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看新房了,中古屋都看到漏尿了!!昨天得知一個消息一定要找個出口,很無力呀!!我岳母家,在7年前購買的15年大樓,31坪,480萬(無車位,當時60萬/車位,合計540萬)現在屋齡22年,離蘆洲三和國中1公里處,生活機能很好去年記得不同棟同格局,31坪開價1280萬(無車位),賣了快一年吧,而有成交都約在1050萬上下(無車位)最新的開價來到了31坪/1500萬(含車位150萬)(還有開價1600萬,跳過)或許只是開價,不算什麼~~,但開價,真的越來越離譜,沒有上限呀!!!!等到屋齡30年,我期待開價破2000萬吧!!附近新建案(鄧麗君故居)是否開到6x萬/坪,所以帶動中古屋來到4X萬啊!!我岳母還開玩笑的說要不要賣一賣,去買郊區呀!!一年之前,我岳母還希望我考慮隔壁2X年建案,22坪8XX萬,現在9XX萬(內在實在不優)現在,是在說誰誰誰買了房子,又小又貴,都沒這裡大,還要1千多萬還形容一間小三房的格局,1衛,最小的房間比自家裡的廁所大一點,只能當儲藏室,其他房間,放進雙人床,是沒有空間放衣櫥的,是不是,放寬心,不要硬買!!我哥也說他同事最近買房的都貸30年才買得起房…我姊還在說房子真的要買,但是自己新竹的房子從580萬漲到1000萬,換4房的約1500萬也換不下去還要我買漲翻天的房子嗎,貸30年,等於是一輩子了,這樣踏實?還是負債,非踏實賺錢不可?!我來去考考重機出出國吧~等2016~
淡海其實對投資客影響不是很大因為那一帶也是這二三年才炒高的腰斬也只是回到之前的行情而且很多人對淡水有滿大的誤會論潮濕,其實那裡比林口好多了論降雨機率,其實那裡比基隆低不少,陣雨居多罷了論低溫,那只是新聞抓個北部代表數據,以前在那讀過書的學生都知道,是風大了點,其實冷的感覺是差不多的。就是離市區遠了一點
我們這也一樣,建案一堆。好的建案大家搶著買。房價一直被墊高。投資客和房仲搶著買地段不錯的預售屋。往往還沒建展示中心就被買光。就如同我同事去年買的,30多坪地坪,社區型的他老公急著買1千1。同社區20多坪投資客的。賣了一年多從8百多賣到7百多還在賣。就是擺明有人在炒。只是套牢的不少。
不蓋只是空地,蓋了"市價"翻好幾倍,又可以向銀行騙錢。錢借到了,再去炒另一快土地,再推個建案,再騙錢⋯管他有沒有賣掉,借得到錢就好⋯利息?低到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而且相對騙來的錢,利息只是九牛一毛政府這幾年應該都有在做壓力測試,房價跌的速度,會不會造成金融風暴,否則到時候又是全民買單。少子化、人口沒增加,需求怎麼會增加?人口分佈不均,局部需求產生假相放任銀行對非自住的放款,製造假性需求
Ricado wrote:少子化、人口沒增加,需求怎麼會增加?人口分佈不均,局部需求產生假相放任銀行對非自住的放款,製造假性需求 少子化的衝擊,至少還得等個10年吧.另外,外勞,新移民,中高齡族群....還是要住(租)房吧 ?當年輕勞動力越少,移民政策就會越開放, 不然,退休人口要靠谁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