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回程日了,不到七點大家就迫不及待起床,Melon一家除外,我真的好想家,飛刀、糖糖一定與我一樣,雖然仍離家百里,但總感覺回家的路近了,在中橫山路上大家有共同的目標,現在目標達成了,目標轉移到自已最親愛的家人。

一早掛後車袋時,我發現Melon家的單車後輪又漏氣了,一補才知又是鐵絲肇禍,Melon家有四輛車,第一天扎玻璃、斷鋼絲,第二天壞碟煞,最後一天又扎鐵絲漏氣,真的難為Melon了,這五天騎下來Melon已成單車故障排除高手,將來可望轉業開單車行。

準備出發了,告別同鄉阿伯(老闆),我們計畫在埔里玩一個上午,參觀埔里若干景點後轉台14線直奔彰化車站坐火車回家。

待人親切和藹愛聊天的阿伯在門口送客,再見啦。
歡迎有空回屏東玩,屏東跟埔里一樣也是好山好水。

用完早點,抵達埔里地理中心碑。

台灣地理中心碑位在南投縣埔里鎮,立於景色秀麗的虎頭山山麓,是一座造型特殊的石碑,民國六十八年蔣經國先生題上「山清水秀」四字,因此又稱為山清水秀碑。

光復後經過重新測量,實際上台灣地理中心應位在虎頭山頂海拔555公尺處的三角點附近,民國四十二年時將地理中心點移至正確點。
台灣地理中心碑是一處台灣地理具有特殊紀念價值的景點,被稱為台灣之心,也是許多民眾到埔里旅遊必到之處。

南投是台灣唯一不靠海的縣市,在沒有漁業資源下,也開創了蓬勃的山林休閒文化。

合照是一定要的,最後一天了,大家的笑容中帶有淡淡的不捨。

晚上回到家,我就不能再隨意搞怪了,我就是孩子的大玩偶,太太差遣的小弟,可能要重新學習過平地生活。

糖糖也要在工作崗位上全力以赴。

飛刀跟我一樣在職場上過著早九晚五的生活。

地理中心碑三連拍,我左上!

右上!

試試螃蟹走路!

如果說台灣是寶島,那埔里就是寶島中的寶庫!南投縣是唯一不靠海的山縣,埔里是山中之城,來埔里當然是要買山產、農產。
傳說中埔里有4W,其中有些是可以讓您帶回家的,四個W就是氣候 (Weather) 水 (Water) 美酒 (Wine) 美女 (Women)
我用力騎來到埔里怎麼能空手而回!
埔里良好氣候培育各種農產品,首選是埔里米粉及盛產的各種菇類。

在山裡騎五天,到了埔里更要守交通規則,不爭道、不闖紅燈就是好車友。

埔里水質馳名全省,鎮外處處有茭白筍園,一畝畝茭白筍水田有如一片綠色大海,煞是美麗。

造紙龍手創館,還有泉水培養的茭白筍,埔里鎮水質好,氣候優異,孕育的茭白筍品質佳聞名全省,總產量佔全國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台灣「茭白筍的故鄉」。

昨晚計畫路程,考量南投到彰化有近七十公里的路要趕,我們決定參觀幾個埔里景點,不然趕不上火車就更麻煩。
埔里的好水質更造就了埔里美酒文化,連圓環上也擺滿酒甕,還沒到酒廠就聞到濃濃酒味了!

埔里中正路上有二個圓環,蔣公銅像佇立在中正、西寧路口,在台灣這樣傳統的圓環已經很少見了!

轉眼間埔里酒廠到了!

合照是少不了的,這幾天老是麻煩飛刀的腳架為大家服務,下次一定要「敗」腳架,這樣才能拍星星。

埔里酒廠成立於一九二零年日據大正年間,由地方人士蘇逢時先生等人倡議籌組,前身為埔里社製酒株式會社,大正十一年日人禁止民間製酒,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於這一年的六月三十日,接收株式會社,改名為埔里出張所,台灣光復後,埔里酒場由省政府菸酒公賣局管轄,這時的埔里酒廠只生產米酒、太白酒、糯米酒,而且生產不多,後來才改以生產紹興酒為主 。

埔里被稱為紹興酒的故鄉,那是因為埔里酒廠向來以製造紹興酒而名聞遐邇,當人們依提到紹興酒,自然而然的便會聯想起埔里來。

埔里酒廠生產的紹興酒,之所以香醇芬芳廣受酒客歡迎,原因之一是拜埔里水質甘良之所賜,酒廠生產酒的水來自愛蘭台地的泉水,目前在愛蘭台地西邊設有一水塔,就是專供製造紹興酒之用的。

講到酒的歷史,就必提到李白,這位與酒同名的偉大詩人,李白是公認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詩中言及「酒」此一題材,實為不少,千古名作如月下獨酌、將進酒、梁園吟、宣州謝眺樓餞別等千古名句。
當用力騎與「李白」穿越時空相遇,一定會釋放出文學火花。

我對喝酒沒有研究,幾乎是滴酒不沾,來到埔里酒廠還是要好好參觀一下。

Melon女王聽說酒量好,因為昨天登武嶺的紅酒都被她們喝掉了!

埔里酒廠建有921紀念園區,鮮明的記憶著921大地震驚悚的故事,921大地震那天酒廠內外牆都倒了,酒窖裡酒甕碎了,裡面有100多萬個酒罈的酒都流到酒廠外,在天搖地動間,100多萬罈的酒都流得一空,流的整個水溝都是。珍貴的紹興酒、愛蘭白酒就順著水溝流到街上,整個埔里鎮瀰漫著紹興酒香,不用喝酒光聞酒香就醉了。
加上廠區斷路引發大火,整個921地震,埔里酒廠損失將近14億元。

酒廠重建工作於2000年完成,並建置了台灣第一個「酒文化館」,館裡展示著921震災所拍攝的歷史照片,並有埔里酒廠發展史及製酒過程的影片,二樓還設計有「引君入甕、酒甕遂道」等酒甕造景主題。
除了傳統的紹興酒還加上了愛蘭白酒、愛蘭喜酒,都是討喜的酒名,更深獲好評。

當地酒好喝,加上美麗的埔里小姐當招牌,921大地震後這十幾年,我相信埔里鎮已賺回幾百個14億。

我們等一下要趕到彰化坐火車,酒廠現有地圖正是好幫手。

酒廠員工看到我熟悉的車衣十分熱心,一問,原來他們是酒廠車隊的成員,平常都在埔里往台中方向練車,這一聊又是沒完沒了!

就要離開埔里酒廠了,但願這以台灣之心立名的山城能以酒類產品打進世界,讓全世界都知道台灣有個獨一無二產酒山城。

來到好山好水的埔里,酒也看了、水也喝了,名產也吃了,至於埔里美女就抱歉了!要帶回家要靠本事囉!

再來就要踏上回程了。

沿台14線(中投公路)往草屯鎮前進。

這一路從草屯到彰化可讓我們吃盡苦頭。

這座橋名若用台語來唸,還真特別!

今天早上天氣真的很熱,太陽又大,好像在中橫沒曬到,都要在今天補回來。

路邊烤地瓜小販,爐具上面還能烤甘蔗,一舉二得。

飛刀發現台14線道旁有著名自製變形金剛,這是從事廢鐵回收業的爸爸費時一年製作送給五歲兒子的生日禮物。

真的很有心,能將專長及隨手而得的物品銲接成兒子的玩具,真是很用心的爸爸。

「變形金剛」的小小主人在二樓監看著,一直怕被我們拿走,小朋友放心,我們七輛單車加起來還沒有變形金剛重,我們載不走的。

台14線也有幾座長長的隧道。

隧道、坑道在中橫走多了,平地倒是比較少見,只在多山的南投較常見。

埔里鎮標高約四百,我們一路下滑.....

進入南投縣國姓鄉,國姓鄉位於台灣南投縣西北部,境內居民以客家人為主,為南投縣最大的客家聚落。

九份二山,位在南投縣國姓鄉南港村,是921大地震時地震震爆點所在地,地震威力造成巨大的走山斷層地形,九份二山在地震後的山崩地塌的地質、災變型態與生態環境等特殊景觀,在921震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的推動下,將九份二山成立為國家地震紀念地。

難得我的背影入鏡了!


隧道還真不少,常常一座接一座。

隧道裡面還有隧道,騎著騎著我又想起「金馬隧道」來了!

草屯鎮到了!

天氣真的很熱,騎抵雙冬分駐所休息。

雙冬分駐所雖沒有設置鐵馬驛站,值班員警還是很熱心的招待我們,還一直要泡茶請大家。

在我們離開後,糖糖忘了水壺,熱心的員警還開警車把水壺送來,真是讓人有夠感心。

我們要趕下午二點半火車,埔里到彰化約有七十公里,大家都耐住炎熱高溫猛踩而行。
天氣太熱,路旁牛奶鳳梨,正是解渴好機會。

每個人都要吃到哦,Melon女王說鳳梨有豐富維他命C及酵素,多吃有益健康。

老闆看我們吃的滿意,手下的刀子飛快的從來沒停過!

「巷仔口」,看到這名訶多麼令人感覺親切,「騎向巷仔口系列」月底將前進內埔、萬巒行,記得報名參加哦。

南開科技大學

為了怕騎錯路,Melon總是不厭其煩到處問路。

草屯鎮,糖糖一直問飛刀雕像上寫「國立農以」,那是什麼意思?

飛刀一聽也覺得怪怪的,仔細一看,天啊,小姐,你唸錯邊了啦,是「以農立國」啦。

台14線是中部交通要道,養眼的畫面少不了,我們利用無線電互報前方狀況,隨時注意四週「可疑動態」。

如果沒有注意前方,只顧往二旁看就會發生車禍。

國道三號,從這裡就能上國道,然後一路回到屏東,可惜單車上不去!

終於彰化到了!芬園鄉,我第一次來到這。
芬園鄉位於台灣彰化縣東北部,為彰化縣、台中縣、南投縣三縣之交界,因為受到地形的影響使芬園鄉與台中縣、南投縣的地緣及生活關係反而較為密切。
芬園一名源於清代芬園村當地居民種植罌粟菸草,菸草閩南語稱為「芬」或「薰」,當時取其近音「芬」字為名,因而取名「芬園」。

問路,美弄總是不斷的問路!

日正當中,連美華姐都快中暑了!

在彰化遇到彰化銀行更顯親切,彰化銀行在日據時代由彰化縣地方士紳,集資二十二萬日圓為股本而設立,設總行於彰化,迄今已百餘年歷史。

終於,我們在四個小時內騎到彰化了!

抵達彰化火車站後代表六天的騎程已經告一段落。
美華姐去買火車票,我們推車進月台。

有了這張票,我才能回到可愛的家。

最後就是把七輛單車再拆解成一包包的車袋。

大家一起動手,你幫我、我幫你,單車是把我們平安送出山區的「恩人」,價值不在高低,而是性能的發揮。

「263」,從花蓮北埔出發,這六天我們騎了263公里,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山路。

七個人拆七輛車,我計時過,全程不到五分鐘,說不想家,那是騙人的!

我的小兒子又要被我大卸前、後輪了。

最後再排成一列車袋,準備托運上車了!

PP自強號備有專屬車間,美弄還是不放心的再三詳探。

自強號才一啟動,窗外開始下起滂沱大雨,這六天遭受不少磨難,就是還沒有淋過雨,Melon祈求的東港王爺公真的很靈驗,一上車就下雨,我們又體會到神跡的恩典。

車上Melon拿出剛在芬園買的割包,這是三十年老店,芬園唯一還在賣割包的店,上次Melon來買是二十年前,Melon真是好記性,深山小巷裡的好味道他畢生都記得。

火車一路回到屏東,美華姐引以為傲的一對兄弟這次表現良好,一路相互扶持,縱有小小任性,也在Melon深情大愛下給予包容,15歲單車成年禮,成功。

屏東肉腳團單車武嶺遠征隊終於成完使命,這面小旗子代表的是榮譽,也是我們向心力的展現。

當大家大啖割包時,一路上我身心受頓,可能有點感冒了,檢視雙腳後發現小腿曬傷脫皮,如果這是登上武嶺給我的紀念品,我欣然接受。

回到屏東,大雨又停了,自強號準備進站,卻停在二號月台,糖糖再也不要扛車袋過地下道,我們要坐電梯,因為我們都累了!

回到家,第一件事是擦車,把愛車上的征塵清理乾淨,再把物品歸定位,收拾想念武嶺的情緒,接下來就是坐在電腦前,一邊整理著照片,回想著那幾天騎上武嶺的點點滴滴,最後選圖、修圖、上傳、寫文,我把六日武嶺行寫成六篇遊記,以用記念那美好的一役。

看著登上武嶺前輩諸多照片,經過六天翻山越嶺的苦行,我們終於在武嶺英雄照中找到我們的位置,對武嶺的遺憾得到滿足,出發前,中間這塊缺口,就由我們來補上吧!

橫越中橫,登上武嶺,相信是許多單車同好的目標之一,在Melon力邀下我憑著一股傻勁,從花蓮北埔出發完成直上3275公尺到武嶺,成就了不可能的任務。

最後僅以此文獻給一路上與我同騎同行Melon一家人、飛刀、糖糖,沒有你們幾天的照顧我無法完成此行,寫遊記只是把經歷過的一切透過圖文娓娓道來,你們都是最好的車友及遠行伙伴,耐心包容著我偶而不甚成熟的想法,讓我必須更加專注於騎程的記錄,唯恐錯過了什麼,幸好老天眷顧,我們如願達成漫騎在武嶺的計畫,當我們合影在台灣公路之巔,我終於明白什麼是平凡的幸福。

刊登於0818聯合報。

全文完........
延伸閱讀:
用力騎上武嶺-漫騎在公路之巔-武嶺(第一天)
用力騎上武嶺-漫騎在公路之巔-武嶺(第二天)
用力騎上武嶺-漫騎在公路之巔-武嶺(第三天)
用力騎上武嶺-漫騎在公路之巔-武嶺(第四天)
用力騎上武嶺-漫騎在公路之巔-武嶺(第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