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fakasa wrote:
無論怎麼責怪你眼中所謂的無良商人
投資客,房東,有錢人
也改變不了這個現實社會
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努力工作存錢過好一點的生活

至於好的生活怎麼定義
就看每個人的定義了
有人住豪宅搭捷運
有人房租6000開BMW出門
 
 
幾年前,念小學兒子的同學,家裡拿低收證明,但每天媽媽用X6M接送他上下學。
少子化就是年輕人少一半,所有消費少一半,內需相關公司收入減少,稅收量要維持,所以稅收加倍,18-20萬軍力因年輕人口不夠無法維持足夠防禦,學校因學生減半,學習無競爭力,企業找不到工人問題,職場及競爭力減少,因工作人少,工作好找,不需太努力整體競爭下降
可參考日本經驗,他們的消費稅逐年上升,人工價格昂貴,不過台灣跟日本還是有差,台灣比日本發生晚了快20年,但速度卻比日本快,日本政府試圖挽回力道比較強,台灣較無作為,日本是主權無爭議國,無明顯敵人,台灣相反
不知道什麼時候少子化才會發威
看板上討論有的說10年內,有的說20-30年
到底要幾年少子化才會發揮作用,讓六都的市中心房價痛到?還是市中心都跟日本一樣,都心回歸所以沒差。
其實很想看看房產多的財富大量縮水的一天,但有可能嗎哈哈😄
近10年工作主力由40萬降到30萬(1990前後),您覺得現在經濟跟20年以前比如何? 2005年開始是20萬,已經影響大學高中導致倒閉,再過15年他們就是工作與房市消費主力,自己想想未來10年內需變化
108年的統計,目前台灣的移工有70出頭萬人,外國專業人員有3萬多人,外國學生有14萬人,累計留下的僑生有1萬3千多人,合計約90萬名外國人長期在台灣。這些人大部分要租房子或買房子(雇主),需求應該不小,自然就支撐房價。
外籍移工大多都住宿舍,一有錢就往家鄉匯,收入也不高,要他們撐起千萬房價? 還有誰會想移民到一個隨時都可能戰爭的地方?
flystar1972 wrote:
原本寫的是感覺上的,...(恕刪)

舉例:
享京城,京城建設在在2013年買鼓山區好市多附近買住3土地100萬/坪(容積240),另一個案子還沒公開,2019年永信建設,在三民區科工館附近買住3土地46.5萬/坪(容積240)。
從2013到2019年,若你住高雄,就會知道這兩區的價錢沒差那麼多。

如果再研究這兩年附近的中古透天(420的容積),換算地坪,一坪只要50萬以內,每戶都在900萬以內成交,而且交易了很多戶。

很多建商互相作價,拉高地價的事實是有的,給記者、相關人好處也常有。
asd125968625 wrote:
少子化就是年輕人少一半,所有消費少一半,內需相關公司收入減少,稅收量要維持,所以稅收加倍,18-20萬軍力因年輕人口不夠無法維持足夠防禦,學校因學生減半,學習無競爭力,企業找不到工人問題,職場及競爭力減少,因工作人少,工作好找,不需太努力整體競爭下降

日本也少子化所以日本消費力也少一半?18-20萬軍力無法防禦?增加到40萬就可以防禦?

看來日本的學校學習也沒競爭力,日本的企業更沒競爭力,因此日本整體競爭力下降?所以

日本是少子化外加老人化國家,這最多再撐幾年就亡國了吧?看來只有多子化的非洲才是最

強盛的,將來要準備移民非洲才是全人類的希望對吧?

PS:太好笑了!22K魯蛇連自己都快養不活,還有多餘的本事增加消費力嗎?







asd125968625 wrote:
可參考日本經驗,他們的消費稅逐年上升,人工價格昂貴,不過台灣跟日本還是有差,台灣比日本發生晚了快20年,但速度卻比日本快,日本政府試圖挽回力道比較強,台灣較無作為,日本是主權無爭議國,無明顯敵人,台灣相反

日本是主權無爭議國?日本首都上空是美軍說了算!← 你不知道嗎?

二戰後的日本跟台灣其實差不多!只差在日本是美國接管,台灣是中華民國接管。
asd125968625 wrote:
近10年工作主力由40萬降到30萬(1990前後),您覺得現在經濟跟20年以前比如何? 2005年開始是20萬,已經影響大學高中導致倒閉,再過15年他們就是工作與房市消費主力,自己想想未來10年內需變化

所以你主張【內需】很重要對吧?那你知道所謂的內需算是封閉經濟,又稱為自給自足的經

濟?滿足構成條件必須要有足夠的人口做基數,而這個基數大概需要5000萬人,台灣在還沒

5000萬人之前,我看就要先人踩人以及人吃人!因為土地與糧食早就不夠了。

參考一下 → 封閉經濟。你的想法太古板,正確觀念是全球化的關貿協定!明白?!



asd125968625 wrote:
因為大家把養小孩的預...(恕刪)

還好阿,
現在只有一個小孩, 還想生一個, 現在不是養不起是生不出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