819
hironari wrote:
何不找前後 28 孔的...(恕刪)


我自己曾用過一組手編輪,跟編輪者討論後,最後他幫我配出前24,後32孔2:1編成24的輪子.
我自己騎起來覺得還算硬, 比起最早的RS10明顯硬多了, 上坡感覺特別明顯.

所以在想Dura Ace的花鼓是否適合做這樣的配置,但又因為看過某些花鼓並不適合直拉(2:1)左側為直拉.
也因此想問問大家是否有類似的經驗分享

話說回來,h大的體重,應該可以適用許多更輕量化的輪框吧,我覺得24孔,張力拉足應該很夠您用才是,不過
只是我想,還是需要有經驗的版兄指教才是。
soleil88 wrote:
最近正在思考要找Du...(恕刪)


最近小弟在學編輪~請問32孔跳編24孔的意思難道是,32孔的輪圈和花鼓的"8個孔"不用,當成24孔的輪圈來編的意思嘛?
預算如果可以加一點~花鼓換成DT240S滑順超級~保養容易~安靜無聲~輕量化~!!

其實鋼絲數還是要看邊輪子人的功力~!!

01有臥虎藏龍的人~跟嘴炮魔人~如果傻傻分不清人容易誤導~!!

不如找專業編輪人討論比較實際~!!
騎車是為了流浪
jlhwu wrote:
最近小弟在學編輪~請...(恕刪)


正是,2:1的編法在網路有不少資訊,可以找來看看,我用過一組手編輪是這樣的編法,騎起來不錯。



野鬼 wrote:
預算如果可以加一點~...(恕刪)


呵,Dura Ace比較容易找到便宜一點的,而且好保養,DT就難了。

版上的確臥虎藏龍,很多討論都讓人獲益匪淺.

我比較想知道有沒有版兄是使用Dura Ace花鼓,然後使用24H傳統編法或32H 2:1編法,騎起來心得如何就是。

畢竟還不算很瞭解這個花鼓的特性,想知道這兩種編法那一種比較恰當。

感謝大家。

jlhwu wrote:
最近小弟在學編輪~請問32孔跳編24孔的意思難道是,32孔的輪圈和花鼓的"8個孔"不用,當成24孔的輪圈來編的意思嘛?


因為版主想要編2:1,也就是鋼絲在傳動側每兩根,對上非傳動側只會有一根

以32孔來說,本來兩側都要有16根鋼絲,就變成傳動側16根加上非傳動側8根,就是24根了

如果一開始就計畫這樣編,一般會找24孔的輪圈,而不會用32孔的來跳孔編,不然張力平衡可有的煩惱了

至於花鼓,比較方便的方式還是找32孔的,然後在非傳動側跳孔編

市面上曾出現專門為了2:1編法設計的花鼓,也就是非傳動側只有開8孔而已,不過好像不太好找

至於2:1編法、傳統的2交叉或3交叉、最近流行的傳動2交叉對非傳動直拉,到底這些後輪編法的優缺點差異在哪,就麻煩後面的大大解答了
多買一些花鼓、輪圈編好幾個不同組合的輪子。

然後試騎,留下一組適合的,其他賣掉。

這樣才能選出最好的輪子。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