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GERAHOO wrote:
土地不變(地不怕火燒水淹)只要國號沒變應該不會減少變大消失
土地在不同區域會因為發展性有增減值
TIGERAHOO wrote:
為什麼新屋跟中古屋(40年的公寓或是20年的華廈),加加減減一坪沒有差多少錢?
ANS: 公設比 & 能負擔得起的總價範圍
以台北市實坪20坪的為例...
新成屋(35%,權狀30坪,每坪80萬,總價2400萬,一般人買不起)
中古大樓(20%,權狀25坪,每坪60萬,總價1500萬,少數勉強買得起)
老公寓(5%,權狀21坪,每坪50萬,總價1000萬,多數買得起)
疑問:新成屋80萬/坪,中古大樓60萬/坪,老公寓憑什麼值50萬/坪?
因為...
1.公設比:這不用說了吧,實際使用坪數有差異
2.能負擔得起的總價範圍:
因為新成屋、中古大樓多數人買不起(1500萬以上),
故多數買不起的人被迫只能買老公寓,老公寓需求因此提高,
1000~1500萬間的總價斷層,就都變成老公寓可發揮總價的空間,
因此老公寓就在多數能負擔得起的總價範圍下,單價自然就被拉高了。
第2點"能負擔得起的總價"是關鍵,但很多人不會發現;
其實撇開台北市...在總價不高的地區,
當新成屋/中古大樓總價若已落在一般人負擔得起的範圍下,老公寓的價差就會出現了。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