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_骨科_莊子育

醫院名稱: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
科別:骨科
醫師名稱:莊子育
就診原因:家母骨質疏鬆
分數等級:0~5分(越高分越好)

*聆聽能力:0
(病人一坐下就拼命問一些不相關的問題,不太給病人說話時間,拼命講自己的東西。離開前問他家母微駝背是否因骨質疏鬆,頭也不看的說恩恩恩好好的打自己的電腦,趕人走)
*耐心度:0
(說話極快,不給病人反應空檔,病人聽不懂還會被他笑笨。臭臉度=2)
*表達意願(醫學常識):3
*醫學專業度(本人主觀感受):3

*其他補充:是近年看診少見的沒耐性醫生。

發文動機:
因為本人隨機看診時,老是遇到一些態度差、不專業的醫護人員。故想記錄自己的看診評價,以供大眾參考。也希望網路發揮資訊流通功能,對醫護進行汰劣留優市場機制運作。

mizuno888 wrote:
醫院名稱:衛生福利...(恕刪)


你好猛喔~ 竟然直接這麼“分享”就醫經驗,
不過真的滿佩服你的勇氣,
也能體會你的遭遇,因為 我也曾遇過這種醫師。
就憑看一次病就給醫生打分數
就憑看一次病就給醫生打分數
就憑看一次病就給醫生打分數
.......................

我就看這篇文給樓主打分數
可憐人必有可惡之處

骨質疏鬆問題,可以從健康飲食、適當健身與合理睡眠,長期自我管理就能解決。

醫生的醫德問題,有很多方面是我們不了解,比如可能院方壓力,醫生的EQ,還是健保制度⋯等。

你上01討溫暖,很多人可能會噴你。

可以當醫生算是比較有救人的心,我還是比較欽佩的,我個人比較討厭醫美人員,尤其是不是從事燒燙傷的醫美診所,更是厭惡,就是向前看。最近看到港人「貴婦」來台醫美死亡,老闆應該去跪「貴婦」作秀一下,接下來官司一定很精彩。

mizuno888 wrote:
醫院名稱:衛生福利...(恕刪)
本人父母也都因老人病需固定台北署立醫院看診,心血管和腎臟科,遇到的醫生真很不錯,耐心聽病人描述徵狀,醫生也很有耐心解答,也會鼓勵和建議,比起台大的教授級醫生好太多了,開個止痛消炎利尿劑就打發人了,所以有人說如果不是有立即致命或怪病就不要上台大.雖說家人有人當醫生,也會介紹去看台大醫生,結果也是差不多.
mizuno888 wrote:
醫院名稱:衛生福利...
問一些不相關的問題,不太給病人說話時間,拼命講自己的東西(恕刪)


可能還是版主回應一下該醫師問了什麼不相關的問題? 拼命講了什麼東西?
這樣較客觀

我媽骨折是給潘毅軒開刀的,人不錯病情也很仔細講解
有時候看不合就換位醫師就好了。

其實很多大醫院的醫生都是這樣的,由其是掛主任 or 教授等級的.
好的醫生也是有,不過60%以上都不怎麼樣.
不過人家是醫生,你能怎麼樣,大不了下次不要去掛他就好.
但是很多老人家就愛掛教授級的,無言.
cvincetw wrote:
其實很多大醫院的醫...(恕刪)


就人性....
不排隊的美食不會好吃
掛得到號的醫生一定看不好
健保的中醫一定沒有用

看看各大醫院的門診就知道了
網路預約不用想了,一大早清晨6點去排,你只能拿到加號單等到9點,去診間問醫師給不給加掛

想當年神醫華陀有沒有這麼搶手...
沒聽過
mizuno888 wrote:
醫院名稱:衛生福利...(恕刪)
以下都是蘋果日報的。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1008/36132026/
「健走增骨密 至少90步/分鐘」
健走可防骨質疏鬆症,但慢慢走恐白費力氣。骨質疏鬆症學會最新調查發現,以健走防骨鬆者中,約八成竟把散步當健走,無助增加骨密度;醫師指,健走應維持每分鐘九十到一百二十步,速度不可過慢,以此方式每周走五天、連續健走十五周可增加骨質密度;另應多曬陽光以補充維他命D、促進骨骼鈣質吸收,避免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芳萍昨說,網路問卷調查五百名三十五歲以上男、女,進行「健走認知調查」,發現約八成二不知如何正確健走,健走平均速度均未達每小時三公里,是把散步當成健走。研究發現,健走平均速度應達每小時四公里以上,才能增加骨密度,預防骨質疏鬆。

陳芳萍指,骨密度約在三十到三十五歲時達高峰,隨年齡增長,骨密度開始流失;健走可增加骨密度,但速度應達每小時四點八至六點三公里,相當於每分鐘九十至一百二十步,且每周須健走五天;若以此方式持續健走十五周,全身總骨密度可提升百分之零點四。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健走指導員涂馨友說,若以每分鐘九十至一百二十步的速度健走,可搭配節奏落於九十到一百二十拍的歌曲,九十拍的歌曲如歌手伍思凱《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一百二十拍的歌曲則有卡通《科學小飛俠》主題曲,或歌手張惠妹《站在高崗上》;建議邊健走可邊聽音樂,可維持節奏,並可拉長運動時間。

涂馨友提醒,健走姿勢應抬頭挺胸,頸部與肩膀盡量放鬆,雙手微微握拳,手臂前後自然擺動;健走後若肌肉痠痛,應休息一至二天,若疼痛未緩解,應懷疑可能是肌肉拉傷,須就醫檢查。陳芳萍並說,預防骨鬆除多健走,另應多吃菠菜、花椰菜等深色蔬菜,補充微量元素鎂、鋅,並多曬陽光,每天應曬二十至三十分鐘,日曬範圍是至少要曬到兩隻手臂,以補充維他命D,促進骨骼鈣質吸收;每天也可補充五百毫克鈣片,緩減骨質流失。

健走防骨鬆須知:
.為預防骨質疏鬆症,可利用健走等負重運動,增加骨質密度
.健走應維持每分鐘90~120步,每次約走1小時,持續15周可提升骨密度
.健走姿勢應抬頭挺胸,頸部與肩膀放鬆,雙手微握拳、手肘彎曲約90度
.健走時,雙臂應自然前後擺動以帶動步伐,但步伐不可過大或過小
.健走後若肌肉痠痛、疲勞,應休息1~2天再繼續健走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50618/36615430/
「防骨質疏鬆 8大訣竅」
1.日攝取1000毫克:一般而言,成人每天建議鈣攝取量為1000毫克,若屬停經女性,則可補充到1500毫克。若擔心從日常飲食中攝取不足,可另服用500毫克鈣片。
2.減少喝含糖飲料:若要避免鈣加速流失,應少喝茶、咖啡、含糖飲料(如可樂、手搖杯等),並少吃肉類。
3.多攝取維他命D:加強維他命D攝取,有助促進鈣吸收。
4.日曬幫助鈣吸收:適度的日曬,除有助鈣吸收,也有利於保存骨中的鈣。
5.調適避免壓力大:須調適壓力。因壓力會提高腎上腺皮質素的分泌,同時增加骨中鈣的釋出。
6.應適當運動保鈣:應適當運動。尤其以承受較大重力的運動為宜,例如跑步保鈣的效果便優於游泳。
7.定期檢驗血鈣量:不論是補充鈣片或維他命D,都得注意食用分量,且最好定期檢測血鈣、尿鈣量。
8.吃紫菜蝦米補充:在常見食物中,鈣含量較高者包括奶粉、小魚干、蝦米、紫菜等,其他如海藻、金針、丁香魚含鈣也不少,若有意多補鈣,可從中攝取。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