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 Ray - Life wrote:
2023 All-New...(恕刪)
分析了一下2023 PROPEL數據
當然是歷代PROPEL最強這點沒錯.但是數據上 是有些問題的
首先是提高效率26%,這裡指的是剛性?還是說變速效率,輪組是不是也算整體裡面 ,後面又模糊地說了超越的剛性重量比??...
而車架減少225G.....基本上五通剛性什麼都不用改變也能提高26%.....

再來是更空力6.2W

首先這個是全車更空力6.2W 並非車架更空力6.2W
新CADEX改了更扁更空力的幅條.....更貼合CADEX胎(要是用其他家胎皮沒這個優勢)的框 ..
去年42/65也變成今年的50/50,去年說用42能提高側風穩定 ?今年?
而框AERO前輪部分影響高於後輪不少
整合更空力的水壺架
加減10度的龍頭把手調整.....用減10度來比呢?是不是就趴的更低...趴的更低是不是風阻就....
更重要的是沒有給出CFD圖....你不知道更空力6.2W...是各風向角平均?..還是指最有利的風向角......
大家都知道側面積大的AERO車遇到側風反而不利

我反而覺得新款車架為了輕量化更"不"空力了,座管也不扁了,看他的立管設計...離輪框更遠了..沒有包覆輪組的感覺,這時候一定會有很多網友跳出來說,很多空力車新款都這樣設計,一定有更空力
那請問GIANT trinity 跟GIANT CADEX TRI 這樣設計了嗎?還是一樣扁座管+貼輪組立管?....一樣G牌空力車跟 計時車.鐵車有不同理解?
還是三鐵/計時車部門理解比較差?


唯一能解釋的就是少了這個包覆的部分能減輕不少車架重量..而鐵車 計時車AERO優先
為何一級公路車要使用ISP設計而計時 三鐵卻沒有.恐怕也是為了重量....如果能更舒適更空力,三鐵/計時車
部門會放過????
扣掉上述....車架真的有更空力? 更硬?還是只是更輕而已...無論如何他確實比歷代都好.但是有如廣告所說不得而知.....不少家廠商過去都有紀錄...什麼不影響剛性下更輕更空力.....結果TOUR雜誌抓車架去"實測"結果並不是這麼一回事,可以買一本來看看就知道了.......
當然廠商會希望客人看到最美好的一面...而提出有力證據...例如電車多快,沒告訴你多重.加速只能撐多久...
PC OR 手機跑分高 實際又是如何?
材料基本上沒什麼變動....每年優化製成都能差那麼多?實際上路又是如何?
車架年年漲價是因為工資跟運費也都調漲了...通貨膨脹正常不過的事,你期待廠商用料越用越好????
可惜的是比起要花更多原料成本...............
工程師們每天要面對的是,如何用更低的成本打造出"不輸"以往的產品..... 車架不外乎 ,結構力學.流體力學.人體力學.大數據分析...門檻不高早已成熟了...2.3線廠能代工1線產品了
....比起科技產品更像是 .奢扯精品,Burberry.CELINE .Louis Vuitton這類,每年都有不同的"流行"
但大家似乎忘了 幾年前在吵空力雞肋 鄉民喊著廢掉propel產品線
大家似乎也忘了 我們五短亞洲身形 騎propel不怎麼好看
記不記得propel一堆負評 配個標準盤與短腿變 重量也不輕 整死一堆假日騎士
那一陣子propel沒什麼人要 二手好便宜 尤其是v煞版
怎麼23年一出現 大家又真香了
還有….新車吹輕量的 那是頂規isp喔 十萬的一樣跟坦克車一樣重
想買propel要三思 沒有想像的那麼美好 除非直上頂規
廣告車款都是m號 ml號 小尺寸有沒有變形不知道
還有廣告車款龍頭只有1cm墊片 落差9-10cm真的很帥
一般人應該要3-4cm墊片 不可能那麼帥 腿短的就更……
簡單說騎車也要騎帥 若是propel騎起來很畸形 不如去騎tcr
上一代TCR PRO 配ULTEGRA 機械 30高圈煞 不含踏板6.9
這代PROPEL PRO 配ULTEGRA 油壓電變50高板輪 含兩個水壺架不含踏板7.4
如果單純比重量 因該沒比TCR重太多
我看頂級的PROPEL跟TCR比 空車都是六字頭
PROPEL 6.9 TCR因該在6.5上下 如果扣掉高低板輪重量差
我想兩台車架重量差應該在200克上下
然後兩條油管走龍頭下面
是為了以後方便更換龍頭長
畢竟購車後換龍頭的人還是比較多
而且基本上正面看上面看看不出來
除了側面看會露出一小塊跟趴這看
上一代的PROPEL如果要帥氣比例上好看 除非把龍頭裁到底
不然那個裝飾蓋真的讓視覺比例上殺氣減少許多




這邊放上四台不同廠商的純種空力車給大家跟PROPEL做個比較
我們可以發現這四台空力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
1.頭管深度都滿深的
2.立管包覆後輪、立管跟上管交接處也有做的比較深。馬洞則是另開個洞讓氣流順暢流過。
3.相對較寬扁的座管
4.超粗的前叉
我覺得這些肉眼可見的共同特徵應該就是在空氣力學上的最佳設計。但是缺點也很明顯,
就是純血空力車的重量相對都偏重,在爬坡上會比較吃虧,畢竟車廠面對的消費者大多都是一台車打天下。
而且騎車能力也不像選手這麼好可以在爬坡時完整的發揮空力車的優勢。
所以我認為現在開始有廠商認為在稍微犧牲空力效果的情況下,把車架管型變細、取消後輪的包覆來減輕重量算的上是希望可以讓市民消費者在平路、爬坡都可以兩邊都兼顧的一種設計理念吧。
但是這種兩面討好的設計是否真的可以發揮功效就交給時間去驗證了。
以上是我個人淺見,提供給大家參考
revolt adv 0 8.7kg 扣掉寬胎的重量差 那也跟propel差不多重量
兩台都是配slr2 重量1500g 數據也還可以 但就不能靠換輪組大減500g了
propel與revolt等重不覺得怪怪的嗎
我經驗三級油壓碟碳車改個輪組 7.7kg是個很容易達到的數字 多個電變算7.8kg好了
搞不懂pro1降不到8kg以下是發生什麼問題
輕量高剛性是isp車架 adv車架難道就隨便搞搞嗎?
捷安特要不要說明一下
也可以用9kg 的adv2來反推重量 9kg-550g輪組升級-150g坐墊把手升級
算起來也要8.3kg呀
人家tcr減完只剩7.5kg了 propel8.3kg是什麼道理
8.3-8.4應該是10年前鋁propel重量吧
小惡魔市集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