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售5萬台幣的CDP, 平衡會比RCA好很多嗎?

PY8888 wrote:
如果妳的(V-線)在單端輸出(RCA)那端沒有「與G短路」而是「開路」,則V-線等於天線,不用1M就哼,如果(V-線)在RCA端與G短路則100M也不會亨


機器有內阻不是短路狀態,所以單端不能拉長線.....
upsir wrote:
機器有內阻不是短路狀態

看不懂要表達甚麼?

當: RCA輸出 > XLR線 > XLR輸入,XLR傳輸線有V+、V-、G但RCA輸出只有V+、G,所以在RCA這邊的 "V-線" 沒有 "V-" 輸出可接要改接RCA G(或V-線與G短路),有現成的RCA轉XLR轉接頭內部已將V-、G短路(我買過且量過),不是將RCA輸出的V+與G短路

若情況反過來,前端是XLR輸出而後端是RCA輸入,則只能將 "V-線" "開路" 不接任何東西,這樣等同一般非平衡(或非差動)傳輸,就像RCA線傳不遠

所謂差動放大(可抵銷共膜雜訊 & 忽略傳輸線地線壓降)是指接收端有差動放大(輸入有V+、V-、G共3點,Vout=(V+)-( V-))且傳輸線也是+、-、G共三條線,至於前端是單端(V+、G)或平衡訊號(V+、V-、G)都可以用差動傳輸和差動放大

若還搞不懂差動放大和差動傳輸,請上網查,下課~
可能先得搞清楚「Fully Balanced」、「Differential Balanced」、「True Balanced」
「別問我」小弟什麼都不知道!再說,這話題已經吵夠了
記得《普洛影音網》有篇說明﹙還蠻清楚的﹚,有興趣者請逕自參考!

樓主在10樓的圖,不大好判斷,因為前面已經說"不同設計",所以首先要有對「平衡」共識,其次奧秘說不定在下層板。
個人只認定線路板有「右+右-左+左-」四塊,才是平衡﹙在某討論串中:完全對襯才是「平衡」,不是嗎﹚。
Errr~~~~

科普先

訊號線+/-各一,如果是:
差模(串模),雜訊方向是+去-回,同幅反相。
共模(同模),雜訊方向是+去-去,從G返回,同幅同相。

XLR是+/-/G配置,針對同模雜訊,因為同模雜訊是EMI主要來源比串模來自零件串接過來大的多,XLR線要走長越容易接收到其他電氣發出EMI干擾。

----
音響線路利用「互補」「對稱」「抵銷」的概念很多,不要混淆一談
某些奇特的「自創」電子名詞或說法,沒聽過,也google不到
看機子與搭配的器材吧,我目前有兩台唱盤,SONY XA7ES與SCD-1,前者是RCA輸出比平衡好聽,後者是平衡輸出好
luxor_w
SCD-1前用家(^-^),聲音很好很喜歡。很重,碟片放入至導出時間久了點。
買家 wrote:
看機子與搭配的器材吧...(恕刪)

還蠻理性的蓋樓,沒有一面倒説平衡XLR就是好棒棒!就連業界李老闆也理性的道出不是XLR就一定比較優異。

PY8888 wrote:
當: RCA輸出 > XLR線 > XLR輸入,XLR傳輸線有V+、V-、G但RCA輸出只有V+、G,所以在RCA這邊的 "V-線" 沒有 "V-" 輸出可接要改接RCA G(或V-線與G短路),有現成的RCA轉XLR轉接頭內部已將V-、G短路(我買

這個若用功率放大器橋接(BRIDGE)來説明,瞭解電路的玩家一看就懂,當前級RCA單端輸出連接橋接後級,就是如此連接,也就是一般的橋接。
若前級具平衡XLR輸出,後級也有平衡XLR輸入端座,此時就是平衡橋接,但不知什麼理由?通常這種連接,「橋接」直接被刪除,是否要讓平衡更容易造神,每每看網友同好老是要用「假平衡」來拉抬平衡的身價,我都冷眼旁觀!
「橋接」的確很像(見下方圖),如只以後級為例。

以前用過Bryston大功率後級就是內部橋接結構,並不稱為平衡擴大機。




有些器材就分得清楚了,走「非平衡」時有一半的功率模組不工作,或是像OPPO藍光機/DAC機,有3顆OPA,一顆RCA,2顆XLR。

以下為後級:

AQ的方式是一律轉換成平衡,再分送四個放大模組。

Nelson pass 還有種「平衡單端」balanced single end設計,又叫平衡還是單端,因為Nelson pass後來愛用MOSFET設計單端A類,他認為只有單端才能達到真正A類,平衡/橋接都是PP的東西。

Bryston大功率後級是內部橋接結構來增加功率,雖走XLR但原廠並不稱為平衡擴大機。

還有很多不勝枚舉、沒見識過的,這世界很大有時不敢講得太絕對
luxor_w wrote:
「橋接」的確很像(見...(恕刪)

個人對音響電路架構術語比較大而化之,不想鑽牛角尖被音響廠綁架,想想吾輩都經歷過,日本音響廠百家爭鳴時期的軍備競賽!光A類就有純A類、新A類、超級super A類、動態偏壓A類、動態偏流A類..全部都標榜A類,但你認真就輸了
最終歷久彌新的,還是古早的純A類。
舉例兩台實際擁有過的後級
MF F18,Bryson 4BST,都是超過200W輸出。

這兩台就比較容易從功率模組配置,看出兩種設計差別



有時認真也不壞啦
luxor_w wrote:
舉例兩台實際擁有過的...(恕刪)

luxor_w大參考從網路上截取,同PY8888大所陳敘的連結電路,該電路為BTL,兩個功率IC都輸入在+端,故與你27樓的BTL連結方式稍有差異!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