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維持多年許久的1.xx%利息.
若提高個1~1.5xx%,加上原本的1.xx% , 讓利息變成3.xx% ,會有什麼結果.
1.利息從1.x% 變成 3.x%,等於當初原本買三間房子的投資客,變成要付六間房子的利息,原本五間房子的投資客,變成要付十間房子的利息,你說投資客會不會趕快脫手.
2.升息之後所帶來的影響,利息變高,有錢的人會考慮把多一些的錢放銀行,利息高,不適合投資房地產,房價自然受影響.
3.相對的也會有人因此而受重傷,面對剛買到高價房的族群,總價已經買了那麼高,成交後沒多久,利息卻還要翻倍,這怎麼受的了....
這只是舉例,不可能一次調升那麼多,但可以慢慢的調整,好抑制炒房的情況.
當然可能有人會說,口袋深的投資客,一樣不怕,但怕不怕是一回事,會影響炒房期間的成本與跌價後的事實,已經不是怕不怕的事情了.
若像現在這樣低利息時代,錢放銀行沒什麼利潤,當然炒房地產是最好的機會.只是炒到現在價格也真的也太離譜了.....
奢侈稅頂多只能影響炒短線的少數投資客,兩年,頂多出租,撐一下,撐過兩年搞不好房價還翻倍,奢侈稅有沒有顯著的效果,可想而知.
唯一能讓房價下跌的重刀就是升息,但該怎麼升,一次升多少,漲幅多寡,才不會重創剛買房的族群,這個就須要靠專業來衡量,也就是相關政府機關的職責,做不做,就看政府的作為了.
但搞不好該做這些事情的政府機關的人,也有很多房地產,怎麼可能希望下跌,大家說是不是阿?
就看著辦吧!
我也沒算過是不是真的這樣,10多年前台北市的房子房子比起今天是不怎麼貴的,也貸得不多,3年寬限期一到就差不多還完了.
(當初台中的岳母聽到台北市一間算是接近新成屋的三房,還不是全新的,要台直中一戶透天的價錢,也嚇一跳),
買完後大概4~5年內看到附近的房子偶有出售,價錢愈看愈氣.當時捷運淡水線還剛通車,結果房價還跌.
回到現在的時間點.以台北市來說,上面那40年的講法要修正一下,是64年.
說真的,把時間拉長到64年來看的話,這種繳完是不是自己的已經沒多大意義了.誰還管到64年以後的事.
這些年我和許多人一樣,想再買一間更大些,新些,地點好些的房子.
不過我從不敢想買了之後能再像這間一樣增值一倍.10~20年後來看,能不虧就不錯了.
還好我出社會早些,若是現在剛踏入社會,買房這事根本想都不會想,
尤其是台北市.房價漲了一倍,所有社會上的好缺都被中年人佔了,領這麼點錢要買這麼貴的房子,對30歲以下的年青人真的很不公平.
在台北市房價/房租比已經到64年的程度,那種貸款繳久了就是自己的說法,完全不適用了.
一間1500萬的房子,先繳個300萬,貸個1200萬,一個月要繳6萬
(分20年還,40年真的太可怕了,不少人職場生涯還沒40年,退休沒收入還在繳房貸!!!不要吧).
租房子只要2萬出頭,差太多了.
對沒基礎的年青人,若真買了房子,該想的不是繳完房子就是自己的這事情,而是怎麼撐過這20年.
johnny8123 wrote:
差別就在,租了四十年房子還是別人的,二千萬進別人口袋,但是付房貸四十年最後房子是自己的,二千萬回到自己口袋重點如果有家庭有什麼變掛,還有這間房子可以套現(不管到時是漲還是跌),想表達的是,一樣四十年要付那麼多錢,一個最後是二手空空,一個是至少還有間房子
2000萬的房子租金算3萬 (假設房租跟存款利率差不多1.5%)
1. 租40年 每月3萬
600萬定存銀行 不算複利 還是有每年9萬利息補貼 (每月7500)
實際花費等於 (3-0.75)x12x40=1080萬
2. 買房子的話 2000萬是現金價
若是貸款 600萬本金 貸1400萬 貸款利率2% ( 20年還清 (算快了吧)
總花費 600萬 + 每月7.0824萬x12x20=2299.776萬
3. 結論
買房加貸款要花2299萬 (湊整數算2300萬好了) 比租房1080萬多花了1220萬
租房還可再租1220/(3-0.75)/12=45年
原來買房花的錢可以租房85年~
租房還有600萬現金在手
買房子只剩85年的房子 還有多少價值?
之前我曾斡旋一間台北市的新成屋,近60坪+2個機械車位.是在台北市所謂的蛋白區.
當然蛋白區也不便宜了,但人總是想住間大點的,新一點的.自己的房子買10多年了,也舊了.
結果是沒買到,原因是我不願追高,和屋主的目標價差100萬.
100萬多不多呢?以這間房子當時的總價來說,比例是不高沒錯.屋主大概也覺得我是個不乾脆的人,差這麼"一點(註)"也不願加.
不爽加是主要原因.我在付斡旋時查了一下,一年多的新成屋,若我買的話是第4手,前面轉了3手,開價比當時預售抬了1500萬.當然我不可能用開價買.
後來仲介告訴我們,那間是以開價砍500萬成交,我因為多砍了100萬,沒買到.
也就是說,前3手過個水,平均每人賺333萬,扣個仲介費應該還有250萬.
看這情況實在不願追高,有點像我和3個陌生人同桌吃飯,大家吃飽走人,我一併買單.
這遊戲狠就狠在你不追,自然有人追高.跟著玩不甘心當傻瓜,不跟又買不到.
我反正有間不欠貸款的房子住,在捷運站邊,蠻方便的,不急,所以沒有追高的急需.
只能看他們表演,我的目的只是追求更好點的生活品質,不是沒得住或住不下.
但若是還沒買的,想自住的人,會如此痛恨這市場,以及縱容事情一再發生的無能政府,我完全可以瞭解.
註:曾有個仲介向我報一間房子,一週後再報一次,多報300萬.我很驚訝的問他怎麼回事,想不到他也很驚訝的說:"你覺得300萬有差嗎?才差這一點,你怎麼會計較這小錢呢?"
我只能說,仲介先生你好樣的,300萬說得像韓元一樣,口氣真不小,佩服.大概是一個月賣幾十間房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