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從 2003 年 SARS 過後,台北縣市房價從谷底一路衝,(現在想想,SARS期間的房子真是好便宜~ )衝到了 2004年,就有風聲放出來,漲太多了,加上扁總統第二屆任期開始的政治風波,房市要修正。結果呢? 漲更多。2005 年,還是有風聲,房價會跌。2006年,房貸利率上升,投資客會拋屋,房價會跌。結果呢? 繼續漲。2006年,紅衫軍事件,投資客對環境沒信心,房價會跌。結果呢? 繼續漲。2007年,美國二次房貸事件,將影響台灣房價,房價會跌。結果呢? 繼續漲。2003 年到2008年,每年都說房價會跌。 結果呢?[馬上]了,還會不會跌 ?我不知道,提供各位參考。
JackYang wrote:最新的勞動合同法保障本地勞工的權益 !!!!!!! 好像目前都改用臨時工模式,很多人打算學韓國人直接把帳款收一收半夜落跑。中國珠三角的外遷企業主要為五金、玩具、服裝、制鞋、塑料等勞動密集型傳統製造業的中小型企業,其中90%以上是港台企業都搬
台勞...? 這是失敗者才會這樣稱呼吧高階台籍主管所在多有年薪250萬, 住房津貼一個月合台幣35000, 一年八張來回機票子女教育補助一年20萬台幣...這是我同事的水平還不含員工分紅配股用失敗者的心態去看待工作, 當然只能成為失敗者
台灣的生態,本來就是個只能夠支撐一千萬人口上下的島嶼環境。個人以為較合理的人口政策,遲早都會朝著這方向前進﹍隨便算一下其他國家的人口密度,以很多人的最愛:日本為例,面積約三十七萬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億三千萬﹍這樣的人口土地面積比例換算到台灣(面積約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可以得到的人口數量大概為:一千兩百多萬左右。目前兩千三百萬,真的已經太辛苦。要增加到三千萬,我看還是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