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對醫師的衝擊
洪浩雲寫於 2012年6月26日 15:34 ·
原本準備洋洋灑灑再寫五篇的系列文,不過我真的累了,如果你對無血無淚的核刪有興趣,歡迎參觀醫界前輩「杜蘭熊」的網誌: http://mypaper.pchome.com.tw/bear1002/post/1320816002
我今天來談談健保制度對醫師的衝擊。首先,健保制度讓病人看病的門檻降低很多,跟無健保時代相比,現在掛號看病簡直是免費的!想想看,如果你準備中餐吃個壹百元的速食餐,你會很在意是去吃肯雞雞還是麥當當嗎?不會啊,哪家方便先看到了就近去啊。可是如果你要找一家五千元價位的牛排館,你會不會先上網做功課,看看應該選哪一家?這是很顯然的道理啊!
想像一下如果我很不幸地在台大當上主治醫師,然後又很榮幸在胡瑞恆醫師的門診隔壁給我一個診,在沒有健保的年代會發生什麼事呢?胡醫師的門診應該是一診七八十個病人吧,然後我的門診掛蛋....一來要看病的人數少,二來大家都有打聽過的,胡醫師仁心仁術,院內開刀的都找他,那個洪醫師剛剛畢業,很兩光啦,別找他!淺顯易懂!不過如果是在健保時期呢?胡醫師的門診大約一診一百個,而我的診居然也會有十來個病人耶!難道說我的醫術有胡醫師的十分之一嗎?鬼扯!只不過因為要看病的人變多了,然後掛不到胡醫師的診,「這個也是台大的醫師,看看他好了!」然後就掛過來了....
健保制度的設計沒有考量到不同醫師的經驗差別,齊頭式給付,甚至還用「合理門診量」這種藉口來打擊技術口碑好的醫師。當然,當前的健保設計下,我相信那些名醫應該反而希望能用「合理門診量」來減少自己的病人數。問題是整個健保設計就是不尊重專業技術和經驗價值,為何「指定醫師費」是違法的?胡醫師開的刀和我開的刀是等價的嗎?
相對於此,健保給付上另一個「同工不同酬」的設計卻又讓人不解,同樣的一項檢查,居然在診所執行和在醫學中心執行,可以申報的點數不一樣?為了獲得較高的給付額度,每個醫院都打腫臉充胖子要當醫學中心,於是我們北北基共有十家醫學中心,捷運板南線上有亞東、台大、萬芳三家醫學中心,淡水線上的台大和馬偕只相隔兩站!台北市到處都是醫學中心,還要發展啥轉診系統?還要發展啥家醫制度?我的家庭醫師就在台大看門診,想開刀就自己叫車從馬偕轉台大,這種亂象是誰搞出來的?
回到健保對醫師的衝擊,很簡單啦,公衛那一批人的想法就是主治醫師的薪水應該是十五到二十萬啦,住院醫師薪水六到八萬就好,所以才要採用當前的設計,先打擊明星醫師,因為他們是「調薪障礙」。出得起香蕉的公司就只能找到猴子當員工,聰明人何必要來當醫師呢?他們去其他行業都能發光發熱啊,反正很多嘴砲大老都在說「醫學系不需要最優秀最聰明的人來唸啦」,行啊,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醫學系不再是第一志願之後台灣的醫療發展吧。
說到賺錢,當醫師賺錢太慢了啦,我每次都會拿我國中同校的女同學當例子,可惜她不幸往生了,就拿我自己做例子吧,話說我出國比賽完回來之後就接到不少學校的邀約,然後還有家長找我指導學生科展或是能力競賽的,薪資都超級好的!如果當初我就去開家教班,現在臉書上面應該已經有一堆歐洲的旅遊照片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