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處統計青貧族收入倒退17年, 年輕人怎可能買房?


Nelson5 wrote:
新加坡是亞洲外勞本勞比例最高的國家, 但是他的失業率是亞洲最低,(今年的失業率只有2%), 他的國民所得也是亞洲第一,


新加坡不只有外勞移入,
外國專業移民也很多,一堆國際公司的主管也是國外來落地生根的,
經濟情況和台灣比,大大的不同啊!
放空真難,GG老愛攪局.
alex1790kimo wrote:
看完你的際遇,又想到一個好友,他比你好不到哪去。

他從來不覺得讀書有什麼用,所以高中畢業後,就去當營業員,學著炒股票,
正好他進入這行業時,股市一片大好,短短時間,就為他累積相當的財富,每
天在手上轉的資金就是八位數以上,開著進口名車,戴著名錶,好生得意。

沒跌倒過的他,從不知道跌倒是什麼感覺,後來玩太大,賠了一屁股,連車都
拿去當了,還欠下銀行2丶300萬,還不出來,跑路,從此就過著自由業的日子
,後來幹過幾個不太正式的行業,賺不到錢還被罰,一路就淒慘落魄。

認識他時,是一起唸大學在職班時,畢業後,他有個機會去了一家公司上班,
從沒寫過程式的他,靠著很大的運氣及努力,加上巧到不能再巧的機會,第三
年時,跳到一家上市公司,談了非常非常棒的年薪(跟你的薪水差不多),不但
跟銀行債務協商,並清償債務,而且一年後,又佔到了一個主管缺,從此一帆
風順??? NO,今年部門獲利太差,可能會裁撤,這就是人生
..........。

對,阿健,我就是在說你的故事,有看到請按個讚!

...(恕刪)

我不是阿健
不過也給你的實例分享
運氣好的人通常都不自知
還以為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才會有今天
殊不知一堆貴人運氣際遇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最愛講機會到了要把握住巴拉巴拉的這類...)
才能剛好有這樣的局面

昨天看電視
華隆員工
18歲做到61歲
做了43年(總共來五個員工 有的做二十幾年...薪水也不過兩萬多)
一輩子的青春全部奉獻在華隆
薪水最高的時候多少?
3萬6(這是最高的時候喔 年資43年 連一等士官長都比他多了...剛查了一下 中士就比他多了)
被減薪減到1萬8
現在又被搞成這樣..
他們要檢討甚麼?
他們只是安分守己的基層員工阿
他們要的不多
他們要的是甚麼?
抗爭做甚麼?上新聞做甚麼?是吃飽撐著嗎?
只是要一個可供餬口的薪水
只是要一個最基本的公道而已

前面有人說
工作了六年才月入6萬要檢討
那我也該檢討了
沒有比李嘉誠有錢
不要說李嘉誠
我連台灣百大富豪都比不上...

年輕人買房加油加油
phila wrote:
一個小朋友問一位富翁說:「叔叔,你為什麼 這麼有錢?」富翁摸摸小朋友的頭道:「小時候,我爸給了我一個蘋果,我賣它,再想方法用低價買了兩個蘋果,後來我又這樣賺了四個蘋果....」小 朋友若有所思地說:「哦 …叔叔,我好像懂了。」






富翁說:「後來我爸死了,我繼承了他全部的財產。」


哈哈~~這個有梗~~


回應一下主題~~
收入倒退17年是央行的利率及貨幣政策所產生的蝴蝶效應
起始元兇是彭老...

phila wrote:
一個小朋友問一位富翁說:「叔叔,你為什麼 這麼有錢?」富翁摸摸小朋友的頭道:「小時候,我爸給了我一個蘋果,我賣它,再想方法用低價買了兩個蘋果,後來我又這樣賺了四個蘋果....」小 朋友若有所思地說:「哦 …叔叔,我好像懂了。」

富翁說:「後來我爸死了,我繼承了他全部的財產。」
...(恕刪)

台灣在民法還沒有修正為債務限定繼承之前,繼承老子一屁股債務的比較多吧。

而且當子女能繼承父母財產時,通常也一把年紀,有錢的人愈重視且有能力養生,也活的愈久。

你猜我是誰 wrote:
台灣在民法還沒有修正為債務限定繼承之前,繼承老子一屁股債務的比較多吧。

而且當子女能繼承父母財產時,通常也一把年紀,有錢的人愈重視且有能力養生,也活的愈久。...(恕刪)

依照常理來講是這樣
不過也不一定啦

郭台成應該認識吧
有錢人四五十歲就走掉的
也是一堆

像那種每個月有60萬零用錢可以花的
根本不用等繼承
呵呵

一切都是命啦



上輩子有布施, 這輩子享用.

linpredator wrote:
依照常理來講是這樣不...(恕刪)
忍忍忍
louissvs wrote:
上輩子有布施, 這輩子享用.

...(恕刪)

真的嗎
這麼好喔
難怪一堆黑心官員黑心建商黑心廠商黑心老闆黑社會老大
官商勾結作威作福豪取強奪卻還是能享受幾億幾十億上百億的財富
一定是上輩子做了很多好事...
現在年輕人買不起房的一定是上輩子做了很多壞事...
這位大哥更不了解, 在台灣藍領外勞(基層勞工)已經門檻很高, 配額不足了, 白領外勞比藍領更麻煩, 除了某些機師, 商船等工作以外, 對於國外白領的學歷有限制, 再來薪資也有最低限制, 所以在台灣目前約三萬名白領外勞, 最多的是日本人, 這主要是民族特性有關, 很多關鍵技術的操作和裝機, 為了保持know-how和比較相信日本自己人的工作態度考量下, 日商傾向於把很多技術安裝的工作還是留給自己日本人, 所以這些日本人大部分也是在日商在台機構服務, 另外這三萬人所謂的白領外勞, 最多的行業是外籍語言教學, 大概接近1/3, 也就是8000~10000人左右, 以英語系居多, 遍布在各雙語安親班, 幼兒園, 外語補教機構, 這幾年也有科技公司以海外公司員工的名義招募印度籍的工程師, 但是這些工程師在台灣每次入境停留時間一般只能3個月

從這樣的分布, 你可以看出台灣對於白領高階的政策是.."不得不"的時候才開放, 像是航空公司的機師, 商船的船員, 船長, 輪機長, 這些需要國際溝通, 或者國際證照的, 另外就是語言教學, 日本外勞雖然多, 但是大部分是用合約的方式引進, 例如LCD廠的設備採購合約裡面引進了日本的裝機人員, 或者是設備儀器的培訓工程人員

我舉目前已經超越UMC規模的Global Foundries(格羅方德), 2009年GF由AMD分割出來, 開始定位在晶圓代工業務上面, 除了承接AMD的晶圓廠以外, 他們開始積極在亞洲地區尋找設廠和亞洲總部的位置, 當時分別找上台灣和新加坡, 以技術人員的素質和人數來說, 台灣是首選, 但是為了爭取GF選擇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同意GF可以自由的去世界各地招募相關的技術人員, 最後GF選擇新加坡設點, 初期招募了5000人, 大約有3000人由海外招募, 有2000人屬於本地的就業機會, 但是整體效益, 除了直接受雇的2000名新加坡就業人口, 還帶動了相關的服務業, 餐飲業, 周邊行業(封裝測試, 船運, 旅館)的就業機會

想想, 如果當初GF來台灣設點會有甚麼影響? 首先半導體, 尤其是晶圓產業為了留住員工不跳槽到GF, 勢必會提高員工的收入和福利, 另外如果GF在台灣聘僱了5000人, 也就是創造了5000個科技白領, 至少對等來說, 多了5000個相對高收入的就業機會, 意外著有5000張可以吃飯的嘴, 必須穿衣服的身體, 需要娛樂的時間, 這些都是相對的就業機會, 也就是增加了5000個A產業就業機會, 同步也可能帶動B產業C產業D產業相當的就業機會, 像是更多的半導體廠進駐, 封測廠會不會擴產? 多了一個晶圓代工廠, 會不會更多的海外客戶來台灣做商務會議或者考察?, 會不會帶動商務旅行的相關業務?

有一家餐廳, 之前生意興隆, 這幾年生意不佳, 但有機會可以聘請名廚, 藉著名廚的技術吸引更多的客人, 但是這個餐廳老闆的大舅子就是原本的廚師, 他當然反對聘請外廚, 認為會剝奪他的工作機會, 餐廳老闆為了不得罪自己的大舅子, 所以當然推拒聘用外廚的機會, 於是最後生意慘淡, 只能倒閉, 結果是老闆和大舅子都失業了, 另一家有相同情況的餐廳, 他選擇接受這個外廚, 把原本是廚師的大舅子調去做外場, 最後生意興隆, 還因此開了分店, 原本抗拒的大舅子也高升當了分店的店長...很多情況, 要討好所有的人, 最後的結果往往就是害了自己和所有的人...

現金不夠多 wrote:
新加坡不只有外勞移入...(恕刪)

Nelson5 wrote:
這位大哥更不了解, ...(恕刪)

這些年,台灣政府不敢做事,只敢喊口號!
想做事,怕得罪勞工,更怕得罪企業,只好吃台灣的老本,不知道那天會用到棺材本。
我非常認同你的論點,台灣的問題是沒有人投資,連大陸的農民工薪水都可以翻幾番,只是人力需求強,要搶人就要給更好的Pay;在台灣相反,22K你不做別人做,惡性循環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不努力肯定沒有機會!

Nelson5 wrote:
這位大哥更不了解, ...(恕刪)


您說的我絕對舉雙手雙腳同意,
所以我的重點還是擺在政府啊!
總不能要求年輕人去擔國家經濟吧!
新加坡能,台灣不能,
自己選出來的,自己擔吧!
放空真難,GG老愛攪局.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