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張 wrote:關於小飛和60度的長陡坡,有機會可要教我呵! 三張那陡坡我之所以敢下那是因為那只比中埔山電塔旁的那個長一點點又陡一點點(不是15層樓高的那個啊~~)你在那裡玩的非常開心我想你一定是沒問題的至於小飛這個你可能沒興趣吧你不要是大飛嗎?
補一個影片讓大家看看自已騎的如何速度太快過土坡時(如影片中第五位)若身體沒有順著車子上下過坡之後,後輪會往上跳比較危險中福宮-OFFROAD教學-連續坡http://tw.video.yahoo.com/video/play?vid=1564108
picassorfc wrote:補一個影片讓大家看看...(恕刪) 個人有個疑問想請高手指導一下我想確認我的認知跟過坡的方法對否.1. 準備上土坡前, 身體放軟, 重心往前, 屁股離開坐墊.(人比車快)2. 過土坡的時候身體順勢準備往後移動.因為屁股離開坐墊, 坐墊會從屁股下方的空間往前移(讓車子從比人慢的相對位置, 利用人暫停在土坡上方的動作, 讓車子比人快).3. 過完土坡往下, 身體這時候已經因為過土坡的時候順勢讓車子從身體下方通過 , 所以重心已經在後面.就可以順順的回到下坡姿勢(重心在後).(車比人快)不會畫圖, 不過個人覺得這樣的方法過土坡還蠻順暢的. (包含後來那個U型谷).還請高手指教.
hungweiwu wrote:我一直覺得保固是消費者的權益,如果一台AM車種(而且並不是太低階)搭配的輪組撞到一顆石頭就會壞掉.那我真的會蠻不爽的. (我的單避震飛跳台飛斷掉不給我保固也就罷了, 不過我後來也沒去試保固啦, 因為還要把車子送回原廠, 有好幾個月沒車騎對我來說太痛苦了(因為當時不知道會換車))我想了解的是究竟這是不能保固 , 還是店家不願意幫忙送保固, 還是我們根本沒有捍衛我們的權利呢? 蠻好的...可以保固換一組新框,又買了輪組...申請保固一定要加油!!!KODAR 兄有兩個輪組替換使用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呀~~~
初學者可以試試看慢車時就要練你站在踏板上雙手雙腳是減震用的目標是保持上半身不隨地形障礙而大幅移動那為何說下坡要重心後移,其實那是單車貼地傾斜上半身不移所以跑到後方。簡單說你要讓單車隨地形跳動傾斜而上半身要和緩平穩,去看看影片中車手的上半身和頭就可瞭解。。再說手握握把的力量,常聽車友說林道下坡手很酸痛,這可能是正常的但多半是你太緊張造成握的太用力而肌肉酸痛。以前打高爾夫球握桿力道有一比喻,如握飛鳥,太緊鳥死,太鬆鳥飛,所以要專注於車把的動態下輕鬆握別讓它脫手飛了也別握死了。那為何不能握緊一些?你知道前空翻的主因是你握太緊了,當車頭下落時握緊造成雙臂失去壁震功能將上半身隨車頭拉向前方再加慣性改變怎麼不會前空翻。同理一但失控翻車高手多半側滑或後倒,因為他們可隨狀況放手不讓重心前移。我的練習過程非專業技巧 tgkevin我想確認我的認知跟過坡的方法對否.1. 準備上土坡前, 身體放軟, 重心往前, 屁股離開坐墊.(人比車快)屁股離開坐墊,身體自然傾斜(如同平地的上半身),重心在BB附近,沒有前沒有後(很平衡的站立)。雙手雙腳是減震,依路況判斷設訂你的預壓行程及阻尼彈性(就是要彎曲)2. 過土坡的時候身體順勢準備往後移動.因為屁股離開坐墊, 坐墊會從屁股下方的空間往前移(讓車子從比人慢的相對位置, 利用人暫停在土坡上方的動作, 讓車子比人快).前輪壓上土坡避震及雙手吃掉高差同時減少產生向後推力,身體用膝蓋及腰角度去化這推力(上半身外觀並無太大變化)。前輪下土坡帶動雙手產生拉力雙手被動拉伸同時產生向前拉力身體用膝蓋及腰角度去化這拉力(上半身外觀並無太大變化)。而後輪在障礙的彈跳滑胎因靠近重心所以容易去化及平衡。3. 過完土坡往下, 身體這時候已經因為過土坡的時候順勢讓車子從身體下方通過 , 所以重心已經在後面.就可以順順的回到下坡姿勢(重心在後).(車比人快)一般只重視前輪當它通過障礙後就要給適當的壓力確保前輪的循跡性及抓地力同時也可提高煞車的制動力(也可用於重心穩定去化後輪彈跳)。而後輪的彈跳滑胎因靠近重心所以容易去化及平衡。把你的雙手雙腳當成可調行程可調軟硬可調阻尼的智慧避震器,上半身及頭是平衡重心的中心,就是流暢的騎士。去看影片中車友的身體及頭是否跟著土坡起伏大小就知是否是初學者。
tgkevin wrote:初學者可以試試看慢車...(恕刪) 講解得好棒喔!我有個疑問一直在心中(上週也忘了問了).如果有一個2M的落差.長相是醬子--------------------|||--------------------在不飛不跳的情況. 可以跟一般小落差一樣. 順順的讓前車頭先下, 然後車尾再下嗎?會不會因為前叉行程不夠落地觸底翻車,或者是在空中的時候就前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