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房地產十年後跌個30%也不奇怪

真的要房價下跌,最快的方式就是政府提高利息.
已經維持多年許久的1.xx%利息.
若提高個1~1.5xx%,加上原本的1.xx% , 讓利息變成3.xx% ,會有什麼結果.

1.利息從1.x% 變成 3.x%,等於當初原本買三間房子的投資客,變成要付六間房子的利息,原本五間房子的投資客,變成要付十間房子的利息,你說投資客會不會趕快脫手.

2.升息之後所帶來的影響,利息變高,有錢的人會考慮把多一些的錢放銀行,利息高,不適合投資房地產,房價自然受影響.

3.相對的也會有人因此而受重傷,面對剛買到高價房的族群,總價已經買了那麼高,成交後沒多久,利息卻還要翻倍,這怎麼受的了....

這只是舉例,不可能一次調升那麼多,但可以慢慢的調整,好抑制炒房的情況.
當然可能有人會說,口袋深的投資客,一樣不怕,但怕不怕是一回事,會影響炒房期間的成本與跌價後的事實,已經不是怕不怕的事情了.

若像現在這樣低利息時代,錢放銀行沒什麼利潤,當然炒房地產是最好的機會.只是炒到現在價格也真的也太離譜了.....

奢侈稅頂多只能影響炒短線的少數投資客,兩年,頂多出租,撐一下,撐過兩年搞不好房價還翻倍,奢侈稅有沒有顯著的效果,可想而知.

唯一能讓房價下跌的重刀就是升息,但該怎麼升,一次升多少,漲幅多寡,才不會重創剛買房的族群,這個就須要靠專業來衡量,也就是相關政府機關的職責,做不做,就看政府的作為了.

但搞不好該做這些事情的政府機關的人,也有很多房地產,怎麼可能希望下跌,大家說是不是阿?

就看著辦吧!

10多年前我剛結婚買房子時,我岳母就這麼告訴我.不過是說"20"年,繳完就是自己的了.那時出社會不到5年.
我也沒算過是不是真的這樣,10多年前台北市的房子房子比起今天是不怎麼貴的,也貸得不多,3年寬限期一到就差不多還完了.
(當初台中的岳母聽到台北市一間算是接近新成屋的三房,還不是全新的,要台直中一戶透天的價錢,也嚇一跳),
買完後大概4~5年內看到附近的房子偶有出售,價錢愈看愈氣.當時捷運淡水線還剛通車,結果房價還跌.

回到現在的時間點.以台北市來說,上面那40年的講法要修正一下,是64年.
說真的,把時間拉長到64年來看的話,這種繳完是不是自己的已經沒多大意義了.誰還管到64年以後的事.

這些年我和許多人一樣,想再買一間更大些,新些,地點好些的房子.
不過我從不敢想買了之後能再像這間一樣增值一倍.10~20年後來看,能不虧就不錯了.

還好我出社會早些,若是現在剛踏入社會,買房這事根本想都不會想,
尤其是台北市.房價漲了一倍,所有社會上的好缺都被中年人佔了,領這麼點錢要買這麼貴的房子,對30歲以下的年青人真的很不公平.


在台北市房價/房租比已經到64年的程度,那種貸款繳久了就是自己的說法,完全不適用了.
一間1500萬的房子,先繳個300萬,貸個1200萬,一個月要繳6萬
(分20年還,40年真的太可怕了,不少人職場生涯還沒40年,退休沒收入還在繳房貸!!!不要吧).
租房子只要2萬出頭,差太多了.
對沒基礎的年青人,若真買了房子,該想的不是繳完房子就是自己的這事情,而是怎麼撐過這20年.

johnny8123 wrote:
差別就在,租了四十年房子還是別人的,二千萬進別人口袋,但是付房貸四十年最後房子是自己的,二千萬回到自己口袋重點如果有家庭有什麼變掛,還有這間房子可以套現(不管到時是漲還是跌),想表達的是,一樣四十年要付那麼多錢,一個最後是二手空空,一個是至少還有間房子


2000萬的房子租金算3萬 (假設房租跟存款利率差不多1.5%)

1. 租40年 每月3萬

600萬定存銀行 不算複利 還是有每年9萬利息補貼 (每月7500)

實際花費等於 (3-0.75)x12x40=1080萬

2. 買房子的話 2000萬是現金價

若是貸款 600萬本金 貸1400萬 貸款利率2% ( 20年還清 (算快了吧)

總花費 600萬 + 每月7.0824萬x12x20=2299.776萬

3. 結論

買房加貸款要花2299萬 (湊整數算2300萬好了) 比租房1080萬多花了1220萬

租房還可再租1220/(3-0.75)/12=45年

原來買房花的錢可以租房85年~

租房還有600萬現金在手

買房子只剩85年的房子 還有多少價值?






年輕人有年輕人想法

20歲還年輕
可以等未來趨勢看怎麼變

但30幾40幾歲的人呢?
還在猜人口紅利,經濟局勢?

到時50幾歲真想買了
也差不多退休了
想跟銀行借錢還不一定借得到
Leica M240,21/1.4,28/1.4,35/1.4,50/0.95,90AA

統一木瓜牛奶 wrote:
現在兩千萬的房子 月租四萬 一年48萬,四十年有1960萬,大概可以租41年
房價會漲 租金也會漲,反之也相對的
現在的高房價跟永租相比,我可以住四十年的新房子也沒什麼不好
一個人買房子租人要四十幾年才能回收。。。那。。。。。。


兩千萬利息要好幾百萬,這樣算算不止四十幾年才能收回,

可能要五十幾年吧
KATOOD wrote:
如果你堅信你的看法 10年後會跌30%

那你現在不就很應該強力要求長輩把小公寓給賣了?反正你認為一定跌30%麻 不是嗎

那現在還放著幹嘛?放給他跌嗎?重點是你現在賣 你會便宜賣嗎?還是會想賣個好價?

你應該用實際行動去替你的觀點背書

不過我相信 如果你跟你長輩說 未來一定會跌30% 現在快脫手 你長輩應該會覺得你瘋了


回送你一句,自住客沒差

樓主又不是投資客,你看的是價格,炒房炒來炒去,

別人看的是需求

青康藏 wrote:
回送你一句,自住客沒...(恕刪)

沒錯,我只想背合理的二十年房貸,而不是成為投資者下的犧牲品
台灣也沒什麼優勢吸引外資投資,我們的房價都拼到世界前矛了,完全不划算,也不會是下個馬來西亞
在確信未來不會有太多渴望的時候,以後要接手房市的不正是要房子住的我們嗎?
在一個大前提下,未來還是看的到的
不信看看新建案會不會慢慢的掉,那些公共建設如果跳票的話,又會有什麼影響呢?
最有利的證明就是銀行有一堆呆帳,建商有一堆空屋,而投資客有的是一堆下訂等轉讓的預售屋
光建築面積慢慢的萎縮就代表一切了
先給你說聲讚
早點做理財規畫真的是好事。

想當年我二十出頭還在學校唸書,買房這件事離我還很遠、也沒對這些做投資理財過功課...
現在出社會忙了幾年,存了些錢想買房子了,也比以前貴了好幾百萬了。

現在買下去,和去年比起來... 根本就是把這一年來賺的所有薪水,全部送給了房市

投資客... 你們會有報應的
的確是.最狠的就是投資客,自住買不下去是人之常情,
之前我曾斡旋一間台北市的新成屋,近60坪+2個機械車位.是在台北市所謂的蛋白區.
當然蛋白區也不便宜了,但人總是想住間大點的,新一點的.自己的房子買10多年了,也舊了.
結果是沒買到,原因是我不願追高,和屋主的目標價差100萬.

100萬多不多呢?以這間房子當時的總價來說,比例是不高沒錯.屋主大概也覺得我是個不乾脆的人,差這麼"一點(註)"也不願加.
不爽加是主要原因.我在付斡旋時查了一下,一年多的新成屋,若我買的話是第4手,前面轉了3手,開價比當時預售抬了1500萬.當然我不可能用開價買.
後來仲介告訴我們,那間是以開價砍500萬成交,我因為多砍了100萬,沒買到.
也就是說,前3手過個水,平均每人賺333萬,扣個仲介費應該還有250萬.
看這情況實在不願追高,有點像我和3個陌生人同桌吃飯,大家吃飽走人,我一併買單.

這遊戲狠就狠在你不追,自然有人追高.跟著玩不甘心當傻瓜,不跟又買不到.
我反正有間不欠貸款的房子住,在捷運站邊,蠻方便的,不急,所以沒有追高的急需.
只能看他們表演,我的目的只是追求更好點的生活品質,不是沒得住或住不下.
但若是還沒買的,想自住的人,會如此痛恨這市場,以及縱容事情一再發生的無能政府,我完全可以瞭解.

註:曾有個仲介向我報一間房子,一週後再報一次,多報300萬.我很驚訝的問他怎麼回事,想不到他也很驚訝的說:"你覺得300萬有差嗎?才差這一點,你怎麼會計較這小錢呢?"
我只能說,仲介先生你好樣的,300萬說得像韓元一樣,口氣真不小,佩服.大概是一個月賣幾十間房子吧.

bugaaa wrote:
30坪房價500萬?...(恕刪)


我住的地方大概就是這樣

30坪舊公寓成交價約5~600萬

月租金則在1萬上下 小弟租的這間9千元 坪數接近30坪

會經常使用的物件 當然是買比租划算

如果是不常使用 租就比買划算

租還可以常常租新的 還不用負擔保養維修的費用

就算一輩子租房也沒什麼關係

除非你工作都不會換位子 也不會更換工作

那你買了 就很正確

如果考慮到會調動的工作 買房就需要考慮

最終還是回歸到一句話 看你的需求

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 老是有人把自己的價值觀套在別人身上

自以為正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