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開版~其實沒買房子的年輕大大 這輩子也不用太執著買在台北 請把錢用去追求下一站幸福

板主的所有言論我都覺得非常有道理,
不過有一點可不可以拜託不要一直強調

「考不上醫生,寧願賭氣念護理」

雖然這也是事實,可是看在也當了幾年護士(五年)的眼裡,種是有點....嗯...礙眼,
其實以板主的身分地位,老婆可以不用這麼辛苦輪夜班了,好好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
不要再有機會淪落到念護理,這才是現在重中之重阿!

唉....
cywang40 wrote:

要做這種程度的強辯
真的有點墮落了

一般人對 BMW 的印象是一台 50 萬的平價車嗎?這是你舉例的原意嗎?

你的理解能力真的很弱,很多人看得懂就你看不懂
新車跟中古車能不能開?可以
新車跟中古車有沒有價差?有
那為什麼非要新車?中古車不能買不能開嗎?

還扯到一般人對BMW的印象?
請問一下路上一堆10年老BMW是什麼?




只有大安信義能住嗎?
三峽能不能住?林口呢?
新成屋買不起來不能買中古屋嗎?
這麼簡單的例子看不懂還在那邊五四三







我根本懶得回你
你需要在提升一下素質再回應
這篇是一棟既沉重又現實的大樓!
個人感想: 既的利益者,盡量保持低調(雖然是吃苦過來的)
未得利益者,盡量努力向上(別人吃過的你也要吃)

P.S: 不才建議, "哈哈哈"三字去掉,主角能更有說服力.
現在到底是房價太高還是國民所得追不到房價?
根本問題沒有解決,狀況永遠在

克林姆麵包從5元漲到25元漲了5倍,房價有漲5倍嗎?
國民所得沒有增加的前提下,被通貨膨脹擠上去的東西你永遠嫌貴買不起
之前一台125機車五萬現在要七萬八萬
怎麼沒有騎乘正義?
一台MARCH從39萬漲到現在五六十萬,我的行駛正義咧?

一堆人搞不清楚狀況
十數頁中各位前輩無私分享經驗著實讓我受益如山高
感謝再感謝
小巫先生 wrote:
你的理解能力真的很弱...(恕刪)


你把北市郊區 30 年的舊公寓定位為與 BMW 同級的奢侈品
這個論點就已經夠愚蠢了

蘭嶼澎湖房價更便宜,你為什麼不買?
如果衛星城市、土城、三芝、樹林,也被炒到一坪六十萬
台中、台南、高雄一坪也炒到五十萬 (台北市如果每坪炒到 120 萬,高雄 50 萬會不會太便宜?)
你要不要去住蘭嶼澎湖金門馬祖?

只因為有投機客和多到像便利商店的房仲店把房價炒到群魔亂舞
就代表我們沒有要求合理房價的權利?

你把整個討論串的品質都拉低了
再貼一次

小巫先生 wrote:
為什麼我退伍拼了兩年
連一台bmw 335ci都買不起
為什麼?為什麼我只能買國產車?為什麼我只能買altis?
為什麼我不能買進口車?
台灣百分之xx的年輕人都不能買進口車
這個政府真的太爛了!!!)



發言之前,請注意舉例的品質
如果例子很糟糕,沈默藏拙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BMW 是社會普遍認定的奢侈品,幾乎是一種身分的象徵
退伍兩年沒本事還想學人買這種名貴轎車
是不自量力,是好高騖遠

台北市郊區 30 年的舊公寓
在前幾年沒有房蟲炒作之前,並不是什麼奢侈品
一般人工作五到八年 (年輕人),大概都有能力貸款購入

如果只有開 BMW 等名貴房車的人才配住台北市 (現在這種理論似乎變成主流?)
像我前面說的,那就踢個兩百萬人出去


al pacino wrote:
昨日與achitsa...(恕刪)

您寫的真棒
小弟我是剛出社會的新鮮人,工作了一個多月。
不過對人生的路早在好幾年前就已經到規劃到十幾年後了。

雖然知道現在的大環境,對我們來說比較辛苦,也比較不容易賺大錢。
但是一樣每天持續的加強自己的專業能力、語言能力,每天上網學習投資理財、上mobile看大家的高見。我相信只是持續下去,在十年後的未來,我不見得會比一些前輩差,甚至超越。
我認為民主的社會就是這樣,有努力、肯學肯做的人才會成功。
如果都要大家賺一樣的錢、住一樣的房子,那跟毛澤東當初的政策有啥不一樣?

你們可以笑我傻,說我認不清事實。
但是這樣的我也過的很充實。


al pacino wrote:
...M型的社會 人脈政商鄰居同學扶輪社甚至明星小學家長會所交織的關係會聚成金脈房脈 牢不可破(我的一...(恕刪)


描述得真貼切,能住進或買台北市房子的人沒點底子或人脈根本不敢

偏偏,一大堆只有本事租屋在台北市的人,住習慣了也跟著只想買在台北市

有趣的是,若收不夠高者,卻不懂得反省自己為什麼不能先忍耐買在新北市,與其繳房租,不如繳房貸,並省著花錢,努力存下人生中第一桶金,然後再來想搬進台北市的事情...

只會花很多力氣勸屋主要崩盤了,趕快賣....

自己不覺得無聊?

說真的,就算住在台北市的人倒楣了,缺錢了,要急殺也會殺給有錢的親朋好友

一方面省下房仲費,另一方面也能盡快拿到錢

也就是說,除非你剛好認識住在台北市的屋主,而又很剛好他缺錢急著賣),而你又有大筆現金可以買,不然很難買到你想要的便宜貨!

又或是長期不住在台北市,想說便宜賣給親朋好友,順便做個人情

也就是說,真的夠便宜的物件根本不太會在市場流通

透過房仲賣的,幾乎都是不急著賣,只想賣個好價錢(不然房仲費是付心酸的?)

畢竟房貸500萬,利息一年才10萬,誰會為了省10萬,降個100萬賣?

因此,若你需要買屋自住,看到喜歡就買吧!

若始終等降價才買,你會等很久!

就算房仲接到真的大降價的物件,他們為求快速成交,以免被別的房仲賣掉,第一時間肯定通知手上有一堆現金的投資客,一般人根本沒機會買到真的便宜貨!

我就認識一個超有錢的人,他在3月奢侈稅議題拋出時,他竟然能以每坪90萬買到面敦南樹海的電梯華廈...

那附近的華票大樓最近被頂新以每建坪170多萬買下耶....
小巫先生 wrote:
克林姆麵包從5元漲到25元漲了5倍,房價有漲5倍嗎?



用單一商品的價格波動來合理化房價的漲幅
也是很一個愚蠢的論點

DRAM 這幾年價格跌了幾倍?
難道房價要跟著一起跌嗎?

這八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只成長 11.5%
北市房價同一時期漲了幾倍,你知道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