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電源線,USB線,其他線都是騙錢的,那如果討論到網路線不就...Wireworld Starlight 8

徹底被逗樂了!確實是充滿了歡樂的樓!
tsan12168
同意,很熱鬧
Kenji.K wrote:
樂器有泛音不等於音響可以有

沒有泛音列的基音, 聽起來都一模一樣. 到底什麼是「泛音列」? 有單一基音的 demo 聲音.

Kenji.K wrote:
而且我很有興趣了解你在之前說 spotify 0.2秒的出處

Netflix "The Playlist" 王者串流, 裡面有演這 0.2 sec 的故事.

李明益 wrote:
但就這麼多天來...那麼多人來試試來ABX TEST後,幾乎所有有來試過的都可以聽出確實有差異.

前兩天傍晚經過李老闆的店, 基於好奇, 特地繞回去跟李老闆認識一下, 李老闆就請我試聽看看網路線差異.

播放器材是很簡單的arcam串流擴大機加一對elac小型落地叭, 喇叭離牆有相當的距離, 平價器材也展現出很好的空間感. 李老闆到器材後面換網路線, 換什麼線我是不曉得, 這樣也算盲測了吧? 前前後後試了不少次, 聲音確實有差異, 而且還蠻明顯的.

感謝李老闆的手沖咖啡, 哈拉很久, 聊得開心就喝了很多杯, 結果晚上躺到兩三點才睡著.....
JohnTitor
這個盲測並不嚴謹,因為聽者 知道/確定 有換了線,下回有機會建議像下面這樣試 ,一樣是盲聽,而且要有幾次 "假裝換了其實沒換" ,每一次換線/或假裝換,試聽者都能每次猜出換線了沒,幾乎都猜中才算能分辨
挖洗不良中年
後面幾次的換線, 已經是在比較結像的高低差異及音場表現, 這比單純的盲測"換線有沒有差別"更具體更有意義.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
前兩天傍晚經過李老闆...(恕刪)

感謝挖大提供盲測心得!而且身體力行到李老闆那測試,實事求是的精神讓人敬佩!五分奉上!



其實網路線製造商應該很清楚聲音優化的理論根據與定量數據,假如可以解說清楚應該可以減少許多爭議吧!
挖洗不良中年
大維0840 我相信老實教眾應該沒試過曬衣架, 打打嘴砲而已.
julius5916
我可以出錢買衣架給他們試。
麥克風就會把樂器的泛音錄進去, 所以重播把泛音重播出來,怎麼可能沒有泛音, 音響怎麼會制造泛音??

就我從10萬音響,玩到百萬音響的結論,就是泛音重播會越來越好。一定有在檔案裏,才能重播出來。只是音響等級不夠就只能聽到一點點。越好就細節越多,聽到的泛音就越多,也會把泛音表現的越好。沒聽過好的泛音表現細節不代表沒有。 只是你沒聽過細節的泛音而已。 連鼓都有泛音,只是音響要花很多錢才表現的出來。
139140F
讚👍下過成本才有的見識!
宅男工程師
擴大機所謂的黃金溫暖風, 水晶清亮聲, 都是對泛音列處理的結果. A, AB, D 類電路設計方式, 主導性沒那麼強.
sifon wrote:
就我從10萬音響,玩到百萬音響的結論,就是泛音重播會越來越好。

我是從飛機抗躁神器 9000 元 BOSE QC25+iPhone 6 開始玩 (台北飛西雅圖 14 hr, 遇上有嬰兒就別想睡), 到現在的 B&W 803D2+AQ C2850+AQ A80.

到底什麼是「泛音列」?還有: 基音, 基音+第2階泛音,..,基音+第2,3,4,5階泛音的 demo 音, 連手機/PC 喇叭都能聽出音色的提升
Volf wrote:
其實網路線製造商應該很清楚聲音優化的理論根據與定量數據,假如可以解說清楚應該可以減少許多爭議吧!

多年前,我曾經在01這裡碰過一位網兄
那也是一位經常出來發類似音響很多東西是蛇油高樓的文.
他說他有一套5萬的系統,如果跟我要買一套10萬的
我要怎樣證明...10萬會優於那套5萬的系統...
說真的...我怎麼想都是請他來聽看看...能怎麼證明....
julius5916
用眼睛看音響教團的方式解釋給他聽。喇叭線平就是棒
強子對撞機用到這種交換機應該是腦子壞了
李明益 wrote:
多年前,我曾經在01...(恕刪)


嘛… 要進行比較證明,要讓聽眾的選擇結果有一定的可靠度、再現性等,要使用的設施與請研究員分析,代價很可觀的,應該很少會為了嚴肅比較器材差異而去打造嚴謹性高的實驗試聽室,像Harman這種MLL,台灣有類似的設施嗎?

https://www.audionet.com.tw/thread-7715-5-1.html#pid44366

https://feature.u-audio.com.tw/featuredetail.asp?featureid=652

https://m.youtube.com/watch?v=72v54dgxa38&embeds_euri=https%3A%2F%2Fwww.avsforum.com%2F&source_ve_path=MjM4NTE&feature=emb_title

AP, 無響室, Klippel Near Field Scanner System等費用也不低,費用很可觀,而且實驗還很耗時,學習專業儀器的操作方式、熟悉測試條件也是門學問,還要確認多次主觀聆聽、重複執行的結果再現性是否夠高? 結果是否與儀器測試的結果做對應、連結與預測…

客人通常應該是不會在這麼嚴謹認真的條件下去做對比吧? 以前學校教的基礎實驗,給樣品秤重、測量長寬高尺寸,有沒有所有人都認真做遠超過五次,將每次的結果做統計都不好說了,試聽器材如果要嚴謹,那就更複雜更難搞了。
pipi678
我想這也是如何把經典書籍的內容,推向大眾的困難之處,因為科學要求的嚴謹性,經常要有很多的假設與邊界條件,大費周章的做完一個實驗,也只能取得很小範圍的驗證,有時候還inconclusive...
pipi678
所以就真的看自我要求了,每個人都可以很簡單把某產品歸類為蛇油,但是否有堅實的科學驗證?而不是只有某些國外音響廠牌人士的發言,就被奉為正解,這樣真的有比主觀體驗的感受更理性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