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機該放手還是加前級好?

自己好在會修,老環擴能撐就撐。下面節錄這段「網路文章」

為什麼現在家庭劇院會變成「買聲霸就好」的時代?

① 片源(光碟)市場大幅萎縮:供給端直接崩塌

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你有沒有好設備」,而是:沒有片可播。

● 台灣可買到的藍光、4K UHD 片大幅減少
以前日本、歐美片大量進口,現在很多店直接不進、或只剩庫存清掉。新電影甚至都不上光碟,甚至連海外都沒有發片。動漫、電影、演唱會的實體發行量都比 2015 年少了至少一半以上。

● 連日本 BD 市場也不支撐了
日本 BD 年銷量也年年跌,屬於整個世界趨勢 → 當片源不再進來,你前端再好也沒東西餵。

② 高階播放器退出市場:設備端也崩盤

台灣現在路上你要買到高階播放機?基本上沒有。
確實打掉三大因素:
● Oppo 退出後整個市場直接真空: UDP-203/205 到現在還在炒二手價格,因為「沒有替代品」。
● Sony、Panasonic 現存的機種台灣幾乎不引進,高階型號像 UB9000 台灣不一定買得到,有也是水貨。
● 再外加:現在一般人買 4K 電視只是看 Netflix、Disney+,他們不會花 2~3 萬買一台專業光碟播放器。

結果:你要建劇院,但前端(source)根本買不到。

③ 串流音質畫質遠遜實體片:高階劇院反而「施展不開」

大部分人以為串流 = 高畫質、高音質,但實際上:

● 串流畫質: 4K 串流的 bitrate 大約 15~25 Mbps,UHD 光碟一般是 60~100 Mbps(甚至更高),差很多,但「一般人沒比較過差異」。

● 串流音質: 大多數串流音訊還是壓縮 Dolby Digital+,真正的 lossless、Dolby TrueHD、DTS:X 幾乎不提供。這就造成串流或電視 eARC 出來根本浪費一套不錯的劇院系統。因為電視出的大多是壓縮訊號,高階擴大機與喇叭完全沒發揮→ 投資高階劇院系統 = 硬被前端瓶頸卡住。

④ 「十分之一興趣」+「裝潢一時衝動」
很多人還停留在10年前家庭劇院的觀念。

10年前 vs 現在:
10年前:「我要家庭劇院!喇叭拉滿!5.1、7.1!」
現在:「買 Soundbar 就好吧?方便、外觀乾淨、串流用得到。」

裝潢才一時興起,老闆也不會跟你老實講現在市況如何,當然希望你買越多設備越好,他不會告訴你:「現在沒有片源了,花十幾萬裝一起沒啥用。」
D.O.A wrote:
以RZ30多聲道前級輸出到我的A11VX音質表現我覺得滿意,現在有點考慮買台中古的多聲道解碼前級再續老機的命,只是不確定我這想法是不是更浪費錢?再請大家給小弟一點建議,謝謝


我目前也是面臨這個問題。
SONY STR DA5000ES 也是買了很多年。但我這台是沒有HDMI,也不是壞了。
而是根本沒有HDMI ,也不能解Dolby TrueHD 、DTS-HD Master Audio和LPCM 192K,
更不用說比較新的DTS:X、 杜比全景音。
但有完整的RCA 7.1與5.1輸入。

之前也是想買簡單的HDMI轉光纖、同軸來用,但發覺,似乎無法解碼,
故又想買可以解碼轉 RCA 7.1 輸出的小設備,只是似乎音質不是很好。
而更貪心想要同時有串流音樂。

目前,除了找前級中古機外,marantz cinema 70s 似乎是最佳解。
因這台可以關掉後級,當作前級機。
解碼功能雖沒新機種來的全,但搭舊的7.1似乎相當合。
但台灣要賣近5萬元,這幾天各網站11/11也是4萬3。
而日本直送台灣,只要2萬出頭。只是,差在電壓與FM收音。
目前還在考慮中。
森林 wrote:
我目前也是面臨這個問...(恕刪)


謝謝分享心得,您說的那種HDMI轉7.1轉接盒我之前買過,特價時我以3千多購入,可正確解碼但音質不好,很容易聽到背景雜音,換了一台也一樣最後退貨改選只能解立體聲的,音質上就改善不少但就是沒有前後分離度。

您現在的狀況幾乎與我一樣,DA5000ES後級用料實在(170W*7),多聲道類比輸入功能正常確實會難以割捨,但我要花4萬多一台新的環擴我可能會糾結一下,我的需求只要能正確解碼Dolby,DTS,能輸出7.1,音質好就OK。

我在拍賣找到2台,一是Yamaha V750,喇叭輸出前方三聲道正常其餘是壞的,但數位輸入及多聲道前級輸出皆正常,賣家賣3000,可讓我測試15天,不滿意付個100元可自行退回,另一台是Yamaha CX-A5000純前級,我出了一個自己能能買的價格,對方還在考慮中,看最後買到哪一台,繼續用到後級壞掉為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