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續三科從「請王」、「過火」、「查夜」、「繞境」都以小折遊記分享迎王程序。上一科向千歲爺許諾「請王」當天要到,本科加碼遊天河宮那天要來「順風相送」。

屏東七月份來了威力強大的凱米颱風連續放假3天,造成不少損害,迎王前夕來勢洶洶的「山陀兒」颱風警報,憂心與「千歲爺」的三年之約是否會受到影響?

本科迎王延續傳統儀式,更透過現代科技引入「迎王大總理春忠AI萬事通」LINE官方帳號,結合AI技術,呈現迎王到送王詳細流程,根據用戶的提問自動回應,帶來全新的祭典互動體驗。

不僅迎王開直播,遶境與遷船移動新增GPS定位功能,在LINE官方帳號查看千歲爺與王船的即時位置,能方便地跟隨遶境隊伍,或安排祭拜路線。

上一科平安宴上七角頭以抽籤的方式,抽出下一科,各角頭要服務的千歲爺。服務大千歲的角頭需選出大總理,由大總理督建「大總理府」更是迎王重頭戲。


本科大總理壇在河堤公園設置雙龍雙鳳。雙龍以烏魚子為鱗,雙鳳以魷魚及薑裝飾,吸睛度十足。


大總理向王爺擲筊指示要雙龍雙鳳,從事水產業者的大總理以1000多斤烏魚子作龍鱗,400至500斤魷魚作鳳羽,並以薑裝飾代表江山,於迎王期間擺設,結束後將作為結緣品。

請王當日「代天府」人潮滿滿,細數一千多個等待的日子終於「歸零」,今天將迎來「千歲爺」重返東津(東港舊稱)。


鎮海公園海邊聚集七角頭與各方神轎等候王駕。下午3時30分宣布本科「鄭」大千歲駕到,為光復後有紀錄以來鄭大千歲首度駕臨,也是首次大千歲與大總理同姓,不可思議的巧合。


請王台上書寫「鄭」府大千歲姓氏的帥旗與帥燈,眾人簇擁下專人跑回代天府前旗桿升起,宣告各方大千歲已駕臨。

升帥旗、眾人歡呼聲中展開為期八天七夜的東港迎王盛會。
王船也同步書寫上大千歲姓氏。

接著山陀兒颱風在高雄外海原地打轉多日,即將登陸,祭典委員會決議中區與農區的遶境停止,確保人員的安全。代天府原有祭典科儀仍照常進行。颱風夜温王爺查夜仍出發,風雨夜裡街頭巷尾呈現勇敢的「東港藍」。(照片取自東港.迎王網站)


大千歲要回去的這一天(送王),又來到東港。飯湯是迎王重要的元素,轎班力量的來源。光復路上大總理飯湯,曾任大總理助理感恩大總理的傳承。來東港第一餐要吃美味的開運飯湯。

林老闆為懷念壬辰正科擔任大總理的父親而開業。吃飯湯最大享受能聽曾任「大總理助理」的林老闆分享「迎王小故事」。


大總理飯湯有冷氣吹,還複刻迎王最重要的王船與王令,讓遊客吃的舒適,又能體驗在地文化。店內高掛七彩燈籠,寓意七角頭祈求「千歲爺」們的降臨,為東港帶來平安與祝福。


小王船是林老闆為紀念曾任大總理的父親而精心製作的作品,承載滿滿父愛的思念與感恩。


東港人家裡都有獨家口味的飯湯,經濟條件好,備料超豪華。家裡有漁船更是豐盛的「海底撈」。

大總理飯湯配料有筍絲、魚丸、花枝、白蝦、蚵仔等多種海鮮食材,滿足對迎王飯湯的懷念。

鮪魚肉燥飯有大塊的鮪魚,上層蝦猴不是櫻花蝦,蝦猴也是東港的特產,爆香後提升肉燥香。


碳火燒肉飯有三層肉與香菇。

佐餐小菜有溏心蛋與魚丸湯。


還沒吃完就得到拌手禮。東港人的厚禮數,與濃濃人情味,都在一碗飯湯裡…

吃完飯湯,先騎繞各角頭再到鎮海公園與代天府。迎王期間各路口搭起巨型牌樓,明確劃分「角頭」地界與地緣關系。從光復路轉中山路鎮靈宮,七角頭(埔仔角)本科服務溫王爺。

下午遷船時家戶備有香案,以犒勞隨同出巡天兵天將的辛勞。

頂中街共善堂是頂中、頂新里信仰中心。頂中街本科服務「大千歲」,核心職務大總理也出自頂中街。


東港廟宇眾多、過街就有宮廟,迎王期間各廟宇與神壇動員陣頭,協助代天府逗熱鬧,以營造眾神明一起祝賀盛況。

本科服務中軍府的東隆壇(頂頭角)位於民宅之間,為東和里、頂新里民信仰所在。迎王祭典沿襲滿清八旗制,大千歲專屬黃色代表皇帝掌管正黄旗、鑲黄旗。而正白旗為待前親兵,顏色以白色代表,跟純潔一點關系也沒有。

延平路直騎抵下中街「朝隆宮」。延平老街是舊東港最繁華的地方。東港沒有「村」的行政單位,只有「里」的劃分,習慣稱呼「xx角」,代表您是哪個區域的人。

安海街角頭廟為奉祀福德正神的福安宮,範圍在八德里、東隆里、朝安里一帶。


上科遷船時王船撞上豐漁橋,本科已通過考驗。

迎王期間船隻都要進港休息,豐漁橋下出現滿滿船隻,証明東港人過年可以不回來,迎王一定要回家的說法。

騎過豐漁橋後抵奉祀城隍爺的東福殿(下頭角),約在豐漁里、盛漁里、興漁里之間。


最後一個角頭,位於崙仔頂的「 鎮海宮」,本科服務五千歲。


鎮海宮旁鎮海公園是平安祭典的開場(請水),與送王(燒王船)舉辦地點。


幾天來繞行各區與香客捐輸堆成小山的「天庫」,明天淩晨王船就定位,由轎班堆在四週,最後引炮而燒,伴隨王船駛向天河宮繳旨。

燒王船是迎王程序的壓軸,眾家攝影大師早就扛著鋁梯佔好位置,準備明天凌晨獵取鏡頭。

離開鎮海公園騎到東隆宮,夜空中金色牌樓顯得氣勢磅薄。

王府戲臺從請水到送王期間二十四小時表演(颱風來襲停止),演出以千歲爺最喜歡的歌仔戲為主。

戲台兩旁高掛象徵王船「遊府吃府,遊縣吃縣」的三十六省燈。「省燈」代表大千歲代天巡狩視遍及各省份。


現行「台灣省」已不存在,仍不減宗教上的代表性。也有說「三十六省燈」代表三十六位救駕有功受封進士而代天巡狩的說法。

和瘟押煞,開水路等科儀因道長無法進入王府進行科儀,在府前廣場設壇。

王船為平安祭典重要的法器,讓千歲爺將疫情及「歹米仔」帶走,留下永遠的平安在人間。王船設施齊全,連小艇、桅杆、船錨都有。依照古代戰船設計,附有砲位與水手。



不敵風雨的榜文已褪色,不減放榜安民的作用。


再過幾個小時就要送王了,把握最後機會燒柱香,捐點香油錢給大千歲與各路天兵天將,最後帶回平安符以祈閤家平安。

代天府中門及龍虎門用班頭的板杯交叉,府內氣氛顯得肅穆莊嚴。

中軍府為大千歲的先遣武官,任務監督王船建造與維安,與大千歲一樣有三支王令。因為提早進駐,明顯看出有隻王令被香火燻黑。

代天府啟用後中軍府變為振武堂,專用白虎裙,代表總管「兵馬」的軍機大營。在地人用最虔敬的跪稟…


信眾「添載」獻給千歲爺的金紙、米豆包等,送王時會堆放在王船週邊,讓千歲爺歡歡喜喜滿載祝福返回天河宮。



代天府不斷廣播,大家對千歲爺的誠心,收到也歡喜…

取出三年來護佑騎車、跑馬的平安符,將隨王船燒向天河,期許未來三年平安--

新的平安符要燒香過爐,才有保佑平安的效力 !

上一科熱賣的小王馬,本科推出有王令與千歲爺的文創商品,讓七角頭的祝福陪伴永久。迎王商品賣的嚇嚇叫,預約到年底才能取貨…


送王當晚,代天府週邊宛如不夜城般熱鬧。第二攤來吃有宮廟風味的古早味麵食館。

隱身在宮廟裡的麵食館,從外觀看很難發現是家麵店,內部金碧輝煌,一樓用餐區,二、三樓是參拜的地方。

小菜品項很多,份量小、價位不高,點多樣一起吃。

內用特色是神佛陪您用餐。

連餐桌都是紫水晶洞,儀式感十足。

結合廟宇建築裝潢,焢肉飯、皮蛋豆腐、乾煎魚肚、飯湯都是在地小吃。


略焦的虱目魚肚撒上胡椒粉,清爽又有味!

招牌鮮蝦餛飩皮薄餡多,整尾的蝦子,碗底鋪滿豆芽菜,古早味十足。

重返代天府,大總理帶領進行最後合瘟押煞科儀。

大總理為祭典的主祭官,副總理為陪祭官,三年期間與祭典有關的科儀均需出席,不只參加八天的祭典活動而已。

凌晨時分王船組最後「添載」,將古禮記載的民生物品,逐一點驗,過爐淨香,送上王船。

王府準備宴王,開始宴王才會開門。

本科迎王挑戰「風雨免朝」的傳統。宴王準備滿漢全席的菜餚,大總理感謝眾千歲爺蒞境賜福解厄。

宴王時府前合瘟押煞科儀進入最後階段。

據說當年東津(東港舊稱)發生大瘟疫,運用泉州道士科儀後怯除,演變三年一次的除瘟祭典。現代衛生條件好,變化成平安祭典,目前只有台南西港迎王,還維持著傳統的除瘟意義。

「押煞」擺設兩張長凳,下置火爐,放著鐵鍋與畫八卦的米篩,還有一桶水。道長手執五方押煞旗、草蓆、鍋蓋、掃帚與法器,來押逐不淨之物,將境內煞神疫鬼押上王船,達到平安祭典最終目的。


時間接近凌晨,七角頭轎班慢慢聚集代天府前,像國慶閱兵般展示各角頭壯盛軍容與士氣。

每科最辛苦的溫王爺轎班每天查夜到凌晨三、四點,只能就地休息,天亮七點不到又要喊班集合,非有鐵人般的意志才行。轎班發放迎王平安符給香客,分享代天巡狩的天威與保佑。


雖然區分下頭角、頂頭角、下中街、崙仔頂、頂中街、安海街、埔仔角等七角頭,各角頭扛轎的「千歲爺」各有任務,東港人代代相傳,大千歲像總指揮官監督各方,負成敗之責。

二千歲職司審理陰陽(申冤、監斬)。

三千歲負責王船航海事宜。

四、五千歲像古代監察御史巡查地方事務。


最熟悉東港的在地溫王爺在最前面帶路。大甲媽出巡信徒總是爭先摸觸轎身。東港轎班不能碰觸,讓人一見便起敬畏之心。

中軍府統籌千歲爺們代天巡狩期間一切的事務。

馬上要出發到鎮海公園,王船組仔細再檢查,掛上原置戲臺旁三十六省燈。


約凌晨二時開始請王令,撤除府內物品裝置到王船上,從更鼓鑼到王馬(馬房)與廚房都有。

大千歲黃色轎班衣(頂中街)負責拉運王船主體,纜繩用黃色布縵包住方便施力。

等了一整晚,遷船前肚子餓,廟口有家「王爺包」,還是融合在地漁產品的包子。

取名「王爺包」,開店前請示溫王爺同意,才開始賣鮪魚干貝包、櫻蝦干貝包子等,把漁產食材製成內餡。

剛出籠的熱包子。手工包會皺折不一,老麵外皮較香Q。

櫻蝦干貝包有像七味粉的記號,代表微辣口感。

櫻蝦干貝內餡有櫻花蝦、干貝。食材高級,比一般包子略貴,只有在東港廟口才吃得到。

最貴的鮪魚干具,品得到鮪魚與整顆干貝。

送王約凌晨二時舉行,大總理與各副總理請王令上轎、降下帥旗,代表結束「代天府」的光榮任務。

道長率領祭典組與主要幹部繞行王船一圈,畫出王船水路準備出發。大漢神樂團分列二邊吹奏,王船要開動了…

王船先倒車,算好角度,使勁大甩尾,眾人瞠目結舌中,完成180度大轉彎 !

人人爭看恭送王船出牌樓的經典畫面。掛上代天巡狩燈籠與省燈,與白天遷船有不一樣的視覺效果。

龐大的轎班隊伍魚貫走過牌樓,只有口令聲沒有雜音,遠方響起陣陣煙火聲,這就是原汁原味的東港迎王又稱「無聲的祭典」。

最後一次遷船(送王),大千歲緊跟王船,溫王爺排在最後,有送王千里,終須一別的意味。

是神明出門遮天穢的涼傘,每頂轎前所必備的。遠遠看到七支涼傘是東港「角頭廟」才有的特色。

大千歲由頂中街轎班扛護。千歲爺愛看戲,王府戲台前最後停留,班主解說戲情與上香,唱戲詞般的連珠砲,說盡好話。


二千歲(安海街)扛運最重的中桅(帆),全程不落地,幾乎精壯男丁都出動,沒漏氣…



像兵力展示一樣把角頭的人數呈現出來,比的是氣勢也是人氣。

三千歲(下中街)負責前桅與前帆。


職司開船任務的三千歲操控王船前桅、前帆,才有正確方向,航向天河宮。

四千歲(下頭角)負責後桅、後帆。這叫「遷船」不是「牽船」,說錯,東港人會翻臉的 !


五千歲(崙仔頂)負責前錠、錠繩。若問東港人為什麼這樣安排?答案總是阿公的阿公就這樣---


中軍府(頂頭角)負責後錠,錠繩二付。很難想像手持大槓香,肩扛沈重後錠是怎樣的感覺?


溫王爺(埔仔角)照原職務,由班頭「清道」前導,順序都馬虎不得。


各角頭轎班浩浩盪盪恭送王船抵鎮海公園「送王」會場。

凌晨三點多,王船與七角頭就定位,轎班像螞蟻雄兵般將一袋袋的金紙、米豆包、替身等添載物件堆在王船週邊。

中軍府頭籤先上王船,確認王駕上船是否完成準備?才能請王令與千歲爺們上船。


確認無誤後中軍府王令先上王船。

立桅時最重的中桅先送上王船安裝。


再來是前桅…

後桅最後立起…

東港人像送別多年「老友」默默相送遠行裝扮,讓千歲爺們歡歡喜喜乘坐王船駕返天河宮。

懸燈、升帆、立帥旗,一切就緒,恭請王駕上船。



流程有些小狀況,因為有小狀況,才有小話題,才能讓迎王的故事,再講三年…

溫王爺王令不會請上船,代表溫王爺仍坐鎮東隆宮,不隨其它千歲一起遊天河。溫王爺王令交由本科轎班爐主永久供奉。

等待燒王船時,資深的轎班基於好奇心,會請示千歲爺們尊稱,體恤轎班盡心服務、總是不會讓大家失望!

王令上船後神轎熄燈、收涼傘,七角頭的任務也落幕了。

熄轎燈同時,有人拿手機訂明天機票,要趕回遠洋漁船停靠的港口,再上船。又是一個等待三年的開始,也是東港人的宿命…

時辰一到,大總理用鋤頭開水路直通外海,收錨啟航…


宣佈大千歲啟航回天河宮繳旨時,鞭炮齊響,代表王船已順風啟航,結束為期八天的祭典,永留平安在人間。

鳴炮與火勢揚起時,七角頭轎班默默摘下魯笠與腰帶,結束本科任務,順風相送---

鳴炮後火勢在沈香粉與金紙的助燃下,王船被熊熊烈火包圍,相約三年後再見。

從18站到06,比以前在總統府站崗還久,我不是東港人,與千歲爺也有三年之約--

王船航向遙遠的天河宮,提醒莫忘相約三年後再見。



向大千歲、王船說再見。下一科讓我再有機會,守候愛東港的初衷…

吃完早餐再離開東港,這次不吃碳烤饅頭,改吃「貨櫃屋」早點。二十幾年前開店時以貨櫃搭建臨時店面,東港人稱「貨櫃屋」早餐店。

昔日沒有招牌的貨櫃屋,到現在透天厝。歷經物價上漲,也只反映成本價。二人服務的早餐店居然有那麼多選項?

點原味蛋餅加招牌炒飯與奶茶,居然60元有找。

現炒招牌炒飯有火腿與蛋只賣30元。

老闆娘不改讓東港學生吃得便宜又營養的初衷。只花銅板價就能吃到豐盛早點。

風風雨雨中結束本科迎王,東隆宮已抽出三年後丁未正科七角頭職務。亮點是頂頭角睽違百餘年後再度扛溫王爺,據說百年前因細故發生打班頭事件,從此頂頭角就沒再扛過溫王爺。能得到溫王爺的原諒,不僅令人感動,「團結與付出」也是東港迎王的精神所在。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