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下跌最為可怕 若交易量一直下修 代表無限緩跌的跳水潮才剛開始

其實很多東西都政策問題

折舊已經確定在台灣被遺忘了,
->因為有利可圖

而真正921之後建造的制震宅,大家也都忘了
921發生之後(1999年),法規再制定後,建商真正蓋的制震宅才幾年
15年內房子算安全還是粗估而已,最safe的預估也要12年內的房子
現在的老屋根本就不安全,還賣這麼貴

政府有心就該淘汰掉這些東西
房價不就下來了
OS:忘了要錢不要命嗎?? 沒塌下來還是有人買吧...

是說..........
說夢話還是在夢裡說吧..

有利可圖...
果報自然放在腦後,
阿們..菩薩救救我....阿拉真主...


出國行程剩2天就排完了,
自助果然是有點辛苦阿阿阿...
co0307 wrote:
這篇文章一貼就是要...(恕刪)


老實說 建商還是賺得很多的 畢竟成本約3成左右 哪怕賣4成還是有賺33%
遠比投資客有讓利空間

像原本南部透天700萬 這5年被炒上約2000萬
但老一倍的人 還是認為他只值700萬左右

房市下修期間 屋主硬頸 房仲後來會越來越難賣房

所以回到正當合理的價位 買方就會變多 房市下修期間 很多人開始讓利降價求售了
畢竟仲介看的是成交 否則不管擺在高 賣不出去一樣白搭
總不會跌回97年左右的房價 房仲就不懂得怎麼賣房了吧?
賣1棟2000的透天跟3棟700萬的透天 坪數差不多 哪種會好成交?
能實收進去的才是正途

現在交易量少 除了人口紅利減少外 最重要的是價量背離
一般受薪階級 根本買不起超過千萬的房子(需月繳5萬)
而且人生充滿風險 發生個意外或失業 銀行會去申請法拍掉 房子最後還是別人的
要衡量自身能力 別越級打怪了


尤其現在美國逐步升息 除非本身一次繳清 不用向銀行貸款買房的
否則後續持有的房貸利息壓力會越來越重囉~~

C63 wrote:
小摩星的接班人出現...(恕刪)


人家引經據典,比小摩星強太多了。
huangyaopai wrote:
人家引經據典,比小...(恕刪)

話說 小弟認為房價有起有落 只要人口數維持均值 會慢慢循環
可不是單純看空的 只是認為現在房價很不合理(尤其現在人口紅利減少)

5年前南部的透天才賣700萬 現在要賣約2000萬 (漲了200%以上 現在才剛要下修)
算算成本(原本房貸3.5萬 現在要繳10萬)
才能買跟5年同樣水準的房子 而且一般受薪階級 根本買不起
(台灣平均薪資是4.8萬 中位數是4萬)

再來 小弟本身是商科的 認為投資理財不是不行
當然過度炒房可能有道德爭議拉 但這主要是建商跟資金過多
政府又怠惰不提高持有稅 課徵空屋稅屯屋稅等等相關資本利得稅 才造成房市暴漲這麼久


但投資的原則買低賣高 現在明顯是高點在下修 還敢進場的真是超有勇氣的
像小弟房仲朋友 跟暫時被停權的成吉思汗
老實說都算是高手 只是喊多實際卻在賣屋尋求脫手 說一套做一套的情況不妥 口不對心

買房方面 現階段除了有剛性需求的
可以多觀望看看 慢慢看慢慢挑


房市已下修回100年左右水準 房仲朋友們可以適時勸屋主放軟下修
除了這幾年才進場的 應該都還是有賺
房市下修時期 讓利換成交才是王道
總不會離開102年 99年或100房價的房子反而賣不動吧
有真的成交才是重點 不用堅持賣不掉加價賣 那只有在多頭市場有用
現在撐久了 不僅繳到較高的房屋地價稅 房子變成5年後的中古屋也更難賣~~
價位腰斬回合理價位 成交量自然就會回升
不只是對受薪階級的買方 成交量對房仲們更是非常重要的


p.s以前很多人也遇過80年代那波反轉 虧了不少 這次遇到
幾乎在前幾年都把多餘的房產脫手賣掉 留自住的即可
說未來跌回合理房價 才考慮換大坪數的 畢竟台灣自有住宅率80~85%
真的沒剛性需求 不用選在現階段 還在下修時的高點進場囉

而且 所有的資金都在房市 投資科技等等的資金變少
對經濟民生也較為不利 很難進步

月幻星空 wrote:
話說 小弟認為房價...(恕刪)


預估年底有機會再探底
我朋友家要賣1.2E。
我必須要說您一樣買不起。
如果您買的起,請您私訊我。過戶當天我給您磕頭賠罪。
才磕頭太沒誠意了吧?
我朋友大安區一樓的房屋才賣7200萬,請你有1.2e房屋的朋友賣掉買我朋友0.72e的,我不只跪下磕頭還親他的腳!
huangyaopai wrote:
人家引經據典,比小摩...(恕刪)


引經據典直奔一折
樓主
真的是在房事上著墨甚深
各地行情如數家珍瞭若指掌
以此功力
用來
不要說炒作房地產
正當投資房地產
錢途無可限量
觀察樓主在唱空的言論的烽火遍地
很好奇樓主的背景
能夠這麼專業
應該也之前有玩過一波吧
不同地段 行情自有差異
即使同地段
看空看多
不同立場者
自有不同數據
選擇各自想看的
再選擇性公開
是人之常情
還是用中庸之道
以平常心來看吧
以量縮而言 多方說是底部惜售
看空則解讀為 承接無力
各自解讀

台灣市場是淺碟市場
不論房市股市
目前雖然是相對過高
但要比照日本30年前
大約是等同現在香港的天價
雲端跌下來到現在剩三分之1
是不太可能的
畢竟泡沫不像日本當年如此誇張
畢竟民進黨上台後
已經提早刺破了這個大泡沫

綜合各基本面看
減分 房價所得比 人口負成長 空屋率
加分 GDP成長率 地狹人稠
我估計大約會跌3~4成 就差不多滿足 再跌就是超跌
超跌最終還是回歸基本面

想必很多空頭的是空手
空手大多的也是想逢低承接

但不宜過於低估誤判形勢
以至於錯過了相對低點進場時機

房價總值跟國民總體GDP是正向關(不是跟授薪階級的薪水正相關)
GDP總合=人均GDP*人口數
全國房地產總合 = 總體GDP*國情係數;

國情係數 長期 取決於人口密度 政府及該民族對房地產的傾向
短期 隨經濟政治 利率防地政策有所波動
以台灣國情係數來說
自是高於歐美國家

每個人都想買在低點
但對無限看低的人
就沒有低點
因為他總是覺得永遠會更低
那就沒意義了

國情係數在SASA時大約是2倍
現在大約是5倍
但GDP約成長了1.5倍

如果跌回SARS時的1.5倍
也就是大約6折
你還是嫌貴 不敢出手
那只能說是跟房子無緣
就一輩子租房就好了

月幻星空 wrote:
老實說 建商還是賺...(恕刪)


目前是有降價換成交的情況,能持續多久?還得再觀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