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台腳踏車是通學的水平上管單速”學生車”,接手阿尚的淑女車也令人重溫了屁孩歲月.
阿尚鵝子的雙避震登山車是長大後才見識到的,辦行動門號時電信公司送了一台.
心想,既是登山車就騎去中正露營區挑戰一下.
結果,上坡路才開始,騎不到10分鐘就下馬騎不動了.

直到有一天在太原路的三捷輪看到那些酷炫又高檔的車,才驚覺原來腳踏車不只是腳踏車,還能如此高檔絢麗.
當時主流是八速,我也只能看看…無力也不敢下手.車太炫,價太高,買了鐵定被罵到臭頭.
電信車還曾去改Acera變速把,07年買了Schwinn XC車後上網拍掉.
鵝子這台比我之前那台好太多了,所以就想將它重建一下,也補足一下曾經錯過的記憶.

車況很不優. 該銹的銹,該破的也破,能卡的就卡.沒在跟你客氣的.

橡膠握把上有GIANT字樣,不知有否關聯.

銹漬與灰塵是最直接的外觀覆蓋物.

通常,整理這種車況會有三支劍打前鋒,也就是龍頭豎管,坐管跟BB.
這三支石中劍都解決了,其他的都好辦.
我人品不錯,只給了一支坐管石中劍,因為人品好,所以加碼前叉石中劍,讓我不無聊.
坐桿,因為…所以…修成石中劍.

車店裁管就隨便鋸斷,重新裁切整齊.

30.8mm算稀有動物,要好好保護.
拆下的附件都擺在一起,遺失一項會讓你坐立難安甚至崩潰.

車架的外觀.掉漆.銹蝕.不過,焊道還可接受.

開始磨吧!

外管止栓是銅焊的,車架也有ID.

幅條.前輪彎曲,後輪斷一根.


橡膠襯帶已經”乎去”.
前後花鼓也銹得可以.

幅條給車店換,花鼓調校自己來.

飛輪就大致除個銹,鏈條拿去泡恐龍浴.

外胎肯定要換新.

車架就消光軍綠.

車把手,龍頭與其他附件就消光黑.

龍頭豎管是25.4mm
前叉本來已丟入回收筒了.原以為找一支新的換上就可,誰知還真難找.
1-1/8有牙前叉竟然那麼稀少且高價.

當然,換裝無牙打梅花的反而容易.
但,這樣要配合更換的零部件反而會增加,而且也失去原來的樣子.
原本的防塵套已破損,所以被剪掉.這地方也得找個油封給裝上,看來有得玩了.

開始吧!
外觀除銹完成,接著就是將外殼與減震彈簧分解. 第一關當然是解開底部的固定螺絲.

而這前叉石中劍也在這時出現.
一邊是跟著打轉解不開,另一邊是轉了1/4後跟你對抗,彈簧的反作用力讓你無法持續.
即使祭出震動起子仍是拿它沒辦法,唯一的解方就是破壞螺絲頭.
先用鑽頭當銑刀將那頭頭幹掉,其他小嘍囉再磨平解決.
結果鑽頭鑽不動!(有這麼硬氣嗎?)
那就直接用磨的!
找了MIC的武器來幹架(六角頭且高人一截)

跟我nn年前留存的MIT比較一下.
有差沒差不用相辯.

最終是MIT完成任務.(薑仍是老的辣!)
用磨的耗損大且費時,另一邊則採協同作戰,先鑽再磨.(總算有找到一支犀利一點的鑽頭了)

DIY五金賣場的貨色與專業店家的備貨仍是有差別的.也難怪有人會在路邊舊工具攤裡挖寶.

(實戰過且仍存活的總有其過人之處)
最終將這前叉石中劍搞定.

後續工作方得以持續,包括外露電鍍件防銹與外殼重新噴漆上色.

下一步則將車架貼標完成.趁著好天氣做個日光spa.

現成的直接用,主Logo找美工小妹電腦割出.
車架號碼仍可辨識.

也準備了前叉油封,比對後考慮公差過多(內徑小40條,外徑小50條)暫不使用.
變成石中劍的原因.螺絲上膠,防塵套密合不佳,水氣入侵銹蝕,疏於保養維護.

油封以其他軟性墊圈取代,尚可.要勤於觀察維護就是.

省了一支有牙前叉的花費且維持原樣,值得.

初步定裝,沒走精太多.

蘋果牌,01牌,Ma牌.青菜,都可以.我是叫他阿勇啦!
捧出其他零附件準備歸位.

太陽牌前變,難得再看到Taiwan這字眼,L.H限位螺絲也不含糊.

Shimano SIS後變.

Alhonga 金屬V夾煞車臂.

煞把半鋁合金.Shimano 六速定位後變撥把與推挽式三速前變把.
很有誠意的配置,不知當時車價,但整體來說很對得起花錢的人了.
BB與全車外管.外管只切掉後變末端那段的止線頭,其餘沿用.
5mm單一外管管徑,煞變合用,簡單可靠.(螺旋外管)
基本上,這車的外管留得恰到好處,因此復位時省事很多,給當時的組車廠一個讚!

這橡膠墊圈找不到家,最後想到是頭碗底座的防水圈.其他的都各自歸位了.
找了相似的踏板,賣家說軸心是硼鋼.

大致組完,也有個樣子了,試車!
24_0422阿勇 霧峰_大里
偽開箱,先放全車照.
右側.

左側.

其他的挑重點談.
剎車塊沿用.襯帶,外胎更新. 鐵花鼓,不鏽鋼幅條.

後軸+定位片.
前叉偏硬,行程約20mm.水壺架是假議題,瞞騙社會,梅山小鹿用的.

坐墊好坐也搭車,真找不到同款的就重新包皮.
燈具,反光片,小鳥松鼠嫌礙眼,山猴可能好奇來找你.重返人間後就很有必要了,人間有三寶.

後避震要邊騎邊視情況調校.直到合乎使用習慣
建議是依自己體重與騎行環境與風格慢慢調校,找到適當的行程.
這車目前前叉是偏硬的,後避震在最低要求(彈簧無間隙情況)時是偏軟的.
"貼屁性"不錯(貼著屁股的性能)小窟窿或小落差直接輾過不用抬屁股.
舒適性好,但循跡性差.(軟腳,偏移)
踩踏時若覺得太軟或力道會因動作起伏而不容易傳遞.
除了避震軟硬不適當之外就是齒比太輕,導致上下過晃無法順騎.
這些就真的是你跟車兩個要去相互溝通磨合的了.
不只公路車很個人化,登山車也不遑多讓.
在野外可以很隨興

有人煙的地方可找土地公,給你方便,有花可賞,有柑仔可食.

昨天試車有潦過水坑,因此擋泥板就成了新增的選項.

有找到這種鎖在V夾座與坐管三點固定的樣式,看來不錯.

但以圖像模擬後輪拋起的泥水線條後,似乎仍有不足.暫緩.
因此將寄來很久但都尚未開箱的擋泥板翻出來試試.
啊!那A安捏!?雖然外盒有被壓扁一部分,但應不至於此吧!不是說捲成麻花也不破的嗎?

怎麼辦? 修吧!

再度從回收筒撿起前擋泥板,雖被貓或狗咬過,但這時顯得很珍貴啊!(MIC那前擋泥板不合用)

膠合期間歐教練要求去試車(雨後的環境).
24_0425阿勇+歐告 大里溪試車
Follow me.跟著教練的腳印就對了.

水壺架真的是梅山小鹿用的.

擋泥板的配件包,老實說很敷衍.一個平面墊圈都不附的.也懶得補土了,消光色,容錯範圍大.

但內部膠合的部分仍貼上鋁膠帶固持一下.
讓人說嘴的是這固定鐵條,啵亮啵亮的但卻是麻煩製造者.

26吋車,他以28吋的一竿子打死,
反正長可短用.愛用不用自己看著辦,前避的部分也附給你夾子了,就這樣..那樣..不就成了!?
若是下腳單還可理解.(下腳=待回收或另作他用的剩餘物料)
如是常態的產線製程,哪一個出的主意我第一個革他職.氣死了!

出去散個心.
24_0426 阿勇 北區+東光園道
季節限定的藍花楹.

媽祖會保佑,但自己也要小心,這段林蔭道陽光不容易進入,

如此”光頭路”雨後或濕滑環境要如履薄冰.
來去跑樹王那條小徑.

看到這螺絲火就起來了,只是用水龍頭沖一下灰塵,雨都還沒淋到一滴呢.
心情不美麗,日晷不準,溪水也變濁了.

少年A噴過山.

老A滴腳盤.
土石路也去輾一輾,

結果跟香蕉相撞.
既然是樹王,就去見一見王.


Bruce Lee.

不是兄弟的兄弟車,都是消光綠.
其實不早了,是Evening.

你們火最大,今天我火也不小.
話雖如此,仍要推一下影片的背景音樂. The Fields of Athenry.
這首在愛爾蘭相當於Cielito Lindo於墨西哥.歌詞感傷,但編曲與合聲皆屬上乘,也讓人感受到自由與愛情的可貴.
火大時很快會讓你平靜下來.
24_0427阿勇 旱水杙起走
到文化城裡走走. 24_0428阿勇 科博館

財爺好!你也來騎車喔.

有墾丁的味道,但不在墾丁

蔣爺爺說:Nice Bike.

這車色他喜歡.
滿地的印度紫檀花.

露在外面的螺絲就是要乾淨.
最終的烏溪河灘測驗 24_0430 阿勇_烏溪試車
亞洲大學與光復國小的柯爾鴨.

北岸路沿途的土芒果

青青草原與阿勇樹

軟的硬的都要來那麼一下.

班長喊齊步~ 走! 一定會有人同手同腳.
看吧!這小兵沒過.

回去上個螺絲膠加強一下,因為連坐,其他三個皮也要繃緊!
不走回頭路,出堤防往烏日去.

天有不測風雲,說變就變.一路趕往大里杙碼頭希望能躲過這陣雨.

碼頭旁的這紅磚屋會是以前的碼頭辦公室嗎? 被雨關在這裡,等雨勢較小再沿老街回家吧!

代測的SBK雙層水壺,有其功效.在溪南路買的綠茶,陰天一路騎到這裡,冰塊還蠻大顆的.
讓水結冰,應該可撐更久.
對活力旺盛的青少年而言,一般的通學車很少能遂其所行,尤其是面對如此陽剛的車種.

車的外觀可以天下一大抄,但細節與用料會是決定車價的一大要素.
對孩子而言,他們要的只是形體與配色,比方那與越野機車類似的避震器.
對自己與同儕間有共同的意識與活動,也能有著相同的記憶與情感.
雖然某些車型在高階使用者眼中並不會被認同或肯定.
但給孩子一個愉快且值得回憶的少年時光是多數父母竭盡所能會去滿足的.
少年時光是個過程,未來則是無限可能與難以預料,但有一段正向的過程,未來也不會偏頗太多.
車商或車廠願意提供較親民的車種滿足孩子的好奇與經驗,也讓父母能在較親民的車價中給孩子一個黃金歲月.
我是非常感念與肯定這種作為的.
車,不是被騎壞,而是被棄置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