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CUB81 wrote:

誰不知台灣很多上市櫃公司及公家機構及國營事業總公司都設在台北市,這些公司或機構,將其營運資金或基金就近存在台北市的金融機構,也能歸給台北市民去平均?

...(恕刪)


這樣的說法不能解釋新竹市民平均五百萬和嘉義市民平均二百五十萬存款⋯

話說嘉義市的人還真有錢⋯
tuan88 wrote:
租房一輩子 ,是為了60歲繼承一間五十年老公寓/華廈嗎?

我再跟你說個更悲慘的事實.....就是慘在60歲還繼承不到,比較可能繼承的年紀是70多歲,台北市這些有錢老人都活到90幾近百很正常
那一代的人都生至少2~3子以上,還能分到一間算是父母屬於努力有成果的優秀人,普通點的是一間好幾個兄弟姊妹分,一個人分個幾百萬或千萬元,這種的最多,才會一直唉房價高讓他沒法貼點錢買下一間
tuan88 wrote:
我倒覺得通貨膨脹真的...(恕刪)

當很多東西都是幾十%在漲時,如果資產不跟著%漲就是跌價幾十%
老人如果身家只有幾百萬,請繼續工作到最後一天,沒有退休這種事,更不用再想買房這種事,放過自己吧!
A咖錦衣衛 wrote:

我再跟你說個更悲慘的事實.....就是慘在60歲還繼承不到,比較可能繼承的年紀是70多歲,台北市這些有錢老人都活到90幾近百很正常[][][]
那一代的人都生至少2~3子以上,還能分到一間算是父母屬於努力有成果的優秀人,普通點的是一間好幾個兄弟姊妹分,一個人分個幾百萬或千萬元,這種的最多,才會一直唉房價高讓他沒法貼點錢買下一間

...(恕刪)


噢! 對⋯

差點以為這些人是獨子了⋯

守護老房一輩子,還照顧二老安穩過世

結果發現自己能繼承的只有三分之一

這樣的應該最嘔⋯

難怪版上總是不知道為什麼滿滿的唳氣⋯
消費者貸款餘額也是創新高~ 另外再加上存款準備率調高

銀行還是沒額度可以放款呀~
tuan88 wrote:
噢! 對⋯差點以為這...(恕刪)

這種人早當初幾百萬就能買房不買,未來能繼承的房當年還不是只值幾百萬,繼承對他們來說其實等於零,甚至於還更慘算是負數,問題在當年自己的選擇,不怪自己只會怪社會怪別人
認真努力有想法作為的年輕人少上網聽些歪理,聽信了會賠上自己人生找沒人賠,只好多上來拉些墊底的一起當同溫層
tuan88 wrote:
這樣的說法不能解釋新竹市民平均五百萬和嘉義市民平均二百五十萬存款⋯

話說嘉義市的人還真有錢⋯


你可以去想想這兩件事:

1.新竹科學園區,廠商多不多?

2.你如果是新竹縣民或外縣市人口,但工作、生活及居處都在新竹市附近,或生活、居住在靠近嘉義市的嘉義縣民,會不會很大的機會,銀行帳戶都是開在新竹市或嘉義市這兩個省轄市?
台北人存款那麼多怎不去買房,
好幫這些房套解解套啊
大摩星 wrote:
台北人存款那麼多怎不...(恕刪)

讓我來告訴你台北這些未來即將搬到天堂的8x,9x老人有多有錢
身家隨便都好幾個億,小孩大概都三個,房子早就幫每個小孩買好,連孫子都買好
房子是他們目前最不需要的,因為登記有案躲不掉,錢都在保險跟現金
至於他們的小孩6x,7x想不想買房?想死了可是錢不是自己管的,要等繼承後才能買
8x,9x這世代的身家不是6x,7x能相比的,只是一般上班族不是做生意的,貧窮出身也沒家產可繼承,他們致富的手法更不是現在5x世代能想像的

台灣幾十年前人口沒那麼多時,貧富差距非常大,人口多了反而拉近差距,現在又少子化人口減少中,再過幾十年後又會回到貧富差距非常大,窮人會回到過去像奴才一樣過日子

要是懂挖歷史更往上一代人,你會發現更恐怖,小孩標準生八個到12個,窮人就是富人家裡的奴工24小時服務,沒有上下班這種東西,歷史就是會不斷一直循環不用懷疑
A咖錦衣衛 wrote:
讓我來告訴你台北這些...(恕刪)


喔喔喔, 好恐怖
比起美國大企業執行長會怎樣
可是房套比較關心他們都不大買房來幫房套解解套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