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要騎上合歡山了,一早起床想看觀雲山莊最自豪的雲海,但天氣太好,山莊門口只有林海沒有雲海,蔚藍的天,証明今天將是一個合適登頂的日子。

昨晚在滿天繁星點點閃耀下睡去,一早起來氣溫十三度,這是八點鐘的刻度,要是半夜,想必在十度以下吧!

今天就要登頂了,早餐很重要一定要吃的飽的,

救國團的早餐彷佛千年不變,二十幾年前就是相同菜色,但卻也營養均衝。

屏東來的當然要把菜吃光光,莊主看的很滿意,又給我們加碼了魚鬆、土豆等可以補充的食物。

吃飽了還是要活動一下,氣溫很低,Melon怕大家手腳不靈活,請飛刀帶操活動筯骨,每個人都要確實動起來,連我也不意外,我又加碼一百下伏地挺身。

出發前來張大合照,將來也許有一天我們還會回到這裡,但可以確定,我是不會再騎單車來了!

檢修車輛時又發現美弄女王碟煞密合不夠,當然又要調整一下,這幾天總是碟煞出問題,看來V夾雖然原始,但卻容昜維修,想換碟煞的念頭在這幾天山路裡已消失。

到目前,從北埔出發,我們已經騎了117公里,其中百分九十是山路。

往合歡山方向看去,合歡群峰已經在雲層下掩蔽,怕被我們爬上去吧!

小朋友高舉五支手指頭,代表今天是第五日,這幾天二兄弟很配合,美弄果然教孩子有一套。

糖糖今天狀況很好,不過可能沒睡飽。

一出門沒多久就遇到前天在慈恩遇到「小黑醫官」,他昨夜宿松雪樓,一早就攻上武嶺準備回營,看他嬌傲的表情,任何完成單車上武嶺的人都有資格笑的如此陽光燦爛吧!

穿上防風外套騎車才是正確的,防水又防風。

一出門還是上坡,我們今天預計要挺進最後一千公尺高度,距離15公里。

對爬貫大山的飛刀來說,上武嶺恐怕只是雙腳換成單車而已,合歡山他都不知來過幾回了,很欣羡他總是在談笑中告訴大家他的登山經驗,這幾天要是沒有他,我們會騎的更累,說不定就殘念了。

騎行五公里,慢慢近大禹嶺了。

我原本以為到了大禹嶺可以看到滿山的茶葉,但這裡只有住家及店家,最多的產品就是自種自銷的尖頭高麗菜橡不知名的藥材。

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要叫「大禹嶺」?因為舊稱北合歡啞口,經國先生巡視至此有感於中橫工程艱難險阻,且工程人員一入山就是數月數年之久,離鄉背井有如古人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公而忘私,故將此地改名為大禹嶺。
來到大禹嶺合照是一定要的,肉腳團手勢加上第五天,就成很協調的畫面。

這裡有也餐廳,這家幾乎是單車上武嶺的車友都會留影的地方,小芬姐也來過。

自從八八水災重創中橫梨山一線,到台中要繞道台14甲,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去的武嶺,本來武嶺車很少的,就是這個狀況讓武嶺變熱門起來。

飛刀對玩動物很有心得,前天玩一條野狗跟了我們一天,今天玩這頭麝香豬,不會要跟我們回屏東吧?

遇到「豬」,希望今天諸事大吉。

大禹嶺每天只有一班公車到梨山,還有二班車到花蓮,這是他們對外的交通工具。

大禹嶺位於臺灣中央山脈主稜鞍部,介於合歡山和畢祿山之間,海拔2,565公尺,是中部橫貫公路的中點,也是臺中、南投、花蓮三縣的縣界。

公路在此三叉,一往合歡山(台14甲),一往梨山(合歡山隧道),還有一條是前往太魯閣的,因處集散之地。

路旁多有商家聚集,販售高山蔬果,我們不能買高麗菜,但好吃高營養的茶葉蛋就是一定要的!

大禹嶺,我終於到了!

屏東北大武是扛山豬,在大禹嶺是扛山鹿!

以往只有聽說雪季來此要打雪鏈,沒想到,我居然有機會騎單車到這裡。
告示牌的內容就不討論了,我們人、車都到合歡山腳下了,怎會打退堂鼓。

Melon的長公子穿著火焰般的車衣,第一個殺上去!

Melon依序前進。

真的不好爬,因為都是快七度的上坡。

推車是一種藝術。

自大禹嶺往合歡山沿途植物逐漸呈現高山植被的特徵,樹林在向陽坡面以台灣二葉松為主,其他植物通常矮小,生長期短,夏季來此聇是時候。

我一路直騎,在層層山道中往下拍,打個招乎吧!

合歡山躲起來了!

休息完還是要走的!

這就是有名的好漢坡,專業車手來騎都很吃力,飛刀來騎都氣喘噓噓。

14甲41公里

這裡已經滿是針葉林了,氣溫約只有十度。

林道裡騎車就怕被前面大車有壓迫方式,最好緊靠護欄旁。

這小小巧克力在山下買10元,到海拔2500公尺就變澎脹,但體積不變,價錢卻變20元。

落鷹山莊遙遙在望,感覺很近。

我看落鷹山莊明明很近,卻又層層盤繞,越推越遠。

路旁滿是高麗菜園,我家炒的高麗菜可能就從這裡種出來。

譏這裡一路滑下去一定很棒....

終於落鷹山莊到了。

這個方位來看該是北合歡山。

山莊主人小齊的爸爸在民國40多年參與中橫公路開鑿後政府鼓勵在山區墾荒,民國58年在路邊蓋起了簡易的攤販加民宿,近幾年林務局告知土地是國家的,所以無法營業.....

可惜了,不然可以騎上山莊第二天攻武嶺,這樣就容昜多了!

山莊已成過去式,只在門口看到「落鷹2830」。

再往上騎。

看到了....
合歡山管理站看到了!

糖糖看到合歡山精神就好起來!

看到合歡山大家的精神都好了起來,騎的也就更快了。
這裡是38.5也就是小芬姐上次殘念的地方。

看到注意強風標誌,這麼就是傳說中的小風口。
從這裡開始強風開始吹送,果然是讓我們身歷其境的小風口。

小風口歸屬合歡山管理站管轄。

往下滑就是一個優美的S型道路。

這裡是亞洲最美的公路,真是名符其實。

合歡西峰登山口,有步道,只要拾級而上,就能撿到一座百岳。

這麼美的路線,趁著車少,我來一段熱舞,激勵士氣。

這裡不見滿山高山杜鵑,五、六月份才是花期,可惜錯過花期了。

小風口海拔2995公尺 ,在地形上位於大甲溪與立霧溪兩股上升氣流交會處的隘口,因風勢強烈且夾帶大量水氣而得名。

轉過這個彎就到管理站了。

合歡山管理站據點及展示館已於91年11月28日正式啟用,有小型停車場供遊客停車休息。

管理區內種有合歡山區常見高山植物。


黑色山影旁冒出頭來的就是「黑色奇萊山」。

中午了,我們決定在管理站內用餐,在快三千公尺的山上停車也是要講求紀律。

遊客中心樓下是販賣部,除了提供旅客休息與飲食之外,還有許多的紀念品,假日常常門庭若市,座無虛席。
吃的是泡麵加茶葉蛋、再加碼二根香腸,為等一下攻頂做好準備。

一定要吃飽哦,等一下才有力氣攻山頭(推車上山頭啦)。

這幾天幾乎餐餐與泡麵為伍,但今天這碗高山上的泡麵吃來特別有滋味,我一輩子都忘不了我在合歡山上吃過香腸。

就要再出發了,合照也是必要的。

在此出發還是上坡...

山坡上偶有小花朵。

當推車變成集體行動時,別逞強,因為推車是會傳染的!

台八線有多美,看圖就知道。

台灣特有野生百合在碎石坡頂著強風翩然挺立。

山坡上的冷杉、鐵杉混生林,上方還有枯林,這也是合歡山特有景象。

霧氣這時如排山倒海而來,我期待的雲務裡騎車終於要來了!

從故鄉開上來的菜車讓我感覺好親切,滿載高冷蔬菜的菜車直奔市場,滿足家戶所需。

岩盤上處處可見台灣百合。

岩石在常年冷風吹蝕,岩石節理風化嚴重,在地表重力抬擠下形成破裂面。


還是上坡,剛送走一陣濃霧,馬上靜靜稍稍又襲捲而來。

前方的路不見了,反光標誌是唯一可以信任的方向。

合歡群山山頭孤立,地質破碎,傾斜、破碎的板岩岩層是遠古造山運動的痕跡

這裡就是傳說中的克難關,位於石門山與石門北峰之間的鞍部,是日據時代修築合歡越嶺道時,將石門山的坡腳鑿成一個山洞後來修築中橫支線,將山洞炸開成為今天兩山夾峙、並立如門的面貌。

在此遠眺山下就是合歡山莊及國軍寒訓基地,旁邊那條直上山頂的公路,就是人神敬畏的「天堂路」,只要上了天堂路,就能到達「武嶺」。

每逢冬季東北季風沿立霧溪谷狂飆至此,帶來強勁氣流人車承受強風,據說曾發生連人帶車被吹到山谷的事,所以克難關最早叫做鬼門關,因名稱太過嚇人,聽說蔣經國先生下令改名克難關。

這裡風好大,大家排排坐,車停好,休息一下吧!

可惡的雲,居然想把武嶺蓋住,我可不想在武嶺牌樓留下霧霧的照片。

背後谷地是台灣少見冰河地形,中橫支線蜿蜒在合歡東峰,幾萬年前長年覆蓋冰雪,如今冰河不見了,留下山谷地形。

超美的公路,看的我都無言了!

不見高山杜鵑,倒是滿地毛地黃....

強勁的風如刀刮般吹過,如此艱困的外在環境,使合歡群山出現大片的高山草原景觀,不過這不是真的草原,而是由玉山箭竹形成的。

可不能跑上去看玉山箭竹哦,那可都是保育類植物。

在這個小轉彎,我、我、我..看見武嶺了!
雖然是遠遠小小牌樓,我自恃2.0的視力一定不會看錯,那就是武嶺!

從克難關南望,可見到合歡主峰、東峰、合歡尖山之間的合歡溪谷。
從克難關而下就是下坡.....

石門山登山口到了,石門山是百岳中的「八小巒」之一,在中橫之線開通後成為最容易登上的百岳,有修築好的步道可供遊客登頂,因為難度下降,可能會被排除在百岳之外。

前方就是松雪樓,登合歡山必到的聖地。

台灣海拔最高的松雪樓,位於合歡東峰山腳下,海拔高3150M,為一棟四層樓建築物,是山友中評價五星級的山莊了!

合歡山到了,這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地名,其實有一段很悲慘的歷史,合歡山命名的典故要從日據時代開始談起。
日軍肅清統治台灣最後反抗力量(原住民),而發動攻勢作戰,日軍由南投進入山區,當然原住民勇於抵抗,後來日軍憤怒,從宜蘭、南投、霧社、花蓮等地入山展開對原住民的大屠殺。日軍為慶賀入山戰役戰勝,因此將各部隊「會師地」取名為合歡山,這就是合歡山地名的由來。

我已經先佔好攝影角度,準備幫大家拍下抵達合歡山的照片。

這裡也是花蓮縣秀林鄉與南投縣仁愛鄉的交接地。

我們七個人不管到那裡都會成為注目焦點,每個提問都讓我們很感動,大家給的關心與支持,我們都感同身受。

合歡山莊外顯示器告訴我們現在13.3度,山莊在日據時代是警察駐在所,許多遊客可也以此作為攀登合歡山各山的中心點,中央氣象局在此設有360度監視器,我們只要在家就可以看到合歡山皚皚白雪,想上山賞雪就可以動身了。

台灣會有冰河?真的!在合歡山不僅有冰河,還有金字塔造型的「冰斗峰」。
合歡山的冰斗峰位於合歡山莊旁,幾萬年前在冰河的侵蝕下,不斷地向後延伸,冰河推移的力道與合歡群山推擠,使夾在它們中間的山峰被越磨越尖,形成「冰斗峰」,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合歡尖山,這是目前唯一被專家認定的冰斗峰。


下午1點18分,我們要開始攻頂了!

15歲就能單騎上合歡山,真的不容昜,有Melon那麼好的爸爸,很多人都羡慕你。

合歡山莊屋頂設有雨水回收系統,在高山上根本沒有自來水,民生用水由屋頂利用集水板回收霧氣凝結,或是雨水而置於地下保存。

開始攻向天堂路,我們時間有限,因為我們還要留時間滑向埔里,於是在糖糖帶隊下,我們向標高3275的武嶺前進。

陸軍營地,在武嶺下方為國防部位於合歡山的「陸軍武嶺寒訓基地」。

在日治時期武嶺即是重要基地,日本駐台第五任總督佐久間佐馬太在「太魯閣戰役」時,即駐紮合歡山作為討伐司令部,極具軍事價值。

整條天堂路都是12%的上坡,抬頭一望,我可以更清楚看見武嶺的牌樓,甚至於我還可以看到停車場的玻璃閃光。

武嶺基地海拔標高 三千零八十九公尺 ,民國五十年由陸軍總部於現址成立「陸軍山寒訓練中心」,隸屬步兵學校,七十年改隸空降特戰司令部的「空降特戰訓練中心」,為國軍唯一高海拔的訓練基地。

咬緊牙根,我一定要騎上去,因為我是用力騎.....

剛才沒有仔細看清楚的箭竹,在我八速慢踩下終於可以看仔細。

離停車場只有最後一段路了,我已經可以看到牌樓上「武嶺」的字,當然還有遊客驚呼加油聲...

就只差十公尺我就達陣了!回頭一望,看來我是:「第一名」!

用力騎上武嶺了!五天以來的努力在頂上武嶺那瞬間,我感動的想哭...

回頭再看一眼,我真的到了嗎?

時間是0804下午1403

先讓我喘口氣,停車場也是留影的好地方。

哥哥隨後上來。

弟弟也到了!

Melon到了!

Melon女王輕鬆走上武嶺,夠寫意了吧!

上了武嶺又要面對重覆的提問,Melon女王總是耐著性子代表回答。

努力了五天,我終於等到這一刻!
第一張牌樓照送給勞苦功高,全程沒有「出苞」的座騎-小兒子。

放眼遠眺,我看到槍客「別想阻擋我,我就是要上"武嶺"」的精選照,這一片到昆陽的綠色地毯,在陽光映照下真的很美。

糖糖騎上來了!

盡責的飛刀總是在最後壓隊。

拿出珍藏的紅酒,慶祝我們登頂成功,乎乾啦!

從這一刻開始這張小地圖就功成身退了,我計畫把它錶框起來,記念我們曾經同騎同命的五天武嶺行。

明天就是我兒子生日,拿出小朋友照片,告訴他們爸爸做到了,在公路之巔祝你生日快樂。

屏東肉腳團武嶺遠征隊,圓滿成功!

上報了,刊登於0818聯合報。

人人一張獨照,見証生命中真正的不凡。





因為還有很多人在等著拍照,我們不好佔據牌樓太久,於是轉戰停車場。
當然舉車照是一定要有的!

糖糖開心的留下到此一遊的照片。

糖糖真的騎上來了,她真是我此行最大的驚喜!

忙完所有人的拍照工作,我們準備下山了。

為了避免下山時太冷手會發抖,Melon女王幫大家準備外科手術手套,外加單車手套,開前後車燈。

下山了,五天來的點點滴滴,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下山的路,也許我們會再約騎從這裡(西進)騎上來!

出發了...






在目送大家離開後。

我回頭再看武嶺一眼,心裡萬般感慨,這樣的旅程,如果能再來一次,該有多好?

收拾難懂的情緒,我也加入下滑的行列。

昆陽到了...

太魯閣國家公園界牌到了!

這一路都是下坡,還備有減速煞車道,讓煞車失靈的小客車衝撞減速。

霧氣上來了,如果我們晚到十分鐘,武嶺照就會是白茫茫一片。

在霧氣裡下滑一定要保持距離。

下滑半小時就要讓煞車塊降溫,輪組散熱。

這樣的天氣還有車友約騎武嶺,真的太冒險了!

距離晚上休息地埔里還有31公里。

從3275下滑到清境富嘉2050,下滑了快一小時,滑的我都想睡著。

路經清境黃慶果園,小芬姐殘念時就住在這裡。

清境青青草原也在五里霧中。

可愛的小羊因為天候關系沒有機會上場表演。

清境農場我們來過了!

人止關到了,這附近的山區,是原住民泰雅族、布農族原住民居住狩獵地,清朝時漢人常常進入山區開墾,因而經常與原住民發生事端,所以當時規定,在一處隘口,設立一處關卡,作為漢人與原住民的界線,因此「人止關」的意思就是漢人的活動範圍,不可超過這條界線,當時侵入了原住民的地盤,有可能性命不保。

終於趕在天黑前滑抵埔里,我們用五天爬行的山路,居然在二個小時內就被我們滑光了,真是不甘心呀。

在埔里找到這家民宿非常乾淨,終於可以回到平地睡個好覺了!

第五天,完...
待續.....
延伸閱讀:
用力騎上武嶺-漫騎在公路之巔-武嶺(第一天)
用力騎上武嶺-漫騎在公路之巔-武嶺(第二天)
用力騎上武嶺-漫騎在公路之巔-武嶺(第三天)
用力騎上武嶺-漫騎在公路之巔-武嶺(第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