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藤椅工一年薪資,就可買一棟3樓透天厝!!!!!



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好像也這樣 , 能接受或是不能接受又能怎樣......

改變不了事實

blink_blink21 wrote:
35年前在中壢後站附近的新建30多坪公寓就要100出頭萬...(恕刪)


35年前剛好中美斷交,

我家買台北市羅斯福路二段五十實坪(商三土地持分20坪)十年公寓才一百萬,

我太太家也買附近全新一樓30坪公寓也才一百三十萬左右!
40年前勞動供給相對是缺乏的, 第一代的嬰兒潮剛要出社會, 人力當然貴, 那時的貨幣發行還是金本位, 市場上流通的貨幣侷限, 物價不會高!

現在剛好相反, 第二代嬰兒潮的孩子都上大學了, 正是勞動供給量的高峰, 22k 不是太意外! 物價高則是超寬鬆的資金造成的, 這暫時無解但不會惡化下去!

因為 勞動供給開始反轉了, 而且會衰退的很快, 不到5年退休的人會比加入職場的多!
資金寬鬆要看美元週期的進程, 美元不會一直維持弱勢, 當他回到強週期, 泡沫就會去的很乾淨, 房市會有難易置信的慘況, 這樣的循環一直都反覆發生!
當年我剛投資股市時, 民國80年前後, 當年的營建資產股可是股價驚人! 而後泡破破裂, 房價下來後, 當年的上市房地產公司幾乎全都下市, 東帝士, 新皆中....... 全都消滅!現在台股的營建公司跟當年都不是同一批!

應該會在看到當年的情境, 要一點耐心就是!
我現在一個月的薪水就可以買一間3樓透天厝.
只不過是紙糊的.
房市小牛 wrote:
35年前,一名藤椅師...(恕刪)


35年前的公務員約 1500元.
現在的公務員 50000就好了.物價 3X倍.房子也從28W->1000W..去比比看是不是差不多
但你的薪水可能沒他們成長的快就是了.別傷心

HappyDavid wrote:
35年前的整體薪資到底好不好,
最容易的就是回去問問自己爸媽或阿公阿媽,
看看那個時代有幾個人會抱怨自己買不起房?

早年因為每戶的小孩都比較多,
所以除了長子可以窩在家裡繼承家業外,
其它的小孩應該都要自己出去購屋成家立業,
那時候的青年人, 對購屋的需求絕對超過現代青年,
這些35年前的購屋族群,
包含高薪低薪各階層都有,
但是為什麼以前很少有人抱怨買不起房子???


以前中低薪的族群都怎麼買到房子的??
或許那些整天抱怨年輕人不長進的人可以出來解釋一下...)


因為35年前沒有網路和01,所以嘴砲少很多!

toocck wrote:
35年前的公務員約 ...(恕刪)



民國六十九年,國中小教師起薪已經提高為七四八○元、

公務員也增加到六五八○元、軍人約近七千五百元,

勞工等其他行業則為六一七五元,軍公教人員起薪從此高於勞工。


還不包括其他福利!

cobrawu wrote:
菸少抽幾包,手機少換幾隻,平板少換幾台,電影少看幾場,KTV少跑幾趟,搞不好很快就可以買房了。(恕刪)


然後錢都跑到房地產,消費緊縮~店家賺不到錢,不找上游叫貨,出貨量變少就無薪假,裁員,又更沒錢,更不敢花,整個都在惡性循環。
建商跟房仲當然希望大家賺的錢都不要花,全都去拿去買房子最好。

房市小牛 wrote:
35年前,一名藤椅師父的薪資竟然可以高達2萬5,
當時中壢3層透天厝才值28萬,



28萬????
35年前我家在羅斯福路五段買全新公寓五樓
大概40坪吧
頂樓還可以加蓋
當時買80萬,我媽去新店工廠做塑膠工,每個月七~八千
也就是塑膠工廠工人大概一百個月的薪水,可以買到當時市區最外圍的公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