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完整的 Q90R 評測 (筆者個人寫的)
傳送門在此:【開箱評測】究極旗艦之美|Samsung 旗艦 4K QLED 量子電視 Q90R 開箱深度心得|科技狗
5/28 更新
新增選購指南提出對 8K 的看法與選購建議
實測 Q90R 的 PC AMD Radon 設定,開啟 FreeSync 。
在 Q90R 開箱文中
補上 aas5804 大大的圖:(證實 Q80R 可回傳 DD+ Atmos 訊號)

5/22 更新
實測 Q90R 的 FreeSync 2/ VRR / 可變更新頻率
在 Q90R 開箱文中
5/18 更新
新增 HDTVtest 影片
Q90R vs X9500G (在下面)
5/17 更新:
新增eARC 的測試與eARC簡介
新增 Q80R 的 Rtings 評測(在下面)
5/15 更新:
新增Q90R ARC with Atmos 實測
新增Apple TV app with Samsung Q90R
新增 Rtings Q90R 評測影片
5/11 更新:
拿到 Samsung 65Q90R 了!
新增簡單的快速開箱文章,歡迎瀏覽。
5/10 更新:
Rtings 終於發表 Samsung 今年最備受矚目的機種: Q70R
更新 Rtings 的 Q70R 評測
5/8 更新:
更新 POST76 介紹的 Q900R 校色數值
5/7 更新:
Rtings 補上 RU7100 評測影片
於 HDTVtest 欄目 補充 JoeyYO/人生苦旅 大大的意見與翻譯
於 其他文章與影音資料 部分 補上 QLED 個別比較文章
---


有鑑於我們也開了那麼多台電視了,個人覺得有必要針對 Samsung/LG/SONY 這幾個品牌做一些功課跟解析,在這裡就以蓋樓的方式來做為自我資訊蒐集的修行。
除了對自己在電視評測這塊領域上精進外,也希望能夠對這三大品牌電視有興趣的朋友有幫助。
本篇目錄會持續更新:
1. Samsung TV 2019 台灣發表體驗 (影片與文章)
2.台灣產品線規格與售價
3.國外 Rtings 得分與評價
4.英國 HDTVTest 評價
5.其他文章與影音資料
==
1. Samsung TV 2019 台灣發表體驗
完整影片版:
Samsung 2019 8K QLED 量子電視的鑑賞會,這次除了 8K Q900R 是重點外,其實還有其他產品線,像是 Q90R 跟 RU7300 就滿讓人驚喜的。

Samsung 首款的 8K QLED 量子電視 Q900R,在台灣有 82 吋與 75 吋兩個版本,搭載 8K Quantum Processor 量子尖端智慧處理器;AI 功能 能夠依據畫面分析出人聲、音樂、現場實況等情境,再進行音場優化。

另一個功能是針對非 8K 影像進行 AI 智慧升頻,它透過分析畫面與內建的數據資料庫比對,進而執行雜訊降噪、紋理創建與邊角修復。
讓 200 萬畫素 1,920 x 1,080 的 1080P 影像,得以在 7,680 x 4,320 高達 3,300 萬畫素的 8K 螢幕上施展!
近看 4K 電視 還是會看得到像素點 而在 8K 上面看,是幾乎看不到的。

體驗會現場播放我們先前大推的「李屍朝鮮」作為 4K 升頻 8K 的示範,顏色依舊有金屬量子點顯色,達到 VDE 認證的 100% 色域空間。
除了色彩鮮豔飽滿,衣服紋理跟人物臉上的皺紋、汗珠等等,都被賦予了 8K 成就。
這裡他們特別提到的「色域空間」跟廣色域的概念不全然相同。除了在色彩上作為 2 維值,還多了亮度,讓整體值成為 3維概念。之前我們影片有提到 有興趣可以從 02:33 開始看:
2019 Samsung 的電視產品線都賦予 HDR 表現與控光技術一個數值,藉以區分程度上的差異。 Q900R 絕對是其中王者,達到 HDR 32X 跟極控光直下式技術 16X!峰值亮度達到驚人的 4,000nit 支援 HLG / HDR10 / HDR10+ 。 (對 沒有 Dolby Vision)

「極廣域視角」則是一大突破,透過雙層控光技術大幅改善 VA 面板可視角低落的問題;正著看、側著看,顏色跟對比都不見衰減。這個技術跟 SONY Z9F 是相似的,雖然無法兩台實機比較 ,但透過國外評測聽說有影響到對比度,就等我們拿到後實測看看。

Q900R 採用直下式控光技術,但厚度卻不到 3.5cm,比 Q90R 的 4CM 還要薄。
這歸功 5 公尺的美型連接線居間,8K 顯示器與美型集線器得以分開擺放。

而背部紋理設計使得造型非常洗鍊,這部分呢,也展現在 2019 全系列的 Samsung 電視上。

美型集線器上面有 4 個 HDMI、3 個 USB 插孔,讓人驚喜的是其中一個為 HDMI 2.1 端口。大頻寬足以應付 8K HDR 訊號的傳遞。

再來則是銀色金屬造型遙控器,承襲拉絲設計、簡化的按鍵排列,握持感還是很舒適的。遙控器在音量與頻道按鍵下新增三大功能按鈕,分別為 Netflix、Prime Video,以及 www 網際網路。

再來講講系統部分。常見的 LiTV、YouTube、Google Play Movies 都具備,而最讓人期待的莫過於能將 Samsung TV 與 Apple 產品密切結合的 2 大機能。那就是 Apple TV App 以及 AirPlay 2 無線投放。這些功能預計是 5 月登場,就留待後續的測試囉!

而另外能體現出 Samsung 將電視打造成居家美學的,還有「變色龍模式」。 2019 年新增可調控顏色的智慧燈網功能,可玩性更高了。

近看 Q900R 的畫面,也才更進一步感受到 8K 解析度的細緻;這時規格字眼都只是配角,主角變成自己,以及讓自己沈浸其中的極致畫面,僅此而已。

我們曾開箱過 Samsung 結合 Harman / Kardon 技術,擁有 DTS:X 與 Dolby Atmos 解碼的聲霸 N850。在這次體驗會現場,我們也看到新款 2019 年聲霸產品 Q80R。
N850 影片在此:
造型依然維持邊緣鈍角、金屬機身、相當長的比例;重低音本體造型就換然一新了,網罩為圓形 ,外觀則為霧面造型。

再來我們看到 2019 年 Samsung UHD 與 QLED 電視產品線,這次 4K UHD 電視涵括 43 吋至 75 吋,型號為 RU7100、曲面電視 RU7300 以及 RU7400。色彩部分 RU7400 會飽滿鮮豔一些 。規格部分會後續補上。

而這次 Samsung 力推的 QLED 量子電視系列,均採用金屬量子點顯色,尺寸自 49 吋至 82 吋。型號有 Q60R、Q70R、Q80R 以及最高階 Q90R,HDR 則有區分 4X、8X、12X、16X;極控光直下式技術則分為 4X、8X、16X。
並且在底座造型、美型集線器的有無,以及在遙控器造型上來做出區隔。
個人覺得 8K 今年會是三大電視品牌的一大戰場,除了價格大幅降低、技術更普及之外,SONY 85 吋 Z9G 定價 13000美金,已經跟 Samsung Q900R 82吋 貼齊 (但在台灣可能就不曉得多少了),而 LG 75 吋 75SM9970PUA 以及 OLED 88 吋 Z9 目前美國官網還沒有售價。
所以究竟如何就拭目以待了,但應該都會比 2017-2018 這兩年更加貼近消費者。
本樓會持續更新,這兩天會後續補上:國外評測與台灣各型號的規格內容。
希望能夠對大家有幫助!
Eason 3C Dog 2019.5.2
==
2.台灣產品線規格與售價
直得讚許的是,只要是 QLED 系列,全部擁有金屬量子點顯色技術,均能達到 VDE 認證的 100% 色域空間。
而背光部分,僅有 Q60R 以下機種為側光式。
這部分就可以看表:



這裡的部分要補充的是,AMD 的 Freesync 僅支援到 55 吋 Q60R, 49 吋就沒支援了。
RU7300 為 4200R 黃金曲率電視,同時僅有此型號有「智慧景深強化」功能。
其他部分就如附表(來源,2019 三星電視型錄)
==
3.國外 Rtings 得分與評價
美國的 RTINGS 已經將 Samsung 2019 重點產品都測過一輪:
Q900R:8.5 分,玩遊戲跟電腦螢幕都很高分。


優點:8K 解析度、擁有極廣域視角,大大拓展 VA 面板的可視角、非常好的區域控光跟黑位表現。
缺點:擁有 DSE 效應。
Q90R:8.7 分,玩遊戲、電腦螢幕都破9分,HDR 電影則比 Q900R 高分。


優點:非常低的輸入延遲、SDR 與 HDR 畫面亮度都很高、卓越的動態殘影控制
缺點:畫面角落或多或少有 DSE 效應。
Q80R:8.7 分。玩遊戲、電腦螢幕都不錯,但HDR分數略小於 Q90R 。


優點:非常低的輸入延遲、卓越的動態殘影控制、SDR/HDR 都超級亮 (跟 Q90R 優點一樣嘛)
缺點:側面視角看過來畫質會有色偏
Q70R:8.4 分,玩遊戲跟 HDR 電影都有不錯的分數。


優點:非常低的輸入延遲、卓越的動態殘影控制、低光害環境有不錯的黑位表現
缺點:視野比較窄,側著看容易色偏
Q60R:7.9 分,在電影方面表現比較不出色,但是玩遊戲、螢幕、運動比賽等等都相當不錯。


優點:遊戲輸入低延遲、很棒的動態殘影控制
缺點:HDR 模式時亮度並沒有很光亮、側面視角看過來畫質會有色偏
RU7100:7.5 分,在這個等級,HDR 的表現就比較不能期待,因為峰值亮度就不高了。不過輸入延遲低這項特色直到 RU7100 都還是保持。


優點:非常好的低延遲、DSE效應並不嚴重
缺點:HDR 亮度並不好、側面視角看過來畫質會有色偏
影片部分:
Rtings
Q900R 測試影片 (對比 Q9FN/Z9F/LG B8)
Q90R 測試影片
Q60R 測試影片 (對比Q6FN/X950G/SK8000)
RU7100 測試影片
另外 針對 8K 的 Q900R
Rtings 開了一個直播 QA
同步對比 LG C9 / SONY Z9F
我覺得值得一提的是色域表現
DCI-P3 沒有100%覆蓋有點可惜
不過這樣看了一下 SONY Z9F 其實覆蓋更少
倒是 Q9FN 表現還是不錯
Q60R 是 QLED 入門機種
比較大的罩門就是側光式進行背光處理
也沒有區域控光
所以在對比度的部分可以稍微看一下
但其實我個人對 QLED 的顯色都很驚艷
也要找機會看看 Q60R 實際狀況如何
但影片比較中 出乎我意料的是 X950G 的區域控光分區好像有點少
光芒移動很明顯啊@@
以上 再請有英文比較好的大大補充了
==
4.英國 HDTVTest 評價
HDTVtest 影片:
Q90R 開箱與設定:
Q90R 評論:
Q90R vs X9500G
英國來的 HDTVtest 剛好補了美國 Rtings 的 Q90R 空缺
這次外觀感想 是新的立架很美啊!而且集中在中間
電視櫃不用買太長的
另外針對大家關心的區域控光
他們在測時 也跟 Rtings 說得相同
沒有選項可以把區域控光完全關閉
所以後來似乎是調成 Game / 螢幕 模式
這裏 HDTVtest 說表定的 480 區控光
並沒有體現在 55 吋機種上(55Q90R 台灣沒賣)
55 吋大概只有一半的 240 區
另外提到優點
Q90R 在播放 HD 電影時
非常乾淨純黑的 Letterbox 讓人感覺很好
還記得我在講到SONY X930E
側邊漏光的狀況 在 Q90R 就完全不會有這類狀況
HDTVtest 用「空降危機」的 HD 版本作為示範
認為升頻的表現可圈可點 可以算是最大的優勢
而對比、顏色等也相當優秀
不過 DCI-P3 色域為 95% 略低於 去年 Q9F
峰值亮度則是 1600尼特
引用 JoeyYO 大 #30
在Q90R對比X950G時
1.在暗景表現上,x950G較清楚

2.在HDR表現上,x950G層次感較佳
下圖,可注意雲朵中的光影層次

下圖,可注意到杯麵的襯衫層次

HDR發展至今,中階以上電視,其峰值亮度、直下區控、色域都已達標
現在,能夠一展高下的部分,大概就是HDR ToneMapping演算法
大家不彷可以去注意評測時的HDR畫面中,高亮和較暗的部分
誰可以維持亮部和暗部同時都有層次而不過曝過黑,這就是很厲害的演算法了
--
引用我在 #33
英國華裔最後也很好笑 還求求三星賦予電視一個 HDR 圖像模式
(但我這邊不大曉得確切的意思 有賴大大翻譯了)

--
引用人生苦旅 大 #34
Vincent最後面的抱怨,是基於他在前面評測Q90R關於HDR表現的缺點:
Q90R延續了三星電視的通病,HDR10亮度映射曲線並沒有遵循基於量化感知(PQ)的ST2084電光轉換函數(EOTF),而是傾向拉高整體亮度。即使經過校色後,盡量貼近PQ,仍無法抑制三星演算法對高亮度的過度積極。
雖然對於一般使用者而言,「畫面鮮豔漂亮」比「忠實呈現影片創作者的原意」更重要,但三星這樣的作法仍會帶來兩個無法彌補的缺點:
一、雖然看起來更明亮,但因為亮部更易被裁切,高亮物體反而一片死白而分不出層次。
二、整體亮度提高,在某些HDR影片中會造成暗部也被強制拉亮,因而突顯了雜訊和亮暗的斷階。人臉看起來像長了疹子一樣。
是故,即便是峰值亮度高達1600nits的Q90R,在HDR亮度的演繹反而不如遵循PQ的電視(例如:Sony X9500G)。
也因此,Vincent在最後懇求三星的工程師:雖然他完全理解三星想要展現QLED高亮度優勢的企圖,但至少應在HDR電影模式中保留貼近PQ的亮度映射曲線。畢竟電影模式本應是一台電視最能呈現影片製作者原意的顯示模式,若連HDR電影模式都被過高的亮度破壞影片原色,那將會令電影愛好者感到相當難過。
==
5.其他文章與影音資料
補充 JoeyYO 大的德國影片
聽不太懂
香港 POST76 開箱:
聲頻部分以及設定部分比較值得一看
講到螢幕校色的設定 值得一看
Samsung Q70R vs Q8FN vs Q80R vs Q9FN vs Q90R (FALD) & Q6FN vs Q60R vs Q7FN (edge-lit) comparison review.
文章在此
這篇講滿多的~節錄一些重點:
1.2019QLED 重心放在 AI 升頻技術上
2.Q80R/Q90R 才擁有特殊層 做「極廣域視角」
3.Q70R 一改去年 Q7FN 的側入式 改為直下 且有 48 個分區(對比款應該是去年 Q8F 有 40 個分區)
4.Q80R 背光技術依舊 不過分區變為 96 區
5.Q9F 與 Q90R 均維持 480 區
6.QLED 採用金屬量子點 因此理論上有 100% DCI-P3
(不過這點在 Rtings 的實測上 就稍微弱一點 只有 95% 左右 但其實也很高了就是)
7.QLED 機種可靠內建 Netflix 回傳 Dolby TrueHD 編碼的 Dolby Atmos 給聲霸
但是可以透過一般 ARC 回傳 Dolby Digital+ 編碼的 Dolby Atmos
8.Q90R 的 HDMI 4 內建 2.1 , 4K HFR [email protected] (4:2:0 10bit)/ [email protected](4:4:4 8bit / 4:2:0or4:2:2 10bit/12bit)
其他的則是 QLED 機種與去年的對比
滿有趣的~ Q60R 大抵上就是走平價入門 Q70R 則是比照去年 Q8F 的水準了(除了峰值亮度)
等於 Q70R與Q80R 剛好就是去年 Q8F 的個別特色繼承
依照上述重點來看
直下式技術:
Q70R -> 分區 40 -> 4X
Q80R -> 分區 96 -> 8X
Q90R -> 分區480 ->16X
HDR (峰值亮度)
Q70R -> 1000nit -> 8X
Q80R -> 1500nit ->12X
Q90R -> 2000nit ->16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