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加了保水劑的魷魚圈,還明顯偷斤減兩。 產地:中共國。



保水劑這東西和"組織胺"不同,
保水劑一旦和蛋白質結合就分不開了,你泡再多水、泡再長時間,都無法淡化肉中的含量。

磷酸鹽=無機鹽,人體的吸收率近乎100%,這讓人體的吸收量超標是極度簡單的。

影片中解釋了高血磷帶來的各種嚴重後果。

前幾天在傳統市場的攤販看到魷魚圈,一包一公斤,買了一包回家,
產地是中共國。

又見加了保水劑的魷魚圈,還明顯偷斤減兩。 產地:中共國。

又見加了保水劑的魷魚圈,還明顯偷斤減兩。 產地:中共國。
煮熟後,不但體積幾乎沒有變化,連外觀顏色也幾乎沒變,
一看就知保水劑加的非常重,加到每一寸肉都吸到完全飽和。
這東西是完全不能吃的。

另外,生的那一區中,可以發現魷魚圈上有局部被保水劑浸到變白色。
我特別挑了一個去煮熟,看看會發生啥變化,結果如上圖所示。

又見加了保水劑的魷魚圈,還明顯偷斤減兩。 產地:中共國。

紅色框中,是魷魚圈上有局部被保水劑浸到變白色。
藍色框中,是魷魚圈的黑色部份,
正常來說,新鮮的魷魚在去除內臟後多少會殘留,買回來後自己剝乾淨就行;
但是這魷魚圈的情況是黑色部份完全固化,和肉身黏死,無法剝除,這也顯示是保水劑結合後的現象。

另外,泡在大量清水中退冰的過程裡,散發出偏濃的魷魚味,正常不可能味道這麼強烈,
尤其是泡在大量清水中更不可能,一定有加化學香精在其中。

又見加了保水劑的魷魚圈,還明顯偷斤減兩。 產地:中共國。

試煮幾片後發現這東西根本不能吃,決定全部丟棄。
裝入塑膠袋之後發現怎麼重量很輕,原包裝是1kg,買回來時秤的也是1kg,
解凍後去掉包冰,發現僅約430克,
這時是濕濕的拿去秤,若完全瀝乾可能只有380g。

偷斤減兩太嚴重了。

又見加了保水劑的魷魚圈,還明顯偷斤減兩。 產地:中共國。

又見加了保水劑的魷魚圈,還明顯偷斤減兩。 產地:中共國。

愛吃的人自己注意買的是甚麼樣的貨色,尤其是產地是中共國這個敵國的食材,
台灣的進口商實在黑心,這種連當牲畜飼料都不行的東西也進口。

這些不肖進口商就是藉由傳統市場的不固定攤販銷貨,吃出問題也抓不到人,
利用婆婆媽媽喜歡貪便宜的心理去大賺黑心錢。
https://food543.com/phosphate/
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的磷攝取量為800毫克,每天從天然食物所攝取到的磷,可能就高達1500毫克,還未包含食品添加物中磷的含量,如果經常吃加工肉品、糕餅零食、碳酸飲料等,吃進的磷可能就會超標。

如果本身鈣就攝取不足,加上吃了過量的磷,就容易影響骨質健康,也可能加重腎臟的負擔。


103年衛生福利部新聞4月新聞
有關不肖廠商於肉品添加保水劑販售謀利案
https://www.mohw.gov.tw/cp-3200-22180-1.html
下圖為衛福部的回應:


文中說到:
爰請臺端提供具體事證
(例:產品完整外包裝全面向照片、國內負責廠商基本資料[如地址、電話]、收據或買受單據等相關事證),俾利本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辦理相關事宜。

提供『產品完整外包裝全面向照片、國內負責廠商基本資料[如地址、電話]』這2點好懂,
因為方便政府部門去比對、指定對象稽查。

但是這封信也透露出了一點嚴重的問題,
簡單的說,衛福部是不會去主動普查的,而是採用消極的態度,有人舉報才去查驗。
由於國人普遍缺乏專業知識,很難發覺啥是有問題的食材,絕大部分人吃完了也渾然不知。

繼"蘇丹紅辣椒粉"之後, 為啥又出現"蘇丹紅咖哩粉"?
進口商真的不知道嗎?
因為被消費者察覺的機率實在太低了,
這也是為啥黑心進口商的數量一直在增加,尤其是從中共國這個敵國引進的海鮮類。

根據一位離職員工的說詞,
他說我是運氣"超好",買到這種明顯就不能吃的冷凍食材,絕大部分都是做到讓民眾看不出端倪;
而且中共國的生產商普遍不寫明添加物,這是他們國內的風氣,因為怕賣不好,且中共也不怎麼管;
他自己絕對不買從中共國進口的食材,因為100樣中最少60樣"嚴重"不合格,
真正吃了無害的不到5樣。
選舉
之前武漢肺炎病毒好像就是吃實驗所流出來的動物然後爆發
eanck wrote:
保水劑這東西...(恕刪)

唉!
太晚看到您這篇文章
昨天才去團購處拿東西,看到他們現場還有貼出魷魚圈1kg才$99元
實在是太便宜了
當場買了兩包
拿回家以後,越想越不對勁,怎麼這麼便宜,拆開包裝,看到裡面每圈魷魚圈都是分別包冰,就像一顆顆魷魚圈冰塊,(哈哈,技術真好,不知它怎樣一圈一圈分別包?)
拿出10圈沖水解凍,大概剩下80%的體積,想想也還好
直接燒水煮熟,(沒用炒的)
煮熟後,體積又剩下60%
想想還是有點恐怖中
又再多煮了3分鐘
結果體積少了一半多
拿起一圈吃看看
肉質感覺不是那麼Q彈緊實
剩下的就不敢吃了
有點想要提起勇氣雞婆的去跟團購主說
這個東西最好不要賣了。
想想還是算了,他們自己應該也會心裡清楚,就是你自己貪便宜要買的吧
要不然真的這麼便宜
早就被搶光了,還等你買?
eanck
快去衛福部舉報,可以積陰德。
eanck wrote:
這些不肖進口商就是藉由傳統市場的不固定攤販銷貨,吃出問題也抓不到人,
利用婆婆媽媽喜歡貪便宜的心理去大賺黑心錢。


(不肖進口商) 應該是主管單位,管理出問題 ?

最怕的是,這些製品無法可管或符合食品安全規範 ?
生魷魚冷凍大部分都會添加鹽...
鹽有「脫水」與「保持組織水分結構」的效果。
灑鹽後,魷魚表層滲出的水分會減少,冷凍時不容易形成大冰晶,能避免肉質被撐壞,保持彈性。
料理後也能保持彈性以及飽滿、Q 彈。

正常無鹽洗冷凍的,解凍後料理的特點是會縮水&肉沒有彈性。

所以....
你這是無知的問題,不是商品有問題...
另外根據台灣的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3g/kg以內為合法。
只要產品沒有打上「生鮮水產」,就可以使用在海鮮上面。還有,冷凍海鮮的重量,是含冰塊的...

雖然我知道有些人只要看到產地來自對岸就會"有東西沒了然後應急"了。
acer1204 wrote:
生魷魚冷凍大部分都會添加鹽...
鹽有「脫水」與「保持組織水分結構」的效果。
灑鹽後,魷魚表層滲出的水分會減少,冷凍時不容易形成大冰晶,能避免肉質被撐壞,保持彈性。
料理後也能保持彈性以及飽滿、Q 彈。

正常無鹽洗冷凍的,解凍後料理的特點是會縮水&肉沒有彈性。

所以....
你這是無知的問題,不是商品有問題...
另外根據台灣的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3g/kg以內為合法。
只要產品沒有打上「生鮮水產」,就可以使用在海鮮上面。還有,冷凍海鮮的重量,是含冰塊的...

雖然我知道有些人只要看到產地來自對岸就會"有東西沒了然後應急"了。


你這段無知又想幫中共國洗白言論太經典了,必需框起來。

1. 你說:『鹽有「脫水」與「保持組織水分結構」的效果。』
但魷魚平常就生活在鹽的濃度近乎飽和的海水中,
你覺得你再怎麼添加鹽,濃度能比海水高多少?
魷魚肉的細胞外層含有大量膽固醇,原因就是防水用的。
新鮮的魷魚肉是不會受鹽的濃度影響的,只有腐爛到一定程度後,大量細胞的膽固醇壁損壞,
肉質才會開始急遽受鹽的影響。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新鮮的魷魚肉不管你醃再久,醬料的濃度再大,
醬料的味道都無法有效滲入魷魚肉中。


2. 魷魚肉用飽和鹽水去浸泡,完全不會出現首篇圖中的情況。

3. 你說:『解凍後料理的特點是會縮水&肉沒有彈性。 』
但你見過多處部位變質成這樣的?
有人會說從照片感受不出實際變質程度,
但也恰恰證明說這種話的人資歷很淺,所以沒遇過這種情況,
當然看不懂照片中傳達的真相、想不出照片中展示的真實情況。


4. 你說:『另外根據台灣的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3g/kg以內為合法。』
對啊,有法規限制,但你怎麼確定他只加3g/kg?
你該不會天真的以為台灣對每批貨是100%檢驗的吧?
隨便去問個海產進口商,他們的回答都能輕鬆打你的臉。

綜合以上4點,
真的很容易證明你是故意幫中共國洗白的,而且自身的專業度還極差。
eanck wrote:
你這段無知又想幫中共...(恕刪)


所以才說你無知阿... 你去參觀一下工場好嗎...
在參觀之前,可能要先讀點書。 題外話,你真的有讀過生物嗎?? 大學的應該會上到阿...

首先。
1.海水的鹽度大概才3.5%,鹽洗是10~20% ,低鹽浸泡法則是2~5%。

2."死後"若用低鹽濃度(如 2–5%)長時間浸泡,會有「等滲透壓水合作用」,讓肌肉纖維吸水並結合部分鹽分,確實能增加重量並減少烹煮時縮水。

3.魷魚表皮含有大量「色素細胞(chromatophore)」和黑色素。活體時顏色可隨神經控制而變化。死亡後,色素失去調控,容易因氧化或分解變黑。

結合2跟3的現象,若浸泡時間長,再冷凍,蛋白質會與鹽形成較穩定結合,讓表皮與肉身黏得比較緊。此外若,長期冷凍導致細胞膜破壞,解凍時色素外滲。黑色素滲入肌肉組織後,經加熱就看起來像黑皮黏死。
海鮮不像肉,會有冷凍過久的問題,最明顯的是蝦子。
您圖中製造日期是2023/11,而你發文是2024/11,以冷凍1年,若你內文沒有造假的話。

4.乾貨的基本原理知道吧??? 鹽洗過泡水本來就容易散發味道... 所有還有人專門做發泡魷魚...

有機會可以去食品加工廠參觀... 無知使人恐慌... 更恐怖的是有些人還盲信。
就跟當年的味精一樣...

另外就以保水劑來說,各地方都有定義標準。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流氓的行為。
歐盟 / 中國 / 台灣 / 日本:上限一致,約 5 g/kg (P₂O₅)。
美國:限制最嚴格,只允許約 0.5%。

若你"只想認為是保水劑",那也無妨。那台灣標準跟"你口中的中共國"一樣。
所以我們是台共灣? 別人是日共國、德共國?
自己要買冷凍一年的海產,然後開始歇斯底里,討論新不新鮮。
就跟牛奶用不同的殺菌,會得出存放7天、14天跟30天。
當時還有人造謠說能放30天的都是科技與狠活。
acer1204 wrote:
3.魷魚表皮含有大量「色素細胞(chromatophore)」和黑色素。活體時顏色可隨神經控制而變化。死亡後,色素失去調控,容易因氧化或分解變黑。

結合2跟3的現象,若浸泡時間長,再冷凍,蛋白質會與鹽形成較穩定結合,讓表皮與肉身黏得比較緊。此外若,長期冷凍導致細胞膜破壞,解凍時色素外滲。黑色素滲入肌肉組織後,經加熱就看起來像黑皮黏死。
海鮮不像肉,會有冷凍過久的問題,最明顯的是蝦子。
您圖中製造日期是2023/11,而你發文是2024/11,以冷凍1年,若你內文沒有造假的話。

4.乾貨的基本原理知道吧??? 鹽洗過泡水本來就容易散發味道... 所有還有人專門做發泡魷魚...

有機會可以去食品加工廠參觀... 無知使人恐慌... 更恐怖的是有些人還盲信。
就跟當年的味精一樣...


前一篇我寫到:『有人會說從照片感受不出實際變質程度,
但也恰恰證明說這種話的人資歷很淺,所以沒遇過這種情況,
當然看不懂照片中傳達的真相、想不出照片中展示的真實情況。』
以你這次的發言看來確實是如此。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8&t=6976568
你要真的懂行,一定會追問煮前煮後的顏色差異、體積差異、口感與正常的差異,
而你卻從未問過相關問題,
最關鍵、最容易判斷品質好壞的問題你不問,卻故意看圖說故事、處處狡辯。
你這段文恰恰又再次展現你的無知了, 也證明你根本不知道也不關心實際嘗起來的『口感』是怎麼樣的。
就是這一特點便能讓人察覺你發文的用意在何處。

再者,散發味道也有濃淡之分,你以為只有你有經驗嗎?
過濃的一定有鬼,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
你卻講的好像別人都沒經驗一樣,你這招的破綻太大了。

你要幫中共國的水產洗白的意圖太明顯了,已經愈描愈黑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