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好的電視,當影像來源品質愈差時,畫質會愈差??


guestion wrote:
比較幾年前買的一台液晶電視播同樣第四台的同一台節目同時播放比較畫質(只支援到1080i,品質較不好的數年前液晶電視),但發現新買電視畫質還比較差。

以前的薄型電視, 大都為HD等級(1366 x 768)
現在的薄型電視... 即使是貼牌的低階電視, 也都有Full HD(1920 x 1080)

所以... 會覺得以前買的"比較好看", 是這個道理的關係
(一方面也是因為以前的薄型電視主流是37"以下)



樓主的標題, 大方向是沒錯!
不過如果修正成- 畫面越大畫質越差, 那就更正確了!

例如1080i的訊源, 用65"以上播放時, 就不如42"來的好看了




但是... 距離可以解決
站(坐)遠一點看電視, 就看不出來了
只有直白沒有婉轉, 如有不禮絕非故意
以下是某篇文章提到 LG 某型號的 TV設定
我覺得大概也可以套用

我的TV是 LG-42LS4600
我沒完全依照以下設定
而是
(4)節能模式:關閉
(5)自動影像選擇:專業模式1
(6)設定背光70、對比90、亮度60、水平銳利80-90、
垂直銳利80-90、色濃度55-60、

(8)進入進階控制設定以下參數
動態對比=>標準
動態色彩=>標準
雜訊抑制=>高(如果是數位第四台可以關)
超解析度=>開
MPEG=>關
GAMMA=>2.4
黑階設定=>低
電影模式=>關(建議別開)
.....

或許你可以試試看
然後..別坐太近看第4台

-----------------------------
第四台參數(2D)

(1)遙控器按下中間的HOME按鈕
(2)選擇設定,進入設定畫面
(3)影像=>畫面比例選擇16:9
(4)節能模式:最小節能
(5)自動影像選擇:專業模式1
(6)設定背光70、對比90、亮度50、水平銳利100、
垂直銳利100、色濃度60、色溫0、彩度0、LED控制高
(7)TruMotuon:使用者、DeJudder:10、
DeBlur:10(重要一定要開)
(8)進入進階控制設定以下參數
動態對比=>高
動態色彩=>高
雜訊抑制=>高(如果是數位第四台可以關)
超解析度=>開
MPEG=>關
GAMMA=>2.4
黑階設定=>低
電影模式=>關(建議別開)
色域=>寬
邊緣=>高
色溫=>正常
(9)設定完按返回到節目畫面即可
-------------------------------------
假如我的論點有錯
煩請指證

CRT電視跟LED電視是不同的
不過假如同樣大小尺寸的LED電視
不應該會有訊號源解析度低
新買的機器顯示的比較差的道理

空有硬體沒有軟體這就是台灣令人失望的地方,套一句話說"大炮打小鳥"殺雞用牛刀"
正如前面所說lcd本來就很難伺候,crt即使是dvd訊源,就能讓人感動
clark001 wrote:
CRT電視跟LED電視是不同的
不過假如同樣大小尺寸的LED電視
不應該會有訊號源解析度低
新買的機器顯示的比較差的道理
...(恕刪)


相同大小尺寸的情況下,螢幕本身的解析度也有差異。
低訊號源適合解析度低的螢幕,高畫質解析度的電視配低訊號源就會較糊。
所以32吋1366x768看第四台,會比32吋FHD還要好。
基本上32吋1366x768夠用了,再高反而會再增加第四台的模糊。
42吋現在很少有1366x768了,因為尺寸做大,解析度相對也要越細,才能呈現它FHD的價值。

尺寸做大,解析度相對應的也要越細,訊號源也要相對應提升,才能發揮它的好。

尺寸做小,解析度也要相對比例分配,訊號源若解析度比較高,螢幕有條件對應,
但也僅能表現電視本身解析度的極限,而非訊號源本身的極限。
訊號源低,搭配尺寸小解析度低的螢幕效果較佳。

另外做個比喻,以SONY PSP來說:
螢幕尺寸只有4.3吋,解析度480x272(480P)
使用PSP本身4.3吋螢幕看電影,呈現效果會比用29吋CRT看DVD漂亮很多。
但若將PSP的480x272訊號源,輸出到原PO的47吋LW6500電視,畫質效果頂多只有VCD等級...
因為PSP螢幕僅4.3吋解析度480x272,輸出到FHD又是47吋電視,缺點整個被放大好幾倍。


反推:
15年前PSone遊戲,其解析度常使用640x480,用於29吋CRT。
若將15年前PSone遊戲,來自29吋CRT的640x480遊戲訊號傳入PSP小螢幕,呈現的畫面會比較漂亮!
雖然PSP螢幕解析度僅480x272,但PSP螢幕小4.3吋,本該屬於大螢幕的訊號縮到小螢幕就精細很多。

言歸正傳:
現在Full HD電視規格已是基本,當主流第四台訊號還停留在15年前,那個640x480適用於29吋電視
的年代時,2012年的今天使用者將640x480訊號丟到47吋1920x1080電視.....
正猶如拿放大鏡在看自己的毛孔一樣粗大.....XD

--------------------------------------------

Ginobili0127 wrote:
關於這點我的看法是 , 當訊號源差的時候 , 電視本身是否有相對技術去降低雜訊提升畫質 ,
以增加觀賞收視的品質 ...(恕刪)


的確!雜訊抑制等功能有所幫助,低訊號源顯示晶片處理技術各家不一。
所以雖然都是FHD,但是LG處理第四台就很遭,BenQ還比它好不少。
但顯示晶片處理只能做到改善,效果還是有限,訊號源本身解析度影響還是佔比較大。

以Wii來說吧!它最高只能480P而已,就算電視晶片技術再怎麼提升畫質,
但是Wii畫面永遠不會進步到像PS3清晰銳利(720P或1080P)。

彷間有一種Wii To HDMI週邊,堪稱具有升頻效果(Upconvert)
雖然畫面較為銳利清晰,但暗階相對也丟失很多,少了許多層次,有所折衷。
Wii To HDMI評測

現在很多液晶的顯示晶片,也會幫電玩遊戲做畫面強化的處理。
但卻反而造成按鍵輸入延遲(Input Lag)的反效果,就算開遊戲模式或關閉動態HZ加倍也無解。

言歸正傳:
第四台的價值不在畫質,而是在它的節目內容選擇性較多,也比較有娛樂性。
如果現在全部的電視台都願意進入MOD系統,並以HD拍攝,也沒有人想去忍耐類比480i這種訊號。
為看部分第四台節目,現階段也只能靠電視本身的雜訊抑制等功能,加減提升第四台類比480i畫面了。

不合理,或應該說不一定! 看品牌機種表現還是有差別!

雖然台灣有線電視的水準差,但若有針對性做調校的台規機型,還是有較佳的表現!

目前像銷售較佳的3S Sony Panasonic等品牌的台規機種都有做此類地區針對性的調校,一般觀看反應也相對較好! 照理LG銷售去年也第一,應該也有,還是沒有全面普及要看機種?~

不過,台灣Cable實在太鳥了,若沒有被特定節目綁架的話,還是自己外求HD訊源ex. 數位HiHD,Mod,衛星電視等,還是比較實際有助益多了!
antiver wrote:
不合理,或應該說不一...(恕刪)

不就是看第四台而已 幹嘛搞那麼複雜...

led lcd ccfl plasma的物理性質 本來就不一樣

看的感覺也就不一樣了呀

不然去看oled電視 搭第四台看看呀...
用子彈裝大砲,永遠打不準!
如果沒有賣砲彈的商人,賣子彈的永遠也不會生砲彈來賣您,因為賣子彈的總是騙您這世上沒有砲彈這種東西!打不準這是誰的錯!是您沒找到賣砲彈的商人!
causewaytw1 wrote:
石器時代的東西留到現在還在看你覺得能多好?
這不就等於拿VHS錄影帶來液晶電視播
最後一句說的真好
還有日本BS,Dish HD,PS3,XBOX 360...


對不起....目前大部分的播放製作規格就還是石器時代的東西,包括列出來這些在內
隨便拿一台CRT接上這些清單上的器材,都可以巴掉所有的平面電視.
勉強要說的話,只有電影院撥放,每秒48張 frame的規格才算是平面電視比較能接受的訊源,再好的平面顯示器播放主流(包括HD)的畫面,都是用坳....多少都會出問題,只是銀幕越,大畫素越高的電視越明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