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一直蓋,又一直少子化,怎房價掉很慢


riggcolts wrote:
台灣的房價基本上已...(恕刪)


完全正確 完全認同

因為QE啊! 狂印鈔票之下,錢都薄了,萬物皆漲,地價水泥鋼筋人事廣告都漲,每年都印鈔票舉債,當然會有緩慢向上的力道.
如果你知道土地融資跟餘屋貸款是啥東西
就會恍然大悟了
土地融資=原料跟銀行借錢買
餘屋貸款=庫存跟銀行借錢週轉
原料跟庫存品都可以跟銀行換現金的產業
他有啥好怕的
該發抖的其實是銀行
房價不能硬著陸...
不然銀行跟建商會倒...
引起金融風暴.整個環境陷入恐慌...
經濟大蕭條.整個台灣會變成sars時期.而且持續很久.
到時房子很便宜你有錢也不會買..因為繳不出來...
現在建商也是硬著頭皮蓋房子...
不能讓建照過期.銀行緊縮銀根...
即使知道可能賠錢也要繼續蓋...
建築成本都提高了.工錢最貴.
不然你自己挑磚自己蓋啊?
我說一坪要10萬.只有蓋不含其它...
居然被說吃米不知米價...

一直喊貴.到底要多少錢你才買?
怎麼不去偏鄉買?一堆全倒半倒的荒廢屋.可以去買一間來整理啊?

這些東西都是喊一折的人不懂的..
即使懂也裝傻...
asdf3164 wrote:
如題
每天的每天,房子都不斷的在蓋
一直增加
少子化也是越來越嚴重
可是房價怎麼還是跌很慢
照理說應該供需失衡阿
怎嚜會這樣


房子的需求看數據比較有感覺,少子化的認知是第一張表:

事實上現在在買房子的人,是第二張表:

全國總戶數增加趨勢,如第三張表:
大致反映總住房數量的需求增減,家戶人數越來越少,這是趨勢,另外不要忘了,很多鄉間的房子、舊房子、以及都市中無電梯的高樓層(約4-6樓)是乏人問津的,搬出後(或老人過世)可能就沒人住等,這些都會增加新房屋的需求。

當然你可以說投資客的空屋很多,我覺得那已是次要影響因素,目前新建房屋仍然有需求,尤其是在人口(工作)集中的地區。我不是多多,我也覺得房價真的太高(對比一般年輕人的收入),但質疑為何房子一直蓋到底賣給誰之前,看看數據,或許會讓你了解








因為房子變成一種資產,沒有缺錢就不需要賣,自然就不會造成供需失衡。

人每天工作會創造價值,價值總要有出口,價值一直累積,沒有出口你認為會怎樣?

投資實業是一個出口,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辦法做,比較簡單的投資就轉向房地產囉。
建物所有權第一次轉移登記

https://www.myhousing.com.tw/index.php?option=com_flexicontent&view=item&cid=1013:2011-11-24-03-37-39&id=3841:3841&Itemid=153

跟1992-1999相比, 2011-2018少得可憐, 物件供應只有當初的一半不到, 購屋人口下降, 但看出生人口數還是超過八成 (1966 vs 1985), 再加上又有很多人有新屋情節, 新成屋要怎麼跌啊?

1995 467672戶
2016 122307戶
因爲短少的新生兒現在還沒到買房的年紀。
還是我們70年次以上的在買賣換屋。

想用少子化換取崩盤⋯等10年吧。
除了大家說的原因外,

還有一個原因是和家人同住的比例一年比一年低了。

節錄新聞:

「內政部統計全國每戶人口數自1990年以來,年年下滑,從1990年的4人,2017年底僅剩2.73人,連續27年下滑。」


把 4 除 2.73 將近 1.5, 也就是這 27 年來房屋的需求提昇了 50%
dnalvqrq wrote:
少子化的影響
至少也要等12~30年吧
就是現在0~18歲的年輕人,等他們到30~40歲時
這時才會慢慢發揮影響力吧
現在的人口,還是最高鋒…等降到2000萬時
就有很大影響力了
慢慢等2032~2050年看看吧,前題是沒被統一,統一就不好說了
有耐心的話,2050~2060年,大約30~40年後
人口應該會在1700~1800萬
但如果真的發生問題了,建議也別買房子了…因為會越來越慘的
因為沒改善少子化問題,就連日本到2100年,就是80年後
人口都只剩3000萬了
中國 2100年是變3億…少子化沒解決,全世界的人口,都會很慘的
所以意思就是再等十幾二十年,頂多等三十年!
三十年內就能讓你買的到大跌的房子了!
也就是你現在30歲?40歲?別急!千萬別急
當你到60歲以上肯定能讓你買到便宜的30年以上的中古屋!
就看你到時候要不要買囉
engcalvin wrote:
房子的需求看數據比較有感覺,少子化的認知是第一張表:
事實上現在在買房子的人,是第二張表:
全國總戶數增加趨勢,如第三張表:
大致反映總住房數量的需求增減,家戶人數越來越少,這是趨勢,另外不要忘了,很多鄉間的房子、舊房子、以及都市中無電梯的高樓層(約4-6樓)是乏人問津的,搬出後(或老人過世)可能就沒人住等,這些都會增加新房屋的需求。
當然你可以說投資客的空屋很多,我覺得那已是次要影響因素,目前新建房屋仍然有需求,尤其是在人口(工作)集中的地區。我不是多多,我也覺得房價真的太高(對比一般年輕人的收入),但質疑為何房子一直蓋到底賣給誰之前,看看數據,或許會讓你了解
這數據很有幫助!所以新成屋需求量比想像中還來的高,
真左維 wrote:
建物所有權第一次轉移登記
https://www.myhousing.com.tw/index.php?option=com_flexicontent&view=item&cid=1013:2011-11-24-03-37-39&id=3841:3841&Itemid=153
跟1992-1999相比, 2011-2018少得可憐, 物件供應只有當初的一半不到, 購屋人口下降, 但看出生人口數還是超過八成 (1966 vs 1985), 再加上又有很多人有新屋情節, 新成屋要怎麼跌啊?
1995 467672戶
2016 122307戶
那能鎖定的地方就是人口持續移入的都市,
新成屋一直蓋會產生拉價效果,買中古屋來給他抬轎
leedashone wrote:
除了大家說的原因外,
還有一個原因是和家人同住的比例一年比一年低了。
節錄新聞:
「內政部統計全國每戶人口數自1990年以來,年年下滑,從1990年的4人,2017年底僅剩2.73人,連續27年下滑。」
把 4 除 2.73 將近 1.5, 也就是這 27 年來房屋的需求提昇了 50%
真的看到一堆專業解說
讓我未來的投資道路越來越明朗
感謝各位的專業回文,謝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