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輪比真的會影響騎車的輕鬆與否嗎 ....

看很多騎公路車的前輩們騎車都超輕鬆的,我騎我的平把公路車也花了1萬5,騎陡坡真是要命啊,難道是壞在齒輪比…
文章關鍵字
體重決定了一切
當然~多練習~腿力就會增加
還有配速~~不要硬撐~如果有心跳帶~配合心跳率
逐漸就會進步

Tony051 wrote:
看很多騎公路車的前...(恕刪)

恩對
齒輪比很重要
我的大盤52/42
飛輪13~23
騎平路很好騎
但爬長陡坡就GG了
每台車出廠都有基本設定
你也可以買大盤飛輪回來改
但要改符合變速器的齒輪大小
沒錯~普通人爬12%以上的坡大概需要CT盤大盤34飛輪30或32。
像我長騎巴拉卡,有時候會看到有那種大盤用53-39或52-36,
後飛輪才用到中間卻不會想把齒比變輕,在那以非常低的轉速痛苦騎著
對自己膝蓋不好,效率也超差。
一般騎健康的,最好是選擇配合自己當下節奏(轉速)的齒比。

要踩的輕去買登山車吧!公路車追求的是速度 齒比不會輕到哪 ct盤+飛輪32t就很輕了 看其他人騎的很輕鬆?我相信你們換車之後他一樣輕鬆 你一樣累
kenwed wrote:
要踩的輕去買登山車吧!公路車追求的是速度 齒比不會輕到哪 ct盤+飛輪32t就很輕了 看其他人騎的很輕鬆?我相信你們換車之後他一樣輕鬆 你一樣累

記得要買輕一點、好一點的登山車
不然一樣沒用

像我相同的路段分別用公路車跟登山車騎
公路車不輕鬆、但順暢愉快
登山車雖然輕腳,但卻覺得很費時、費力

因為公路車4萬元、Shimano 105 變速、8.2 公斤、700x23C 輪胎
登山車5千元、Shimano SIS 變速、13/3 公斤、26x1.5 輪胎
結果登山車的齒比優勢只有開始騎的時候有感
騎一段時間後只覺得很累人

所以要比現在輕鬆
換輪組加強鋼性、減輕重量
換車架加強鋼性、減輕重量
換變速 32T、取得齒比優勢
再來就是要練腳力了

版大其實可以去風櫃嘴這種很多人在爬坡的地方看看
其實一路上也有很多人騎得很費力、一路扭來扭去的
也有人順順地一路向上踩,不快、但也不會勉強
還有少數人騎得像風一樣,大伙只能目送背影遠去

這就是腿力與技術的差異
不知道你的齒比是如何? 平把公路車之前有三盤的 平路輕快不趴 上坡跟登山車一樣可以慢慢龜

但輪子比較大比較細車子比較輕 自然比較快 我覺得是不錯的選擇

齒比真的很重要 版上勇腳一堆 大家會告訴你 ct盤對上11-28已經很輕了 有什麼坡上不去就是自己的

問題 但是事實上就是 陡坡可以時速10km以上的不多 遠程長途 34/28 迴轉速60 700 23c 是時速

9.17 迴轉速 50 是時速7.64 如果是30/30 迴轉速60 700 23c 是時速7.55 迴轉速 50 是時

速6.29 長途爬坡後面還出現武嶺的天堂路時候 真的是很需要 而且就算一樣龜迴轉50好了

兩者的輕腳程度也是有不小的差距 差不多一個就是可以輕鬆完賽 一個不小心就會抽筋的差距

當然我只是假日車手 又減肥失敗

然後我一樣tcr adv 用34/28 跟 30/30 在長距離的爬坡又是非常明顯有效率 中盤39 小盤30不斷

切換 緩坡平路39比34更有效率 陡坡30更省力 雖然下坡不如34直接換50的加速來的快速 但是下坡轉

上坡的時候 50/39 這樣變換 是比50/34更容易維持迴轉速 很少50/39/30立刻變換的 除非是超陡下

坡接超陡上坡 這種路真的很少 除了苗栗天空步道再過去的吊橋旁邊那一小段以外 我還真的沒騎過類

似的路 雖然三盤一直被嫌棄是過時 但是個人是真的蠻喜歡的 我覺得 可以騎多快是個人能力 但是可

以多省力 跟齒比還有變速時機相關性太大了 還有 大盤曲柄長度對省力也有不小差距 小點曲柄就是

比較好帶迴轉硬是比較省力

以上是休閒組的心得 175 體重 80~83之間迴蕩 西進武嶺也只有四小時五十 只有假日有空練長途

假日車手無誤 三盤讓我參加挑戰賽一直都可以輕鬆的完賽 邊拍照邊遊憩 不亦樂乎




Tony051 wrote:
看很多騎公路車的前...(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