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樓主講的房價是不是也是"平均房價",還是指所有區域的房價一律如何?如果是前者,相信現在台灣的不均房價的確如樓主希望的價格,但是如果是後者,不知道樓主想過沒,就是因為"平均所得"失真造成你的錯誤幻想,在平均所得的概念下,有多少人是高所得,這樓主要不要想想?再說,平均所得的計算包不包括"未應稅所得"?這又是一個新的問題,舉例來說,你該不會認為在知名觀光夜市擺攤的都真的是低收入戶吧。此外,部分所得的稅率長期偏低(如股利所得),利用營利法人進行資產規劃的(開公司的所得稅對高所得者而言,可是低得多,但此種收入屬"營利法人收入",不列入"個人所得",即令可能是一人公司,如知名藝人成立工作室)等不一而足,你還認為用"國人年平均所得做基礎會符合市場現狀嗎?
JINDERLANDOFFICE wrote:
我希望房價是要考慮到國人年平均所得去算,不能繳了20年不吃不喝也買不了一間800萬的房吧,也就是地區每坪賣多少要有上限吧,不能無限上綱,或是轉手賣最多可比原購買多出多少百分比,然後限定每個成年人名下只能有最多幾戶房產(2戶、3戶??越多戶稅越重,有戶數上限),這樣地主也不會漫天開價,建商土地成本低,自然就有大部份人都能負擔起的房價了...我知道我在痴人說夢話,但政府奢侈稅、實價登錄等政策好像成效看不太出,有錢人還是很多(包括國外的),只要有錢,名下想要多少房都可以,凡事都該有個度,應該立法設定上限,或許會更符合公平正義原則,讓買房對很多家庭來講不會是個奢侈的夢!
我希望超跑車價是要考慮到國人年平均所得去算,不能繳了20年不吃不喝也買不了一台1200萬的超跑吧,也就是超跑賣多少要有上限吧,不能無限上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