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 Sony BRAVIA Theatre Bar 8 與 Bar 9 單件式揚聲器在台灣正式開賣,Sony Taiwan 也特別從日本邀請負責開發此項商品的兩位工程師來台,分別為 Sony 商品技術中心 統籌課長 加藤高志先生(圖左)與專案負責人 鷲川盛先生(圖右),兩位除分享兩款單件式揚聲器的外型、聲學技術與獨家功能外,更分享關於該如何架設單件式揚聲器的小技巧,期望以更更深入的產品介紹,讓消費者更瞭解這兩款新品的功能特色,當然如果想看 BRAVIA Theatre Bar 8 與 Bar 9 單件式揚聲器的試聽報告,也可至本篇文章中觀看。

分享會的主講者是開發 BRAVIA Theatre Bar 9 與 BRAVIA Theatre Bar 8 的專案負責人 鷲川盛先生,他從產品的外型設計、揚聲器單體配置、基板設計、電路零件、Sony Connect 應用程式等部分進行深入的解說。

同時 Sony 也特別從日本帶來 BRAVIA Theatre Bar 9 的各部組件,搭配鷲川先生的解說,讓現場媒體能夠完整的瞭解這款單件式揚聲器產品。

首先是外觀的設計上,這次除延續過往的簡約設計外,兩款單件式揚聲器皆比過去機型在長寬高的尺寸設計上要來得更小,以 Theatre Bar 8 與先前的 HT-A5000 相比,寬度減少 9%、高度減少 4%,同時深度更是減少 19%,藉此回應消費者反應由於寬度與深度限制,讓產品無放置在電視的兩個腳架,以及較淺的櫃體上的困擾;此外,產品背側的直線設計能讓揚聲器與牆壁融為一體,正面的左右兩側的圓角收邊設計,則為產品帶來些許的圓潤流線感,同時也象徵這兩款單件式揚聲器的聲音向外擴散的感覺。
- 低音單體
- 各部單體
BRAVIA Theatre Bar 9 搭載 13 個揚聲器單體,分別為新型低失真大振幅 WF 低音單體 X4、可輸出至 40Hz 的 2 個 L/R 高音單體、新型大口徑的中置高音單體、支援高解析音質的 2 個側邊揚聲器與 2 個反射揚聲器、擃展音域表現的 2 個波束高音單體,以及增強低音域的 4 個被動式振幅器,至於 BRAVIA Theatre Bar 8 則為 11 個揚聲器單體配置,比起 Bar 9 來少了波束高音單體與被動式振幅器,這也是為何在試聽時,比起 Bar 9 會少了較多低音頻量感的主要原因。
而為了因應機身尺寸體積的縮小,Sony 在揚聲器單體的上也做出了改變,尤其是為了增加 Bar 9 的低音域,這次在內建的 4 個 90X49mm 的 WF 低音單體上均加上了被動式振膜,相較於先前僅搭載兩個 WF 低音單體的 HT-A7000 的總振膜面積 9894 平方公釐,與 HT-A5000 的總振膜面積 9720 平方公釐來說,Bar 9 共計 17640 平方公釐的總振膜面積,確實能強化低音域的表現。
- 擴大機基板與音質零組件
- 上下線圈配置
同時也為了因應薄型化機身設計與增強音質表現,Sony 在 Bar9 與 Bar 8 擴大機基板的線圈配置上,也比起 A7000 與 A5000 多增加了 2 個線圈配置,同時更將線圈配置於基板上下,藉以縮小基板面積,並將彼此的磁束配置於能相互抵銷的位置,藉以減少體積並提高音質表現。此外,像是低阻抗電容、薄膜電容、主機板的 OS 電容、電源基板中的電解電容、FET 等零組件都是針對高音質所挑選的料件,至於基板的焊料也是採用高純度無鉛高音質焊料,藉以減少雜訊等會影響聲音品質的狀況。
- 布料材質
- 布料材質選擇
BRAVIA Theatre Bar 9 與 Bar 8 跳脫過往塑膠或金屬材質的揚聲器網罩設計,這次全面採用具備彈性的布面材質,且從開發以來共挑選了五種不同的布面材料,最終在考慮到耐用性、音質表現與顏色後,才確定最終的材料。

介紹完產品內外的設計後,緊接著鷲川先生也分享關於 BRAVIA 顯示器的中置聲場 Acoustic Center Sync 功能支援,藉由驅動 BRAVIA 顯示器作為中置揚聲器使用,可以讓聲音從電視畫面上的位置輸出,近一步達到影音一體的沈浸式體驗。而布萊恩也針對不少消費者詢問到的 AI 功能詢問鷲川先生,他表示這次 Theatre Bar 9 與 Theatre Bar 8 內建的升混音器 Upmixier 功能,就是透過 AI 分析分解聲音的成分,將日常中的網路影片或電視節目等立體聲內容,升級混音為環繞立體音效,簡單來說,Sony 在 AI 的應用上主要是分析所有聲音的成分,包含人聲、樂器與背景音樂等,透過演算法與資料庫來進行優化。

最後,鷲川先生也分享關於 Sony BRAVIA Theatre Bar 8 與 Bar 9 單件式揚聲器的空間擺放小技巧:
- 選用材質較為堅固的檯面擺放單件式揚聲器。
- 如有額外選購重低音喇叭的話,也請選擇較硬的材質進行擺放。
- 由於兩款單件式揚聲器具備向上天空聲道揚聲器,因此距離天花板需要有 3~4 公尺以上的高度最為適合。
- 音具備左右側邊揚聲器,如要強化聲音反射的效果,建議左右兩側要有牆壁會有更好的環繞效果。
- 至於擺放的高度建議,因消費者大多坐著觀看電影或節目,因此擺放櫃體的高度建議會是在 40~50cm。
- 如有額外選購後環繞喇叭的消費者,放置的位置建議是在與消費者坐在沙發時的耳朵同高的位置會有最佳的聆聽效果。
- 重低音喇叭的位置則可依照個人聆聽喜好與習慣,如將其放置在靠近牆壁的位置,就會因聲音反射的關係獲得更多的重低音量感。
而鷲川先生在最後也表示,即便單件式揚聲器的擺放空間無法完全達到最理想的狀態,但能透過 Sony Connect 應用程式中的音場優化功能,透過智慧型手機與單件式揚聲器內建的麥克風,來依照使用者的聆聽位置,以及環境空間來進行距離的偵測,並透過演算法來進行音場與聲音的優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