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不到某些樂器的聲音,是音響不夠好嗎?

ldw406 wrote:
這應該不是我想要的...(恕刪)
1. 去實地去聽一下音樂演奏會,不同場地各樂器的分辨度會不同,尤其是條件好的, You will know what sounds RIGHT.
2. 指揮的風格有關,有人肌理分明,有人合鳴融洽 3. 樂團編制如果小,或是使用古樂,各個樂器就很容易聽得清楚,Immerseel (Anima Eterna), Hogwood (Academy of Ancient Music)的貝多芬就是這風格,任何樂段包準清楚
4. 當然錄音影響很大,Decca Phase 4 的錄音聽了你就知道我在說什麽,它的效果是很討好的,並不是很"勉強作做"的, But it just does not sound natural.

最後就是人耳的極限了,某些大音壓情況很難啦,糾結在這就很boring了,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ductor.
jimmywu97 wrote:
指揮的風格有關,有人肌理分明,有人合鳴融洽 3. 樂團編制如果小,或是使用古樂,各個樂器就很容易聽得清楚,Immerseel (Anima Eterna), Hogwood (Academy of Ancient Music)的貝多芬就是這風格,任何樂段包準清楚


我有幾張Immerseel指揮Anima Eterna的CD,確實相對容易聽清楚,而且他們會因應音樂史的不同時期而改變樂器,所以連各時期的風格也能很清楚地辨別出來,同樣由Anima Eterna演奏,莫札特的曲目聽起來明顯比較淡雅,浪漫時期的曲目聽起來則明顯濃重,而一般採現代編制的樂團所演奏的莫札特,就沒那麼淡雅。

jimmywu97 wrote:
當然錄音影響很大,Decca Phase 4 的錄音聽了你就知道我在說什麽,它的效果是很討好的,並不是很"勉強作做"的, But it just does not sound natural


我去Youtube上找了Decca Phase 4的錄音來聽,以視覺來形容的話,就像在舞台上打聚光燈一樣,想要突顯什麼樂器,聚光燈就打上去,是很能讓人知道目前的重點在哪,不過聽起來就是塊狀分明,東一塊西一塊的,感覺像是把不同的樂器"拼貼"在一起,就像你說的,聽起來很不自然。

jimmywu97 wrote:
最後就是人耳的極限了,某些大音壓情況很難啦,糾結在這就很boring了,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ductor


對啊,沒必要去糾結,我只是剛好看到幻想交響曲那個樂段的譜,發現有木管但聽不到,一時有疑問,不然平常也不會刻意去聽到那麼細,只要能聽到演奏出來的和聲色彩就夠享受了,能不能辨識出非主要樂器並不是那麼必要。

Monte920 wrote:
聽音樂不是這樣聽的...(恕刪)


完全贊同 Monte 大大的論述。

好的錄音與重播系統也會無形中很容易讓聽者融入,會很自然地忘掉去注意重播的細節這樣的聆聽方式,會讓人完全融入音樂當中,整個情緒很快就進入音樂享受音樂。

ldw406 wrote:
這篇本來發在音樂鑑賞...(恕刪)


很精采的討論
義大利 Vespa
聽馬勒' 買馬勒CD看指揮, 推薦市場嘗見7家版本
完整馬勒交響曲全套錄音, 也大多只錄前九首。包括蕭提-芝加哥交響(Decca), 海汀克-大會堂(Philips), 伯恩斯坦-紐約愛樂, 倫敦交響(Sony), 庫貝利克- 巴伐利亞廣播(DG)四套.。.

另外有三套「準」全集, 但藝術價值更勝前四套:伯恩斯坦指揮 : 阿姆斯特丹、維也納、紐約愛樂(DG), 鄧許泰特-倫敦(EMI), 華爾特-哥倫比亞交響(Sony)。

以上資料節錄自 ''遠流人文歷史部落格'', 該文有馬勒''十''首交響曲簡介, 值得入門者一窺堂奧

還有, 台北愛樂電台, 這幾天剛好也在折價推銷他家代理的二套(庫存)馬勒CD, 分別是鄧許-倫敦愛樂, 博恩斯坦-環球, 都是11片裝, 一套才2千上下, 唉藝術何價...非廣告啦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