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當然都想揀便宜!但店家的風險卻極大。我說說最近遇到的........我老媽要買某日本牌音響,整套台灣訂價約6萬。我上週去日本出差,在日本詢價....超便宜店....3.5萬台幣成交價(展示機)台中某7期店家約4.8萬可成交!(這區才1間大間的)所以他賣一台最少賺1.3萬!但是我問過它的店員....你們進幾台!店員說(業務不在店員是打雜小妹,沒業績壓力那種):8台......1台展示,3台賣出,4台賣1年多了!也就代表說那4台賣不掉.........1台展示也賣不掉!所以說真的好賺嗎?至少這行業,我覺得我不敢做!我忍不住問了.....你們老闆靠那些東西賺?小妹說 : 靠劇院的裝潢,器材方面頂多打平。真有趣........賣音響的店竟然靠做裝潢賺錢!這家店是標準的劇院展示店家。
有太多消費者只看到國外的最低價格是賣多少然後來比台灣價格重點是都沒看到稅率以及市場大小如果今天台灣市場大.量夠多稅率一樣這樣同一立場再來批價格差異會不會比較合理要嘛就直接在網路買就好了~~因為有些原廠也是看你量多寡再報價給這些所謂的代理商的音響好做嘛??就我認識的很不好做~真的要本錢粗
最近我第一次要賣我的2手機器,當然先給2手店估一下!然後想說賣個差不多的價,順便不要讓同好被坑.............結果很有趣............每個來出價的同好,都出的比回收價還低.............真有趣啊!所以我想店家一定很難經營!
早期在 JBL E250P這台超低音剛上市那兩年,我聽過後想買這顆的時候,我上網看了一下米國的官方定價 當年約等於台幣17000((米國店家實售價八千多不含運費......我也找了幾間店家大概問了一下開多少...後來在西寧市場二樓一間音響店跟老闆問,老闆說一口價特價25000我就跟老闆直說 我只願意買最多18500,老闆當場氣的拿出進貨單給我看,上頭標示 進價20000 而他說他賣這顆一定得賺5000才肯賣!當然啦 如果是進20000賣25000賺5000以音響來講還算合理^^" 畢竟不像光華電腦血流成河OK....買賣不成仁義在...我笑笑的離開^^~結果在中華路上一間我之前常常跟他交關的音響店聊,確定老板也有賣JBL後 (同一個代理商喔~直接以17700購入還幫我送到家買的到水貨嗎???還是老板賠錢賣??各位覺得呢???一樣有代理商保證書喔~而這個17700左右的價格呢??現在漢口街 開封街一帶的音響店....有賣JBL的都是店面直接報這個價喔所以第一個老闆那張2萬的進價到底是真 還是怎樣呢各位看官自己想吧
veryhappyman wrote:如果我跟你說: 我跟...(恕刪) 我不會做任何感想~普遍來說~市場大小決定當地售價原廠對於地區的經營態度也會影響~當代理商也是用喊量的方式來跟原廠要價時會不會對終端消費者有影響在台灣負責任的代理商不是只有單純的進貨.倒貨還有一堆行銷廣告.店面廣告看板這些錢哪來?全部都原廠出?如果只是單純跑單幫進貨這要怎麼比消費者自行買產品要賭保固.有門路現在比價這麼透明錢在自個身上要怎樣花都ok價差太大抵制就好了台灣這市場就是如此
所以有人把音響當消費品, 希望和一般電器一樣便宜! 有人卻把它當時尚奢侈品, 就算不好聽也能當高貴的擺設品.錢不多的(窮人沒有權力聽好的音樂嗎?)不在乎音響店有多高級, 服務有多好, 只要能把多餘的開銷省下來回饋到產品價格上就好了!有錢的人當然就不一樣了, 音響店不夠高級不夠豪華我還不敢去, 價錢太便宜我還不敢買, 服務不夠好我才不跟他買. 經濟好的時候高級音響店簡直是賺翻了, 經濟低迷的時候卻不可能降低利潤, 一來擔心這麼一降, 以後要調回沒那麼容易, 二來以前買我產品的有錢大爺可能會對我大失信心, 到時我的高級音響店就不再高級了.高級音響店賣的少, 賺得多, 日子過的多寫意, 不像小本經營那種, 薄利多銷, 做的半死賺的錢也差不多. 我想這跟任何行業都差不多吧! 只是音響普遍上還是被當成奢侈品, 很多價格的控制都在生產商和代理商上, 所以才會居高不下!除非有一天, 音響也能像電器或3C產品一樣, 通路也多元化, 在開放市場下價格自然就會大眾化.不過相信今天就算我好心不花大錢開個小小音響店, 辛苦一點也OK, 只要讓大家買到便宜的音響就好了! 可是搞不好代理商也不供應, 最後只能走水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