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研穿輪組,感覺cp值美國鷹滿高的
目前在研穿350的爬坡框和420的中板框
大家對美國鷹評價如何?
看底下的討論連結
[轉載] 2008 德法兩國雜誌 公路車輪組大測試
感覺Shimano dura-ace WH-7850 的評價也不錯
請推薦適合爬坡的輪組~
這討論裡面,都沒有看到上面美國鷹和Shimano dura-ace WH-7850
所以想知道一下,大家對這兩種輪組的評價
看網上Shamal Ultra、Racing Zero、Mavic SL和ES
也滿多人推的,想知道一下,相比我上面說的美國鷹和Shimano
如何?
WH-7850-C24-TU / C50-TU,carbon fiber材質管胎用框,框高24mm / 50mm
WH-7850-C24-CL / C50-CL,carbon fiber包覆鋁材,clincher框
WH-7850-SL,鈧合金tubeless/clincher兩用框
Roues Artisanales裡面測試的是WH-7850-C24-TU和C50-TU,不過WH-7850-C24-CL有出現在lateral stiffness測試裡。
WH-7850的tubular(管胎)和clincher(一般有胎脣的胎)框的截面型狀並不相同,框的質量也不同,這會影響整個輪組的空氣流場以及轉動慣量,如果你的目標是WH-7850-C24-CL,請注意由於上述原因,它的表現不會和測試裡的WH-7850-C24-TU完全一樣。
個人入手WH-7850-C24-CL大約2週多一點,用於替換2007 Giant TCR成車搭配的Xero XSR-3。如果你問使用心得的話…
WH-7850-C24-CL製造廠商帳面數字號稱平均重量1386g,不過我買來沒實秤過(手邊無校準過的電子枰),拿在手上感覺非常輕。當然,這可能是因為拿習慣了2040g的XSR-3之後第一次碰到第一級輪組產生的巨大反差

裝上車後把剎車調整到工作位置,「目測」輪框和剎車塊的間隙變化偏擺大約有1mm左右,手邊沒校正台,所以這個數值完全是無責任猜測

首次上路試車的第一印象是前輪貼地性好非常多。以前使用XSR-3搭配Michelin Dynamic外胎時,碰到道路坑洞落差可以很明顯感覺到整個前輪「彈」上來,簡單來說就是比較震手跟難操控;現在感覺整個前輪像是黏在地上,舒適性和安全感好很多。 這也有可能是因為我把前輪換成GP4000的緣故,外胎對路感的影響是很大的,但是我懶得再把Dynamic裝上來作比較測試了…
起步跟爬坡的時候可以很明顯感覺到WH-7850-C24-CL的轉動慣量比XSR-3小很多,加速非常容易。至於平路…我感覺不太出來明顯的差異,可能是因為我對XSR-3的印象有點模糊了…
爬中社抽車時感覺輪子很安定,沒有明顯感覺得到的形變,不過我體重只有60kg,這個感覺應該會因人而異。
Racing Zero / Shamal Ultra / Eurus / Ksyrium SL / Ksyrium ES這些輪組我全部沒用過,所以別問我要比較心得,我也生不出來
DT輪框強度OK,DT扁鋼絲,強度與風阻兼顧,彈性也很好不死硬
花鼓順暢度極佳,順暢度比起MAVIC SL好非常多
好保養,好維修
壞了找會修理手編輪的店家或朋友,買料就可以修理
跑幾分、CAMPY、MAVIC-->換一條鋼絲五百、一兩千都有....還要送修+待料
優點:加速輕盈,順暢度佳,好保養好維修,爬山很好用
缺點:慣性普通,破風效果一般,但非常抗側風..還有外觀太低調了(不過個人到是很愛低調)
朋友ORCA使用RR1450,非常滿意
個人使用XR1480,RR1450的兄弟..擺在一起除了輪框大小、寬度稍不同,其實幾乎是一樣的東西
跑過一些越野路線與比賽(含碎石林道下坡),4000KM下來幾乎無偏擺...外加換了十來次不同外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