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卡普 wrote:
買不起不租房想搭帳篷呀?多少力量挑多重的擔,凡事要量力而為,繳不出貸款也是法拍。
房市生態本如此,有錢的買房,沒錢的租房,完全都沒有人買房,想要跟誰租房啊?
這麼會算溢價怎不自己賺?自地自建又不難,怕繳20~30年會生病?一次付清也行。..(恕刪)
看來很怕算出價格呢
現在租的這間朋友還跟我說2000可以買
我租50年不用1500萬
為了一句"房子自己的”,卻要花2000買
a28956215 wrote:
你也說30年前了,
幾天前我如果知道樂透號碼就中獎了
現在指的是現在價格,
台北市我租50年不用1500
現在光鄉下地方就這價格了
是想要誰接刀?
還是這房子我租了30年後會變3000
另外所有鬧區過後來的就是落沒
台北市50年不用1500,
其它鄉下又應該多少?
對了,都沒說銀行貸款房屋估價就大約50年
為何?自己想想就知道






登卡普 wrote:
沒人跟你說30年後會變3000,也沒人要誰接刀,前面早說了 → 嫌貴也可以自地自建,你不是很會估算溢價?醬內行又懂得精打細算,自地自建不就不用接刀嚕? 
2000買下去就是接刀,不買則是被掐著脖子壓榨,食衣住行民生四大必需,買房怕落沒不要買,那買車也會折舊又幹嘛買車?衣服買來穿過就變二手衣,那何必買新衣服穿?『相同的邏輯下!那有沒有租車跟租衣服』?必需品的定義很難懂?買或不買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錢』的問題而已,要承認自己口袋空空沒錢,看來不容易啊!再重複一次:不想被加價接刀,自地自建不會呀?自地自建炒房客奈何得了你?自地自建保證不會接刀。
『用錢能解決的事都是小事,當你口袋裡沒錢時,身邊所有的事都是大事』。
圖片來源:合作金庫歷年利率!
(恕刪)
a28956215 wrote:
抱歉,我們家不用自地自建
有建商幫忙建,只是談了快40年了
建商自己都買了超過五成
都還沒都更成功,所以不用接刀





a28956215 wrote:
食衣住行,你可以看到漲的是
最低價(基本工資調漲)及最高價(有錢人),中間點則是一直往下
食:以前必勝客都外國人才吃的起
現在比路邊攤便宜,麥當勞也是
基本工資及店租調漲,賣價確越便宜
老闆很佛心阿
衣服:以前市面哪來100-200的衣服?
基本都300-500
現在不要說100,網路還有50-60的
行:以前賓士是有錢人才能有的
現在街邊到處是,100初頭就有了
衣服買來穿變二手還要更高價賣?
別說二手了,新的賣不出都要賠錢賣


a28956215 wrote:
現在年輕人等著繼承就好了阿
60年以後的房子就剩土地的價值了
而不是房子,你可以查一下房屋貸款


a28956215 wrote:
ps.今天外面又逛了一下,
店面整條好幾間租
有錢人撐著阿



登卡普 wrote:
我聽你在『唱國歌』!全台灣第一件都更案例!也是第一件成功案例,就是位在台北縣新莊市921地震倒塌的『博士的家』,921地震至今也才剛過第20年而已,都更是921之後才開始,到現在也只有『20年』!你家都更跟誰談了快『40年』啊?見鬼了嗎?
笑死人了!吹牛也不先打草稿,下次吹牛前記得要做功課,以免時空錯亂鬧笑話。
看你昨晚三更半夜就上來捶心肝,熬到現在才又擠出這幾句,結果還全都是笑話?
食衣住行民生四大必需品,原則上這四樣都可以無限生產以量制價,生產越多就越便宜,但唯獨房地產例外,因為房地產還附加一項專有的因素 → 『地段』,同樣是四房二廳位在偏鄉,再便宜你也不會去租,因為地段跟你目前租的不一樣,所以食衣住行原本每樣應該都會越來越便宜,但唯獨房地產大部分會漲價,因為房地產具有獨一無二的『地段』。
可以等繼承沒錯!繼承的房產在都會區就有用,若繼承物件在偏鄉,也是放著荒廢!
不過繼承到手已是老公寓和舊大樓也沒啥用,人會老會死,房子也會老會倒,持分土地又少也是沒啥油水可以撈。
好好笑喔!無殼蝸牛連最基本的居住都買不起,竟然關心八竿子打不著的店面耶?
★ 都更條例20年研討會 ★ 太落伍了!有人都更已經談快40年,政府才20年而已。..(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