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癡問題~正常情況下房子越老是不是應該越便宜?

如果是純住家非商用也許會有這種趨勢吧,但是如果是商業用途就另當別論了吧
TIGERAHOO wrote:
土地不變(地不怕火燒水淹)只要國號沒變應該不會減少變大消失

土地在不同區域會因為發展性有增減值


TIGERAHOO wrote:
為什麼新屋跟中古屋(40年的公寓或是20年的華廈),加加減減一坪沒有差多少錢?

ANS: 公設比 & 能負擔得起的總價範圍

以台北市實坪20坪的為例...
新成屋(35%,權狀30坪,每坪80萬,總價2400萬,一般人買不起)
中古大樓(20%,權狀25坪,每坪60萬,總價1500萬,少數勉強買得起)
老公寓(5%,權狀21坪,每坪50萬,總價1000萬,多數買得起)

疑問:新成屋80萬/坪,中古大樓60萬/坪,老公寓憑什麼值50萬/坪?
因為...
1.公設比:這不用說了吧,實際使用坪數有差異
2.能負擔得起的總價範圍:
因為新成屋、中古大樓多數人買不起(1500萬以上),
故多數買不起的人被迫只能買老公寓,老公寓需求因此提高,
1000~1500萬間的總價斷層,就都變成老公寓可發揮總價的空間,
因此老公寓就在多數能負擔得起的總價範圍下,單價自然就被拉高了。

第2點"能負擔得起的總價"是關鍵,但很多人不會發現;
其實撇開台北市...在總價不高的地區,
當新成屋/中古大樓總價若已落在一般人負擔得起的範圍下,老公寓的價差就會出現了。

Jemshon wrote:
因為管理階層孬種 不敢訂定法定房屋折舊率 所以才會有這種逆天的現象 ...(恕刪)


房屋鑑價一直都有算折舊率
漲價的是土地
及地段近捷運或鄰馬路等等的效益加成上去的
TIGERAHOO wrote:

正常情況下房子越老是不是應該越便宜?

...(恕刪)

房地有以下的三種功能:

1)遮蔽住所
2)抵押擔保(貸款)
3)商品買賣

只要是商品就會有炒作
k8 2021撞爛報廢 ; VW vento 1.8CL 01M...原汁未改-即將報廢
40坪舊公寓,土地15坪,公設0%,管理費0元,大四房
40坪二十年華廈,土地8坪,公設15%,管理費750元,大三房
40坪新大樓,土地5坪,公設33%,管理費2500元,小三房或2+1房
以台中太平來說
40年左右 2樓透天 持有地17坪 建34坪(2樓還是加蓋違建) 屋主開(1680萬) 屋主當年買地 一坪1千3百元
附近同一條路 全新3樓透天 持有的25坪 建75坪 建商開(1680萬) 建商買地 一坪十幾萬元

這個問題 要去問炒樓炒地集團投資客
如果是在太平的國家和時代..
除了公定古蹟之外..房子確實越老越不值錢..
只是..它不巧剛好座落在一塊值錢的地上..
錯誤的假設,當然得不到正確的答案!!

房屋現值=土地現值+目前房屋建造成本-建物折舊

不能用取得成本計算,否則,當初你200萬買的土地,現在漲到2000萬了,我大發慈悲的出300萬跟你買,你賣嗎??

TIGERAHOO wrote:
新房子=土地成本+...(恕刪)


越來越便宜的是建物不是土地.
主後1626年,有個歐洲探險者用一些東西向印第安人買下現在的美國曼哈頓,代價大概接近現在的24美金吧。

曼哈頓現在的房子很多都很老了,像是帝國大廈,二次大戰前蓋的,這樣老應該很不值錢了

所以應該有機會用24美金買下曼哈頓一大部分的房地產?買地皮順便送這些不值錢的大廈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