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 Chart
圖表記錄了螢幕的液晶轉換的亮度變化,可能引想這參數的有濾波和示波器垂直解析度還有探針性能,諾使用較高垂直解析度的示波器會有更詳細的結果.(Y軸是電壓,X軸是時間)
(圖片出不來https://i.imgur.com/QkS3TlC.png)
完整OD Table的圖表 https://imgur.com/a/qC4gwLf
上升下降 Rise / Fall Time
廠商標示的就是這數值的最低值,例如這範例中就是可標示為4ms GtG響應.這數值是上升波形的10%到90%且不管過衝程度所以實際不太能夠表達這面板或調整好壞.
(圖表讀法是左邊起點上面終點)
(圖片出不來https://i.imgur.com/f6lBBh3.png)
平均 | 6.093ms |
最高 | 8.398ms |
最低 | 4.347ms |
完全轉換 Total Response Time
這數據是計算開始轉換到完全穩定,但這指數對示波器垂直解析度和濾波很敏感,例如這範例中示波器垂直解析度16bit和沒有經過過濾的亮度反應,對比同面板的Rting測試(8bit ,應經過濾波)結果較高解析度和未經濾波的相對真實可是結果也高許多.類似這數值的還有CAD,可以更準確的分析面板加上調整的好壞.
(但CAD和完全轉換都沒有辦法知道在人眼可感知到的差距內時間是多少)
(圖片出不來https://i.imgur.com/QvaJSd2.png)
平均 | 21.72ms |
最高 | 36.70ms |
最低 | 5.08ms |
過衝 Overshoot Error
這是反應超過目標多少百分比,但缺少Gamma量化所以缺少人眼可見的逆殘影強度參考.例如0~26目標的42.78%的過衝在RGB上只衝到了31(+5),但在0~150的25.67%卻衝到166(+16);以Gamma量化的結果上通常是長程對Overshoot比較敏感,目標是低於70的也相對同樣距離的敏感.
(圖片出不來https://i.imgur.com/OklGkux.png)
平均 | 6.51% |
最高 | 42.78% |
關於在分析上參考 Gamma 可以閱讀
Response Time Testing Pitfalls, Improvements and Updating Our Methodology
How LCD Response Times are Measured, and Why 10% to 90% GtG Measurements are Moderately Deceptive
透過參考Gamma可以得知亮度對應的液晶開關,可以藉此分析以人眼能感知到的範圍內的數值.
SDR只有0~255共256個也就是8bit因此在圖形上對比原始資料可能會有失真的問題.
但要使用Gamma來分析通常需要先校準Gamma否則可能會有分析上錯誤的問題 ,且校準還需要在一個月內否則也會有Gamma階級不明顯的問題.
(目前我的Gamma分析還在開發中)
其他指標還有 MPRT ,這基本上都是論文或者是相對比較難懂的想理解的可以嘗試看這影片
(另外是這公司應該是第一個用Gamma分析MPRT和SEW的吧? 這點我不清楚)
大致上是資訊刷新(FPS和刷新率)越快或者單次顯示時間越少都可以增加人眼可見的圖像清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