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差異在哪,常去別人家聆聽,多了經驗以及聽感,自然聽的出差異,就像吃飯一樣,哪家好吃哪家難吃,吃過了就有差異。
音響市場就像LV怎樣低性價比也比地灘貨好,但是同樣的價格有更好選擇。
但沒比較沒對比也就沒問題。
不好意思漫步者這種最多只能被認為所謂多媒體喇叭,連音響都不能說,
可惜地灘賣得多也可以反來收購,大陸早十年財大氣粗收購一堆歐英音響把音響變成高價地灘。
LV怎樣都有耐看美觀款式不過時的優點,被陸資入侵的音響很多中頻空虛,中頻空虛人聲就不好聽,音響不耐聽。
比很多千禧年時所謂日本床頭音響還差多。
就是現在還未倒未被陸資中東資收購的音響品牌平價產品可能限成本細節不足,但絕對不會弱中頻。
像漫步者的旗艦都可以提供很多細節,但是放音樂卻一點沒感動。
差異只有自己用耳朵驗貨才最準!原本家裡用的音響用得好好的也很喜歡,結果之前音響展去聽了LS50,聽過那個音場跟演繹感後再回去聽自己家的音響就怎麼聽怎麼不對勁了,現在正在存錢敗家LS50的路上。
Buzz_Cookie
我個人經驗是,LS50 很吃擴大機。之前試過,擴大機一直要上到 mcintosh 452 才覺得可以發揮潛力。。。家裡沒那麼多的 452 讓我折騰,所以就把 LS50 賣了。
高價音響 肯定還是有一些標準要達到才能稱為高級聲音的

首先就是聲底的安定及安靜 一般我們用所謂畫布的一片黑底來形容

第二就是個樂器 人聲等的定位清晰不會跑來跑去

只有左右兩邊是不夠的 還需要能夠有舞台深淺的分辨

第三就是低頻的控制力 這個其實就有點因人而異了

有人喜歡低頻快速輕盈 有人喜歡低頻又多又鬆 但總之不能是低頻又澎又糊

有了上述三點 我覺得就是所謂的高級聲音該有的標準了

其他什麼高音繞樑如黃鶯出谷 這些我覺得都是應人而異的特殊癖性了

像我就沒那麼喜歡高音太突出的產品 但有人就是愛這種產品愛到瘋狂

以上個人淺淺經驗分享~~~~~

祝福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好聲音
宅男工程師
google "音響綿羊講堂79,完整版音響二十要"
沒有比較沒有傷害,個人覺得其實只要上到25K以上就可以聽出滿大的差別了,原本以為A100已經是自己的終點,結果跑去聽了一次LSXII就聽得出不同點在哪....錢包裡的小朋友又要出走了
steventsao.tw
下決定前,建議多聽,錢出去就回不來了。法系喇叭也可以去聽。
Elite Sport
LSX II真的是便宜又大碗,算是入門又不算太入門的典範了。
去對岸掏一組台幣2萬的復刻前後級就可以讓你聽到耳朵流油了啦

我朗尼郭基於好玩心理,去對岸掏了一組複刻廠商偉良做的mark levinson前後級

不唬爛,推喇叭推的蹦蹦叫,有一些底噪,正常聆聽下是聽不到的,但是聲音的表現很棒

對比的對手是accuphase前後級一代老機,C200X + P300X,不得不說,老歸老,accuphase真的很好聽

復刻的mark levinson雖不如老機accupase,但別有一番風味,一點不落下風,寬鬆和空氣感都有出來

喇叭是usher cp6381和一對老書架chario(應該是叫啥山貓星座)

現在市場一堆二手名機和復刻機,不用花大錢也可以一窺hi end音響的堂奧 : )

至於用環擴去推喇叭,諸如yamaha Denon 那些,那些是歪路,聽音樂要好聽,請直接入手前級+後級

至於線材,大部分都是調聲音的走向而已,要有質上面的改變,還是要以擴大機為主,千萬不要以為隨便一台擴大機就可以推出好聲

我朗尼郭一律建議線材部分,抓系統整體價格的10%就夠了,超過都是錯誤方向
Ronniekuo wrote:
至於用環擴去推喇叭,諸如yamaha Denon 那些,那些是歪路,聽音樂要好聽,請直接入手前級+後級


完全同意

有某人還專門力推Yamaha 高檔AV環繞前級來聽兩聲道音樂.........
買單純的兩聲道綜合擴大機或前後級,價格更低,聲音更好
stevenkc888 wrote:
完全同意有某人還專門...(恕刪)


我之前也用Denon推過,說什麼馬蘭士的AV擴大機音樂性很好,我也試過

AV擴大機都是又乾又扁的

當然,你要是從來沒聽過二聲道的前後級(水準之上),可能會覺得AV環擴還行啦

我打個比方,就好像雙B跟toyota的差別

toyota可不可以上高速公路? 當然可以啊,但是開起來搖搖晃晃的

你去開開看雙B,那種高速的穩定度,天龍地虎的差距
luxor_w wrote:
其實,最後會發現「知識量」跟「鑑賞力」才是最重要的,關鍵在人不在器材本身。

不少人燒很多年,不是退燒就是還糾結在某個微不足道的環節上卡住。

讓我引用一下
這是個全民皆網紅、人人都想紅、人人都有機會紅的時代,提醒一下~

「不是所有看戲的都是傻子,分不清楚戲台上演戲的是才子、瘋子還是猴子」。

沐猴而冠,比喻人虛有表象,卻不脫粗鄙的本質。

不該從音響迷賺錢的本事去衡量他玩音響的能力,如同人們不會從猴子爬樹的本領去衡量他游泳的能力。

不該光看音響迷用什麼器材去判斷他的音樂品味、音響素養(好不好)(是不是三寶),如同人們不會從猴子身上穿戴的衣帽去判斷他進化的程度,也不會從猴子騎乘什麼車輛去判斷他的駕駛技術(好不好)(是不是三寶)。

試問有哪位名錶玩家,拿幾百萬的機械錶跟幾百塊的電子錶比計時精準的?花幾百萬上千萬買錶是因為計時精準?

我百分之百認同「賞心悅目」是需要付出代價交換的,例如美學設計、完工品質、操作手感等等;也認同為品牌價值、門當戶對砸錢都是合情合理的。

可是混淆賞心悅 ”目” 為賞心悅 ”耳”,然後擺譜裝尊貴、裝高尚,恕難認同。


「不是所有看戲的都是傻子,分不清楚戲台上演戲的是才子、瘋子還是猴子」。
Levelzero
我20年前購入 Verity 的喇叭,您不妨搜一下,試試會不會看到 Chesky Records 或其他錄音室。我不需要蹭 Chesky 的專業,或吃 Chesky 的豆腐來增強信心。
Levelzero
不是所有逆耳之言都是基於仇富,或是來自於你們說的老實教。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