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坐船到旗津不一定要到鼓山,從前鎮輪渡站也可以。昔日還能讓小客車上船運到旗津,目前暫停。

前鎮到中洲輪渡站簡稱「前-中航線」,尖峰時間每30分鐘一班,離峰時間每小時一班。船名「平安」有快樂出門、平安回家的感覺。

搭渡輪很簡單,工作人員會目視檢查,依使用交通工具在刷卡機上過卡就能登船。

渡輪二樓有冷氣,不像鼓山總是人潮滿滿。乘坐約二十分鐘,就抵達高雄的離島-旗津。

原本與高雄市連結的旗津,由於擴建第二港口,將連結地帶截斷成為小離島。現利用過港隧道與渡輪的交通方式,讓設籍旗津的居民可以免費搭船。

不吹冷氣能坐在船艙外,飽覽岸邊各種靠泊輪船。航程很短,港內平靜無浪,不必擔心會暈船。


岸邊壯觀的橋式起重機,撐起台灣曾經的經濟奇蹟。畢竟「貨出去、人進來」,高雄才能發大財。

從前鎮到中洲航道最大特點是看盡港內大船或油駁船,還能與海巡署最精銳的巡防艦,不期而遇 !



高雄港下轄前鎮、旗津、小港三處貨櫃碼頭,從貨櫃堆疊的高度能看出國家經貿實力。沿線欣賞港區主航道、貨櫃碼頭、85大樓、亞洲新灣區盡收眼底。


「中洲」指由沙灘堆積而成之地,正好位在高雄港與外海間,地處旗后沙洲的中央而得名。

旗津全島面積一.四平方公里,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線,來此騎車不會迷路,路口有完善的路標。渡輪不僅是旗津居民的交通渡輪,亦是遊客品嚐海鮮,走訪古蹟的觀光渡輪。


旗津漁港主要為遠洋作業漁船卸貨碼頭,兼營近海小型漁船補給。

中洲渡輪站設備簡單,卻很乾淨。好多年沒來,一改過去忙、亂、髒的印象。

旗津區設有10座公共自行車租賃站,中洲輪渡站門口有UBIKE2.0,來旗津騎車能輕鬆出遊。

出發前先看好船班,回前鎮才不會等太久。

旗津包括旗后、中洲二大聚落,騎過小巷就看到悠靜的中洲漁港。


港邊王爺廟早晚都有居民與漁民喝茶聊天,早晚一炷香,感謝王爺公的保佑。

港邊廟宇都將廟口朝向漁船進港方向,祈佑平安、更期待滿載而歸。

紅、藍、黃三原色組成的彩繪漁船。船上彩繪龍蝦,期待捕回滿船龍蝦。

硓𥑮石為港邊常見的建材。旗津民宅早期以硓𥑮石為主要建材,門口紅磚與花磚更是財力象徵。

旗津下轄13個里,居民數將近三萬人,現有旗津、中洲二個派出所。

旗津大小廟宇很多,家戶有漁船,乾脆把神明請回家供奉,有家廟的特色。

中洲二路保安金山寺由郭家先民於自家設壇,因信徒倍增,多次改建。騎車逛廟也要拜拜求平安。


金山寺主祀觀音佛祖、廣澤尊王。


配祀吳府千歲、天上聖母。


旗津道路主要由中洲、旗津二條馬路組成,扣除前後沙灘或漁港,只剩不到二百公尺建築地域,地小人稠是旗津的特色。

早上就開賣的鹹酥雞攤,供船員返港打牙祭的下酒菜。船廠工人上班前也買一些當午餐。

中洲二路與旗津二路交會處是大廟廣濟宮。

廣濟宮大殿供奉觀音佛祖、角秀媽祖,廟後能看見大海。


廟前有機車練習駕照場,晚上有夜市攤販,從早到晚都熱鬧。

廟旁中洲國小。旗津有三所小學與一所國中。旗津國小為日治時期打狗公學校,大汕與中洲是光復後成立的學校。


中洲國小看不見大海,因位於小港機場航道下,天空不時有飛機經過 !


國小對面正好是因採購獵雷艦,佔盡新聞版面的慶富造船廠。

略騎小段來到中洲壘球場。


壘球場原址為垃圾場,經填土壓實後建設而成。特色是離海很近,海風強勁時,全壘打會飛到海裡。

壘球場旁是污水處理廠。

旗津路旁常見用途廣泛的公車涼亭。候車涼亭是單車休息區,座椅是專屬停車位。


大汕國小因人口外流嚴重,成為最美麗、也最迷你的小學。


國小附近花菓山天音寺大聖爺廟。

原為蔡家奉祀的齊天大聖廟,後購地建廟奉祀。


直騎中洲二路,來到旗津游泳池。

旗津人幾乎都唸的旗津國中。

校園新校舍已完工,外觀以黃、橘、藍三色,代表熱情旗津與活潑的學生,藍色代表大海,有航向國際的意涵!

北汕巷靠海最近的旗津魚市場。

前鎮、旗津是台灣遠洋漁業發展重鎮,漁船回港將漁獲交由市場拍賣,餐廳到市場喊價取貨,直接供應給嚐鮮的廣大消費者。

港邊都是現撈仔魚貨,從高檔龍蝦、新鮮螃蟹到平價海瓜子都有,晚來就買不到新鮮好魚!




漁民下船在娛樂休息區。幾杯黃湯下肚,譙政府總是最熱衷的話題。

港邊吃海鮮是遊客來旗津的首選,小吃店消費方式是先購票再入內消費。


用餐時遠眺高雄最高85大樓,濱臨港區航道,用餐還能欣賞大小輪船航行雄姿。

重返旗津三路市立旗津醫院,守護居民健康。(已委託高雄醫學大學經營)


旗津醫院旁特色建築是區公所。對照昔日有噴泉玩水池的舊區公所,截然不同的感覺。


區公所旁舢舨公園兒童遊戲區。


略騎小段來到昔日讓人望之怯步「二十五淑女墓」。市政府改建紀念公園,紀念台灣女性勞動的歷史。

民國六十二年九月三日清晨,一艘由旗津開往前鎮的民營渡輪在航行途中,因超載加上機械失靈不幸翻覆沉沒,造成二十五人罹難,往生者均住在旗津,任職於高雄加工出口區的未婚女性。

園區有座不鏽鋼管藝術品,象徵勞動女性堅毅柔美的特質。鋼管上寫1973.09.03,標誌當年船難發生的時刻0715。


辛苦一輩子的旗津人與祖先,往生後能安詳入住莊嚴肅穆的生命紀念館,不必吹海風、曬太陽。

旗津天聖宮位於旗津三路,主祀天上聖母(旗聖媽)。

天聖宮最傳奇的故事並非天上聖母,而是廟中一尊鐘府元帥,知道祂的真實身份的遊客會大吃一驚?

天聖宮由前旗津國小老師鐘永良創立,鐘師母為家庭裁縫,兩人原無宗教信仰,但師母曾一病不起,遍尋名醫均無果,偶然機緣下發願建廟救世,廟名為天聖宮。

廟宇落成後鐘老師突然病逝,媽祖聖示鐘老師已修成正果,勒封為「鐘府元帥」,供奉於天聖宮虎位。金身也雕刻與本尊非常相似。(照片取自網路)

生前平易近人的「鐘老師」很靈驗,心誠求考試運最有效。榜單包山包海,連跑步比賽都能保佑得名。

天聖宮也以鐘永良老師的名義設置獎學金,即使成為「鐘府元帥」,也不忘勉勵學生努力向上,令旗津人十分感念。

來旗津玩人多用餐可以在選擇餐廳,人少來吃小吃,比較合算。手工肉包饅頭在中洲三路。

竹蒸籠剛出爐的熱包子,有筍香、酸菜、蛋黃肉包等多種口味。

中洲三路不是遊客必經路線,來買包子大多是在地人,或知道這家肉包店的熟客。買酸菜肉包與紅茶。

肉包店旁軍事重地,吃包子還能看見雄偉軍艦。

離包子店不遠是赤肉羹。


赤肉羹是庶民小吃,撤上胡椒粉更有風味。

想吃飽就加麵,也能試口味只點羹湯來吃。

赤肉羹酥脆,湯頭也不錯,趁熱來吃最好。

與酸菜包一起吃更有飽足感。

赤肉羹後方是中山大學利用廢棄海軍營舍成立開創基地,保存消失的旗津舢舨歷史。


開創基地前身是「海軍第四造船廠單身技工宿舍」,簡稱「技工舍」。


營區保留水塔與水井。

昔日旗津漁船使用舢舨船,隨著造船業興盛,製造舢舨船技術已失傳,只能在這裡看到舢舨船原狀。


開創基地旁斗六冰城有古早味枝仔冰。

歷史悠久的冰店,騎樓有雅座,陳設充滿年代感。

傳統製冰機仍在運轉,冰淇淋、冰棒、雪糕都能現場製作。

古早味冰餅、冰棒、冰淇淋,外帶有保麗龍盒,買多也不怕融化。


招牌冰淇淋一碗3球(任選口味)。好久沒吃到能看見原料的傳統冰淇淋。


冰店後方實踐里大陳故事巷。記述1955年一江山淪陷後,大陳島軍民在美軍第七艦隊協助下,撤退來台灣的故事。


實踐新村口有昔日大陳島彩繪地圖,讓老一輩居民一解思鄉情。


實踐里仍保有大陳島民飲食習慣,有炒年糕、魚麵、糖心糕等大陳美食。

彩繪巷以時間軸的方式,記述大陳居民撤退來台的故事…


實踐里有座永懷領袖的蔣公報恩觀。

來到台灣後政府將二萬六千名大陳義胞分散全台三十六個大陳新村。當時生活條件不好,一家五口以上住大房子、四口以下住小房子。


大陳義胞以打漁為主業,為了養家活口,大部份的義胞再次離鄉到外地去工作、跑船,留下荒涼的「大陳新村」。

大陳居民於1977年興建蔣公報恩觀,成為在地觀光特色,大陸觀光客來高雄參觀景點之一。


「光昭神恩」匾由前總統馬英九親題。進門看見蔣公銅像居中,不是在主祀的左、右邊。


二樓供奉家鄉的阮弼真君、漁師大神與三官大帝。阮弼真君有「大陳媽祖」尊稱,大陳人特有的海神信仰。


神像前有「王船」模型,祈求保佑出海漁民。

二樓陽台能看見軍艦。

離開報恩觀,直騎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旗津校區。校門口陳列中鋼公司所屬通祥輪船錨。(目前能通過巴拿馬運河最大噸位船隻)。


高雄科技大學旗津校區前身為「省立基隆水產職業學校高雄分校」,校徽上「1946年」為當年在旗津創校的年份。

旗津校區特色為「台灣唯一有碼頭的大學、唯一沒有操場的校區」、加上僅設海事學院,故校區比對面國小還小。

旗津國小前身是日治時期的打狗公學校,已有百年歷史。

校門口「永良亭」為紀念曾任教的鐘永良老師「鐘府元帥」。

鐘永良老師生前以退休金成立了獎學金,固定發給旗津各國中、小學生。永良亭設有吊鐘,象徵不忘鐘永良老師。

旗津踩風單車遊(上集)由中洲輪渡站出發,品嚐手工肉包、赤肉羹、斗六冰城等特色小吃。從中洲騎到旗後、從蔣公報恩觀到天聖宮,沿路都有旗津在地的故事。
下集騎遊旗津天后宮、蔣公感恩堂、品嚐海鮮大餐,從多元視角,欣賞旗津之美....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