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騎車裝備分享+想培養女友/老婆騎車習慣的秘訣

牽車到現在兩個多月,因為一開始在添購騎車裝備時,
比較少看到針對女生新手的裝備分享,
因此特別整理出自己的騎車裝備和防曬經驗,
同時也因為這兩個多月都是老公陪騎和規劃路線,
想站在女生立場,提供一點點拙見給想培養女友&老婆騎車習慣的男性車友們
廢話多圖多網誌版

下圖是我每次騎車的固定裝備。



車褲牌子:Liv
型號:FISSO全長車褲

建議牽公路車後,女孩們第一個要買的裝備就是自行車褲!絕對絕對不要省這筆錢!
穿上車褲後,騎車時的舒適度完全提升!
而Liv是我的第一件車褲,穿著舒適度還OK,夏天穿也不會悶熱。

貼心小提醒,穿車褲不要再穿內褲喔!會增加摩擦度,反而更加不適!
另外,生理期時更不要使用衛生棉.....一樣會有悶熱及摩擦的問題,
真的得騎,請學習使用衛生棉條...要不就是在家好好休息吧...

而為了防曬,車褲我刻意買全長的尺寸,
但還是會有一點小漏洞如下圖,夏天騎別忘記加強防曬!


再來從頭到腳的裝備一一分享。

安全帽:Giro
型號:Amare

安全帽也是建議剛開始騎就要添購,畢竟是跟騎車安全有關。



眼鏡:OAKLEY
型號:Radarlock path

不是我牽車後特地去買的,幾年前買給老公的禮物,被我拿來帶了



頭巾:Buff魔術頭巾

我的使用習慣是,戴上安全帽、眼鏡之後,
再將頭巾拉上去,整個蓋住耳朵及臉頰部分,
這樣臉部除了額頭之外,幾乎就滴水不漏了!
完全不用擔心臉的下半部跟頸子曬到~


因為我全臉都會上Orbis極致抗陽防曬露,
額頭露出來幾次都沒有被曬黑或曬傷,所以暫時不考慮再多買小帽。
但不得不讚Orbis金瓶滿給力的!


袖套:Pearl iZumi防曬袖套

產品介紹上標榜著是防曬材質,UV 50+,內側有網眼材質,增加透氣度。
帶上袖套的舒適度還不錯,也不會覺得熱,更不會一直掉下來,
但是缺點是太短了,要不就是上臂有露出,要不就是手背上方也會露出一小塊..


手套:瑞士HIRZL

產品介紹上寫著,表面是用澳洲袋鼠皮革,並且有創新的GRIPPP科技,
在乾燥的狀態下握力是一般手套的三倍,
在潮濕狀態下,握力是一般手套的五倍,有防水、防汗效果。



以上是我的裝備分享。
在添購的優先順序上,會建議車褲、安全帽務必先買,
再視個人預算陸續買手套、車衣、眼鏡,
如果有防曬需求,才買魔術頭巾、袖套。

另外騎車時必備的,還有工具組!
我車上沒有,是因為老公都會陪我騎,他準備就好,
但若是女生單獨一個人騎,即使自己不會修車,
還是要帶以下工具,騎車過程中發生爆胎或是車有狀況,
還可以找車友幫忙,而不至於陷入困境!

建議攜帶的小工具:
1. 幾隻六角扳手
2. 內胎(很重要很重要!)
3. 二氧化碳高壓氣瓶(打氣用)
4. 衛生紙或濕紙巾

最後騎車這幾個月來,有些小感想,
分享給希望培養另一半陪你一起騎車的男孩、男人們!
(其實也是我想對老公喊的話XDDDD)


多給另一半一點鼓勵!!!!
"你進步了!!"、"加油",這樣的話永遠不嫌多

另外就是在安排騎車路線的時候,建議秉持"循序漸進"的原則,
這點也是我一直跟老公溝通的!

相信大多女孩都不愛運動,(以我周遭朋友來看,有運動習慣的女生真的是少數)
若希望養成另一半的運動習慣,一定要慢慢來。

第一次騎50K平路,狀況OK,第二次挑戰70K平路,
第三次加上緩坡,慢慢、慢慢提高強度,才不會讓另一半因為驚嚇而退卻。

甚至可以提供一些誘因來"鼓勵"另一半,成功與否就看了解另一半的程度囉。
(比方說老公為了讓我去騎北海岸,就用吃秋蟹來誘惑我,二話不說我當然說好!)

以上分享,若是有雙北市建議女生新手騎的路線,
也請大家不吝分享推薦
喜歡運動的女生越來越多了.
不過和單車比起來好像路跑的比例較高.
雙北新手路線應該是河濱的自行車道吧.
進階開始爬坡的話就106.北宜.巴拉卡.中社路.劍南路.凌雲路之類的.
忽然想起 , 七日從故宮上風櫃嘴下萬里走淡金回關渡 , 在石門和三芝間遇到好像是你們 , 彼此互相超過兩三次 , 有點頭打招呼 . 是你們的話 , 妳老公看起來niceu也很有耐心 , 祝福你們 .
其實很多女性入門騎車

都是接收老公或男友升級剩下的車

通常都車架會過大 因為舊車妥善率也欠佳這是一大問題

而且較沒概念的女性一開始要他騎彎把車真的會嚇死(我自己第一次騎也是很挫)

首先是視野太窄 煞車太遠 手掌力道不夠煞車 平衡困難

還有男用座墊太長太窄(女性骨盆較寬 座墊卡不到骨盆骨頭會很痛)

身高若是不夠高 硬騎700c也是難駕馭

------------------------------------------------------------------

假設女王是柔弱女子 我會建議男性給女性備車要注意以下

1.合身的車架(除非老公老婆身高差不多才能共用)

2.專用寬座墊(即便是車架共用 座墊也不能共用)

3.手掌小的話 可以使用可以微調握距的變把 不然煞車煞到手酸死

4.握力不足的話 煞車夾器不能太差 換高制動煞車塊 必要時裝輔助煞車

5.準備幾隻長短龍頭 剛開使用短的 其熟練再慢慢降低或換長

6.車上要有收納包(女生出門東西不少 這點很重要)

7.碼表電子設備不需要 基本上女生沒在看的(掛個鏡子還比較有在用)

8.把手要換窄的 曲柄要用短的 飛輪大一點更好(買xs成車基本上會配好)

剩的就是基本安全與防曬 另外後照鏡鈴鐺男生不愛裝 但女生可能會想要


再來就是嘿嘿....自己也會有得玩

我騎M號車但偶而也會騎女王XS車出去爬山

基本上就是換上超長龍頭換座墊(我是座墊與加長座管一起換比較快)

其實騎小車很好玩 高低差超大 靈敏度超高 有時候還會捨不得還她


DIRAC10 wrote:
喜歡運動的女生越來...(恕刪)


YEAH!!謝謝推薦~~~~
我一開始也是慢跑,當時覺得騎車好貴...(是真的比較貴...)
但騎車可以騎到比較遠的地方,現在覺得也很有樂趣

hcl1219 wrote:
忽然想起 , 七日從...(恕刪)


老公是滿有耐心的謝謝你XDDDD


TONY1978 wrote:
其實很多女性入門騎車...(恕刪)


你好專業!!!!

ps. 其實當時我考慮要牽車時,我公公有隨口說讓我騎他的車,我跟他身高差不多,
但最後老公也是考慮到你說的那幾點,還是去牽一台適合我身型的車...
不錯的分享..好風景好天氣..快樂騎車去

TONY1978 wrote:
其實很多女性入門騎...(恕刪)


分析的很讚
但我的好像都沒有做到

不過我沒有特地換什麼座墊
我是買成車的~而且也不是女性專用車
就一般小尺寸公路車而已

收納包我覺得它很卡
所以不喜歡
我寧願背一個背包出門
因為收納包也不夠我放食物
(我一路超容易口渴跟肚子餓的)

碼表我會看耶
之前用的廉價版壞了
還在想要裝哪個
現在都只用手機紀錄
不能即時看~但可以有個紀錄

鏡子我真的有興趣
因為騎機車很奇怪看後照鏡
不過覺得裝鏡子很醜
最後還是沒看

煞車
可以問一下換制動力的煞車塊
會不會太容易煞住
那下坡下滑時怎麼辦
(目前用握力器加強手力~除了煞車方便~主要是為了長期騎乘時~比較不會手酸)
我自己手也不大,所以也常常剎車煞到手不舒服
有幾個點和你分享的

1.Fitting
設定上可能有問題導致壓力都集中在手上
我自己是這個問題,現在設定好了以後全程上把下山也沒甚麼不適感


2.換副好的手套

3.換剎車塊

4.升級陶瓷煞車邊的輪組

我女友換車只有遇到租來的彎把公路車配的是5700 變把頭太大難握
後來買車配的變速是6800就解決了

至於剎車塊升級會不會太利導致摔車
我只能說有這個可能,建議你可以上網爬文一下正確的剎車方式
我女友是採取點煞的方式手比較不會痠


我家老大一開始也買了一堆裝備
但我要說的是
要培養騎車習慣千萬不要買訓練台回家
因為我家老大就是我買了訓練台之後
就在也不想出門騎車了
現在他只會一邊看韓劇一邊騎車


看你的文我就覺得我比較慘忍
我都跟我家老大說
破風手上
之後我就全程跟在他後面騎了
當然是點煞
一直都是點煞
我還不想飛出去

從騎機車就有點煞的習慣了
只是單車下坡下滑實在太刺激
煞太多怕摔
煞太少心臟又沒力
好困難

煞車倒還不會手酸
是長時間騎乘比較會酸
但握力器練一下~時間可以拉長一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