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該努力實踐的居住正義

往限制房地產交易的方向著手,如何?

拉高交易稅,再加上區分出商用,住宅的差異,降低轉手率


像是交易就扣15~20%的基本稅率

持有1年內交易再加10%,每多持有一年降2%稅率

讓資金不要都流通在房地產,才會流到其他製造業,服務業上




台灣現在的經濟,水都集中流到一個名為"房地產"的大坑去

政府講在多每年經濟成長也沒啥用...

不改革? 就是像日本1990後一樣失落的20年...繼續朝向失落的30年前進
所以重點是要逼台北市找出國有地,拿來大量蓋社會住宅

我覺的可以廢松山機場,拿來蓋幾萬的社會住宅

廢了後,附近也解禁高度了,又可以重新都更了,增加供給量

廢松山機場,對面的軍營也可以搬走,又多了一大塊地

我相信台北市一定有地可以蓋

就看市政府捨不捨得而已

不要拿賣了可以比蓋社會住宅更有錢賺的話來搪塞
薪資沒漲根本不能拿來當房價高漲買不起的藉口,是政府縱容炒房
,不然就算薪資回到16年前,那房價如果也回到16年前就沒薪資不高的問題了...

mobile3803 wrote:
所以重點是要逼台北市...(恕刪)

可是我覺得松山機場對商務往來有很大的幫助說,以一國首都來說,或許還是要有一個機場比較適合?

不過未來桃園機場捷運蓋好?

或許也能考慮??

kweas2005 wrote:
薪資沒漲根本不能拿來...(恕刪)



+1

我也認同是政府的縱容
我二嫂二哥都是公務員
二人加起來十萬薪水也是嫌錢不夠用
所以矛起來投資房地產
公務員不能兼職 要怎麼賺更多錢
就只能基金、黃金、股票、房地產
而目前他們是選擇房地產
保值又較能確保獲利
社會氣氛都想靠炒房致富
沒人想打房
常常有一個打房政策還沒執行就被批鬥得半死
根本沒有人支持
蓋在偏遠處,賣的便宜,或是租的很便宜
有人要去住嗎?

bis0815 wrote:
蓋在偏遠處,賣的便宜...(恕刪)

城鄉發展失衡本就是該迫切解決的問題, 結果就跟貧富差距一樣只會越差越大.
炒作者也只是正好利用這一點去建立他們選房的必勝法則之一稱之為地段罷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打房價有點不切實際
就算有用
也不可能那麼快跌下來
就算跌了
也不是每個人都買得起
當然打房還是要打
我覺得最重要且急迫的是
立法保障租屋者的權益
我覺得比較實際
像德國就保護租屋者的權益
房東不能隨便漲價、不能亂趕房客、要負起修繕維修的責任等等
房客只要不想搬就可以一直住下去
甚至後代都可以一直住
這樣住的有保障
不必一天到晚擔心房租又上漲或是會被趕出去
有沒有能力買房子就不是當務之急
人就是這麼矛盾
看了很多會買得再貴還是會買
不會買的就算再便宜還是不會買
喜歡的總是買不起,便宜的總是不喜歡
嫌地點差,嫌機能不好,嫌學區不好,...
看到最後乾脆不買了,這種人很多,非常多
我就有這種親戚,比現居地好的物件多如牛毛
價格也相當合理,還是嫌地點不好,嫌東嫌西
卻沒有想過,每年只要颱風進來家裡就要來一次大翻修

居住正義??
我只認為貴的東西是給有錢人玩的
一般人眼光不要太高,總會找到你負擔得起的東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