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修法加入第三方監造

inthesky1211 wrote:
..竟然沒個實務經驗的出來.(恕刪)


實務??這麼說吧!

蓋60分的房子...說得再多,都沒留一手,也只有60分...

因為:給幾倍的錢,也蓋不出90分,頂多60多吧!

為啥:建築文化...

有手把的爛沙拉油桶、保麗龍...當減重的懸臂樑填充物,就是一例...

簡單說一句:與夏蟲語冰...

大家都是夏蟲,什麼大陸河沙?加水?誤加爐楂?隔天就拆模?....

~~~~~~~~~~~小弟敢問一句:有人照內政部的養護天數拆模嗎?...

~~~~~~~~~~~安咧?阮沒法拆了...另請高明吧!

建築文化要提昇?...咱落後日本,目前50年以上...

當60分的建築,無法拿照、只有賠錢、罰錢、刑法....

才會有:90分的建築文化....

(需要小弟貼圖嗎?)
魏耀乾-痛批在新潮流的挾持下,民進黨一黨獨大、極權獨裁,政商勾結貪污腐敗....
沒有嗎?不照法規模板師傅也不敢拆,可能會掉下來壓死自己,你的胡話說的真大

所以建商會以21天做一個週期,至於能縮減到14天的,準備兩套模就能做到

有一種特例,混凝土強度增大讓七天強度到達二十一天強度,或者使用早強水泥

基本上法規是指這條

建築技術規則第359條,拆模規則:
建造中混凝土任何部分,不得承受施工載重或拆除支撐,澆置二星期後,已達到規定強度之混凝土,拆模時,須確認結構體已達安全強度,如權結構支撐穩妥,版、樑、柱之側向豎混凝土,於澆置混凝土24小時後及混凝土面硬化時可以拆除。

由建築技術規則延伸出來的就是混凝土施工規範,基本上拆模時間都是引用施工規範上

依照樑垮度跟版厚視情況七天、十四天、二十一天拆模

你是想噴側模拆模時間嗎?看這道牆是不是承重牆,不是的話隔天能拆(澆置混凝土24小時後混凝土面硬化時可以拆除),承重牆最好四天以上

我不知道你遇到什麼,但是你是不是錯誤引用規定,把非承重牆當作樑側或承重牆看待,老師傅已經做出習慣會不知為什麼但知道該怎麼做,除非遇到特例(這時就是監工的責任)

模板真的要算可以算做假設工程,只要能支撐到拆除就好,如果你認為保麗龍不能用(別再說油桶了,光找都浪費時間,直接去工廠叫保麗龍還幫你裁的漂漂亮亮)你可以要求,但請在合約簽認,看你要用什麼材料都可以,我用過粗砂或者輕質混凝土當填充物過,但是這是用在一樓

inthesky1211 wrote:
沒有嗎?不照法規模...(恕刪)


...再來...

...混漿加水...

...敢問:..有不加水的嗎?

...不加水:安咧,阮無法壓送哩!你自己去開混凝土,自己灌好了....
魏耀乾-痛批在新潮流的挾持下,民進黨一黨獨大、極權獨裁,政商勾結貪污腐敗....
king97878 wrote:
...再來.......(恕刪)


看情況,你在施工時有沒有按造當時狀況去跟混凝土廠拉高坍度還是粒料換細粒料,只依照教科書要求進坍度15的,壓送車打不上去算你的

灌漿時有沒有依照現場情況調整混凝土廠出車時間,灌樑牆交界處時速度大減還不知道減少車次,你自己吞下去這車料退回廠內,混凝土廠還是照算錢

夏天灌漿有沒有先用水濕潤模板跟冷卻鋼筋,沒有做打出來蜂窩,能算在壓送車身上嗎?

建築說實在是個人與人互動的工作,事前計畫跟事前溝通相當重要,業主、監造、監工應該是平級以工程能順利推動為方針互相合作

但我做過公共工程的結論是
業主以付款作為威脅要求施工方使用高過合約要求的材料,遇到天候狀況過差施工延期時,以工期威脅廠商趕工

監造方經常就是繪圖的設計方,在繪圖或者單價計算有瑕疵又害怕公司被計點,以請款為威脅去要求建商吞下增加的施工成本
因監造經常一人兼任數個工地,原本自己該做的監造資料反而要求監工方做給他,監工方的書面資料製作變成兩倍,如果再遇到監造只知道看書,對一百萬工程要求一億的書面資料時,你要監工方如何處理?
inthesky1211 wrote:
看情況,你在施工時...(恕刪)


對呀!有落差....那問題出在法令?..還是壓送車?..還是混凝土???

...說一下安藤忠雄的清水模建築吧!...不談幾十億的,談他7坪的海邉小屋...

...拆模是,每個都很緊張,萬一有爆米花?模稍移動了?....可能就剉賽了,打掉重綁、重灌....

...依建築法,921,206的兩次地震....灌漿的,很多都要重灌的...

...蓋給別人住的房子,會檢測?會打掉重綁?重灌???...


一:7坪小屋,灌漿時...請了很多人,拿竹桿...擣實...

二:浴室地板的瓷磚,是不可以裁切地...因為裁切面不平整,會造成滲水...

=====

咱們上億的松煙...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306003001-260410

為啥???爐渣...誤加??

建築文化使然....法律、制度使然...


魏耀乾-痛批在新潮流的挾持下,民進黨一黨獨大、極權獨裁,政商勾結貪污腐敗....
誰跟你說磁磚不能裁切的.....貼磁磚不抹縫嗎.......

磁磚切割以以前老師傅傳統,切割面朝牆壁面銳利面割腳,現在有用砂紙磨邊的新作法,這讓隔間較多的浴室有更好的磁磚計畫

做磁磚不是專門為了防水,但是磁磚抹縫確不確實的確會影響水滲入的量,浴室防水是看防水層以及排水管有沒有確實接好,瓷磚計畫時洩水方向要做計劃,不讓水積留在磁磚上

你哪裡得到的資訊說磁磚不能切割?

清水模是特例,那個東西單價完全不一樣....為什麼不能有蜂窩是因為清水模拆模後就是完成面,而且這是安藤忠雄自己規定清水模要完整
我有去北海道實地看過梁靜茹MV的那個教堂,就是他蓋的,也是有接頭跟蜂窩阿,我看完之後得到的結論是,台灣人自己去抬高人家的身價,做出來的跟高架橋橋墩品質沒兩樣

再者清水模是由美國貧民區公宅所發展出來的技術,當初就只是為了省一筆外裝修費用,做出來坑坑巴巴的地方還是用細沙漿抹平

清水模是要有認知的,瑕疵也是建物的特色,要求打除還是有所謂的但書,不是看到有些許氣孔就能要求人家打掉

清水模建築是一個需要大量前期規畫、討論、試驗的建物,這時設計方更要放下身段跟施工方討論,而不是做出來再拿合約去壓人
inthesky1211 wrote:
誰跟你說磁磚不能裁切的.....貼磁磚不抹縫嗎...(恕刪)


安藤忠雄...

代表...設計時就要精算...

包括:

一:美感

二:縫隙

三:品質...或要(檢驗)裁切是否磨平?是否確實?...

很詫異吧!

假設咱們台灣30000家的短期或長期營造公司,應該有29900家不敢去接這種案子吧!

利潤很高,也蓋不出來...

這就是:建築文化....

=====對了,大陸進口河沙?https://news.tvbs.com.tw/life/518808

=====https://pnn.pts.org.tw/main/2014/05/14/%E3%80%90%E7%8D%A8%E7%AB%8B%E7%89%B9%E6%B4%BE%E5%93%A1%E3%80%91%E6%B5%B7%E7%A0%82%E7%96%91%E9%9B%B2/

台灣平均每年從大陸進口1300多萬噸的砂石,這些砂有些來自礦山,是用機器攪碎研磨而成的「機制砂」,有些則是來自福建九龍江的天然砂,問題是天然河砂大陸管得嚴,不能出口,可以過來的都是在潮間帶含有氯離子和含泥量高的劣質砂。

咱們花蓮高級河沙..之前還有聽過廣告,如果有好的建築文化....要花蓮河沙,可能很難、很難...
魏耀乾-痛批在新潮流的挾持下,民進黨一黨獨大、極權獨裁,政商勾結貪污腐敗....
台灣花蓮能開採砂石我們就用,這樣回答可以嗎?

如果禁採的話,不用大陸砂石要去哪裡找?台灣可不是大陸國家,難不成從美國送?

如進的料符合法規的粒徑、含泥量、氯含量,連海砂都能用了為何大陸砂不行(漂洗海沙有使用比例限制,這裡要先提)

每批進來的沙是要做氯離子檢測的,現在大間的公司還會自行抽樣檢查,我還是補一下這句
建商也是很害怕海沙,因為牆壁容易出現壁癌,後續維修會很慘

你不信任大間公司要去找小包工頭我也無意見,問題是挑菜都會撿菜了,你有沒有先調查過包工頭的信用,還是價低者勝?
樹多必枯枝,你這是標準的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你知不知道什麼是特殊建築,有些工程就是依靠專門領域獨大在生存,你在說九成九的建商做不出清水模,意思跟九成九建商做不出高速公路或者捷運是一樣的
http://www.rtc.com.tw/

咱們談的是...為何不修法加入第三方監造

各地的維冠,短期營造公司....

..專家說的:有沒有偷工減料,全憑良心???

..日本的第三方監造,是極為成功的法律制度...
阪神地震VS熊本地震

..利潤?無責?良心?低價搶標?...不修法,咱們去蓋,搞不好....更爛???

加入第三方監造,是正確之事....



港尾溝溪豆腐渣工程點我

啟用19天就因豪雨崩塌、被譏為豆腐渣工程的台南港尾溝溪疏洪道,台南地檢署經過四個月追查,發現艾奕康工程顧問公司為了省下工程地質勘驗檢測費,錯誤設計而導致工程單位施工不當,監工人員也包庇施工廠商的級配不紮實,才造成疏洪道崩塌。檢方今天依《詐欺罪》起訴艾奕康公司計畫經理李祈宏等4人。
南檢起訴書指出,水利署第六河川局為解決台南市仁德區水患問題,2010年辦理「港尾溝溪排水中游疏洪工程」,艾奕康工程顧問公司以1598萬元得標規劃設計工程。這條人工疏洪道約3.6公里,總工程費約10億元,2012年區分為6個工程區,陸續發包,發生坍塌的是第六區護岸及第四區工區的小部分護岸。
魏耀乾-痛批在新潮流的挾持下,民進黨一黨獨大、極權獨裁,政商勾結貪污腐敗....
你還真的是.....提都你在提

第三方監造早就有,也就是所謂的三級品管制度,這東西沒想像的神奇
主要的問題還是在錢身上,只要政府還是使用低價標而不是合理標,沒足夠的費用支付在監造這一塊上,監造就是形同虛設

真的要說日本跟台灣制度有什麼不同,那應該就在保險金制度上,在2009年推行的住宅瑕疵担保履行法
,用處是在建商倒閉後仍然有辦法理賠的制度

基本上羊毛出在羊身上,日本的低房價有一半原因在於持有房屋的高負擔,日本有要求屋主的建物保養責任,如果要強制要求保養責任,
先倒楣的會是持屋者,建商不會是第一個倒楣的

台灣人真的有保養建物的習慣嗎?我認為是沒有
後面引用第三方審查這些所謂的住宅瑕疵,大概一半會因為屋主不保養建物而被打槍吧

我們也會把增加的成本再算入建築成本

在台灣不是建商賺大頭,建商基本上就是地價+建築成本+預期獲利這些金額統加來銷售,精華地段會降不下去是因為投資客持有大部分
部件造成,這點不歸建商管

關於地震建物倒塌,日本跟台灣都一樣,先看建物建造時間來看當時的法律,再看你有沒有保地震險
不是房子倒了就是責任建商全包,領不到半毛錢的可能都有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