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藥酒 要用幾度的酒泡才好?
台灣的中藥店或網路文章都說用米酒頭(約34度)來泡最好,用酒精濃度太高的酒,藥材會"束"起來(即無法釋出有效成分),但大陸的網站或賣藥材的店家都建議用50-60度的白酒來泡藥酒,包括大陸相當有名的北京同仁堂也建議用50-60度的白酒來泡藥酒,所以究竟誰對誰錯?01裡面高手雲集,不知道有沒人做過這種實驗?
文章關鍵字
植物性藥材:可直接用58度高粱酒浸泡

動物性藥材:先用低酒精度的酒浸泡(如米酒),

一段時間後,再換成高酒精度的酒(如高粱酒)




五十到六十度是比較安全的釀藥酒方式,
酒精濃度十度就可以完全釋放有效成分,只是容易壞,二十五度就不太容易壞了,酒精容度越高越容易破有效成分,
藥材上的蟲卵十度酒精就會被破壞,有些蟲卵超過七十五度會進入假死狀態,
細菌怕十度到七十五度酒精,超過七十五度有些細菌會進入假死狀態,
藥酒裡面不需要細菌,但有些藥酒需要真菌改變藥性,
真菌怕十度到七十五度酒精,酒是油真菌中的酵母釀造,酵母是真菌的其中一種,但每種酵母怕的濃度不同,都活不過七十五度,只蒸餾酒才會超過七十五度,
很多藥酒製造過程需要藥材中的真菌改變藥材性質所以酒精濃度不能太高,還有一些真菌類藥材有毒必須用酒精殺死不能讓它在增生加強毒性,所以要看是什麼藥材才能知道要幾度的酒。

消毒要用七十五度酒精,而不是越高越好,就是因為會假死。
假如是要萃取出水溶性物質,酒精高低沒差太多

但如果是要萃取出脂溶性物質,酒精太低效果就很差

基本上,高酒精效果的好處比壞處多

寶肝丸 wrote:
假如是要萃取出水溶性物質,酒精高低沒差太多
但如果是要萃取出脂溶性物質,酒精太低效果就很差
基本上,高酒精效果的好處比壞處多(恕刪)

那為什麼台灣坊間中藥店都說不能用太高濃度的酒(如高粱)泡藥,說藥會束起來,是真的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