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身價』理論,認同嗎?你希望房價長期走跌還是走漲呢?

房價跌=每年都要折舊掉一堆錢
房價如果常態下跌,也就是房屋失去了金融屬性
房子就視同為普通的消費品了

你把它想像成你每三年換車,車價折損三成到一半好了
你覺得車價折損會讓你更容易換新車嗎?
能夠三年換新車代表你本業的收入很多
而不是因為車價下跌所以你很容易買新車
不要本末倒置

今天房價就是有金融屬性,才有房價漲跌換房容易與否的問題
若房屋只是普通的消費品,能不能換房跟房屋本身一點關係也沒有
阿愣里
沒有錯,總結的很好
只是個過程 wrote:
第一句話就錯了.

以美國房價和MLB選手身價為例,
2007/2008年, 王建民正夯時, A-Rod 10年2.75億美金身價是天價.
2020年來看, 那合約根本是小兒科.

但美國房價呢? 2007/2008之後泡沫, 才有2009年次貸危機出現. 至今還沒回到高點.

房子是金融商品? 你在開玩笑嗎?
比起所得和股票市值增長, 它根本是賠錢貨.

美國房價指數
你是說平行世界的美國嗎?還是異世界轉生了?
自己看一下美國房價指數的走勢好嗎?
阿愣里
01很多這種不看數據的⋯

我是未來人→我提前來跟有看到我這留言的你們說房價長期走漲+11111111,
因為我在未來看到以下【第1點的關鍵報告】→最重要!

【1】2025年開始有個xxxxxxxx將要解鎖!
【2】2022年建商蓋的房子在2025~2026陸續交屋!
【3】2020年自住客&置產客或口袋深的投資客購入的房子
→放5年房地合一稅20%+放6年自住免稅額400萬!

明確的暗示以上3點在2025年~2026年全台房價會再井噴!
→如果你運氣好,你將會看到我說的話得到驗證。

房價什麼時候最便宜?→過‧去‧都‧便‧宜!
我在台北市有繼承也有自己置產數間房,
矛盾的是『房價=身價』理論我不認同→因為只有一間房自住的可以不用往臉上貼金!
除非你擁有一間以上的房地產才有資格來談房價=身價這件小事。

昨天傍晚跟家人從我家的其中一間電梯大樓下樓,
在大安區忠孝復興站&忠孝敦化站附近的公園散步↓



































散步時經過了一間沒吃過的日式燒肉吃到飽便走了進去試試,
我們點的是888元的海陸極品雙享,加10%服務費是977元一人,
裡頭有生蠔&天使紅蝦&虎頭蝦&美國安格斯特選雪花牛&霜降松阪豬&蔥鹽牛舌等等...

而鄰桌分別坐了→隔壁桌2人,後面那桌擠了6人,前面的2桌分別都是4人4人,
他們年齡看起來都是20~30左右的上班族或是大學生,
我起身拿個飲料經過時觀察了鄰桌點的菜色,
這4桌點的居然都是1088元的夢幻海陸和牛饗宴,加10%服務費是1197元一人,
裡頭有廣島肥嫩大生蠔&北海道生食級干貝&極上澳洲和牛&西班牙伊比利豬
&美國極選老饕肋眼&法式金典羊排等等...

我語帶調侃的跟家人說:「我們吃得都沒有人家好耶~哈哈...
你看他們每位都這麼懂得挑高單價的食材吃,真享受!」

所以這帖內說的『房價=身價』理論,
以這16位懂得享受生活的上班族跟大學生來說,跟他們無關。

如果請哈哈台去訪問這16位平時會上PTT發言又懂得生活享受的上班族跟大學生
→【你希望房價長期走跌還是走漲呢?】,
他們多數肯定會頭頭是道的跟你說一堆巴拉巴拉巴拉@d^&*(#*%&(&#$#%,
→【當然是希望房價長期跌!我們才買得起】,
→【都是你們這些投資客跟建商跟有錢人跟置產客害的!】。


一邊一直喊居住正義,居住正義...
結果每位這麼懂得生活享受,嘴上還吃得那麼好這麼油,
居住正義沒有指可以讓你買房正義→買不起可以去租啊!。
我評0分的FQ不及格快改變→否則無法財富自由&我評100分的FQ已及格恭喜你→已走在人生勝利的大道上
siva01
第一張那間我同學家都更後 他家一樓的換了三間樓上。超爽的。
高門大屋
siva01 你懂耶~我家附近的正義國宅都更案【台北之星/Diamond Towers】,關鍵字未來每坪開價平均至少250萬元,可望挑戰身價最高都更宅的紀錄。預計今年下半年A、B兩棟共8個樓層要開新光三越了!
george306 wrote:
最近剛好也在想這個話題, 但我沒想到的是樓主提出的 "身價" 問題

這一點確實也很現實沒錯~

但不管怎麼看, 台灣的房地產永遠有個硬傷, 最大最糟糕的硬傷, 就是老舊的屋齡, 但永遠沒人願意去正視然後破釜沉舟的去解決這問題.




全世界只有台灣的房子老舊?
其他國家都是最近20年才有房子, 之前都住天橋嗎, 還是其他國家房子一律40年就拆?
當你在台北用3000萬賣掉老家40年公寓,然後.....
你會發現用3000萬也買不到老家公寓的地段與方便性。

我個人觀點,不管是走跌或走漲,
很多房子無法用對等的金額來換取相同的感受。

雖然房價漲了, 也買到不錯價格,面子上是賺了,
實際上花賺的錢再去買新房,有辦法用一樣的錢換到對等的地段+方便性嗎?

老家從300萬 漲了10倍到 3000萬, 然後3000萬能買到什麼?
蛋殼區或偏遠區的豪宅??? 這個我不要。
身價論是灌迷湯!!

每個人都會面臨換屋需求,
住了40、60年要換房,
就算不換,
小孩大了組織家庭也要出去自立門戶,
到時候又要被掠奪一次財富。

不過以目前情勢來看,
要跌還是很難。
我認識一個人,在早期房價便宜未飆漲時,他年輕辛勤工作,蓋了一間坪數不小,地點不錯的透天屋,因為收入不多,至年老了還是勤儉過日子,生活水準沒有改善,這就是典型的窮到只剩房子。
現在的人可沒這種機會,年輕時如果收入不夠高,再勤儉也不一定買得起好房子,能買到房子的也註定背負巨額長期房貸,以此看來,窮到只剩房子的人恐怕會越來越多。
kaod wrote:
今天房價就是有金融屬性,才有房價漲跌換房容易與否的問題
若房屋只是普通的消費品,能不能換房跟房屋本身一點關係也沒有

所以打房就應該是要抽掉房子的金融屬性
多項政策頻出,房地產市場迎鉅變,用何大招來抽掉房屋的金融屬性
這篇是對岸的文章, 說明了德日等國就是房子被抽掉了金融屬性
日本都會區房子房價仍高沒錯, 但鄉村的房子就便宜到爆
換言之都會區的高房價單純是因為供需問題而提高
而非被少數人所刻意炒高的
什麼人最怕房子被抽掉金融屬性呢?
當然就是這些少數人
所以他們要洗腦別人房子是不會跌的, 只會漲的
這樣他們才可以繼續炒房, 從中獲利
guest2000
說的好.
如果屋主有多間房子

那才叫身價


只有那一間賣了之後沒地方住的房子

那叫紙上富貴~
Randyhwa99 wrote:
大家安安,潛水許久。(恕刪)

你房子沒有賣掉, 那價格就跟壁紙一樣沒意義
你房子賣掉, 你也無法用當年的價格買到同地區, 你繼續買同地區你就沒有多那閒錢2000萬去買一堆iPhone, 除非你往便宜的地方搬, 但如果搬到便宜的地方就有一些東西需要妥協

所以事實上要靠房價增值來賺錢除非就是你有大於一間房或你願意事後搬去較便宜的地方, 不然那個漲價你只是看得到摸不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