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炳立:2019年認虧保命年 壯士斷腕時候到了

2019-01-09 12:22經濟日報 記者游智文╱即時報導

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今(9)日表示,2019年是認虧保命年,有人說外資會來,「聽聽就好」,今年任性的賣盤會變成認命的賣盤,耐不住的賣盤將會湧出。

戴德梁行今日舉行2018市場回顧與2019房地產市場展望記者會,2018商用不動產表現亮眼,交易金額達996億元,為2012年以來新高,2018土地交易量達1,780億元,也是近六年新高,但顏炳立對房市前景仍不看好。

顏炳立表示,房地產市場在升息、少子化、稅制壓抑下,2019仍舊是「死死昏昏去」,市場賣壓重,買氣弱。

九合一後,韓流、藍圖,讓房市掀起一波熱潮,但那只是煙火不是柴火,不會燎原,別把煙火當太陽。

顏炳立表示,國內房市規模很小,是「貓的市場」,一個貓的市場,不會有老虎的雄風。以前房市熱,有人以為是老虎,但一冷下來,就現出貓的原形。同樣的,冷的市場,也不會有熱的產品,蛋白產品不該有蛋黃行情,玉蘭花的行情,再怎麼厲害也不可能賣到玫瑰花的價格。

顏炳立提到,現在房市是價格問題,他身在市場,深知冷暖,有魚無魚,一清二楚。房仲公會選出2019年房代表字是「亮」,但所有政策,只利自用不利投資,今年失望投資性買盤將含淚離場,大量籌碼等待有限的自用型資金,今年仍是撐與殺的盤,不會是亮。

顏炳立表示,肥咖條款下,台商回流,今年工業土地,辦公,自用住宅看好,但台商回流只是衝量,不會衝價。隨世界經濟趨緩,不利因素不增加,有能力的不買,想買的沒能力將更明顯。先覺者少賺先出,不知不覺虧錢不出就套住了。對賣方來說,壯士斷腕,時候到了。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3583106
-------------------------------------------------

買氣弱這3個字用在明年會更合適,今年賣壓增,明年買氣弱

少子化 wrote:
2019-01-09...(恕刪)

看空的經過原本高點2014年
在這3年交易量都不到30萬的低迷期早跑光了
現在大多是不死心的了

看多的不要賣 千萬不要賣 沒有人叫你賣的
賣了後 誰繼續繳20~30年的房屋地價稅
熱血貢獻國家呢

記得學國外 把實價計稅 空屋跟屯屋稅一起加進去
2022後 一定非常精采

瑞士人不買房子的故事
少子化 wrote:
2019-01-09...(恕刪)
法院都忙亂中,不要再說下去了!自住沒差呀!跌到斷頭就有差了
月幻星空 wrote:
看空的經過原本高點2...(恕刪)


2022年?為何要提到2022年,有什麼特別嗎?
月幻星空 wrote:
看空的經過原本高點2014年
在這3年交易量都不到30萬的低迷期早跑光了
現在大多是不死心的了

看多的不要賣 千萬不要賣 沒有人叫你賣的
賣了後 誰繼續繳20~30年的房屋地價稅
熱血貢獻國家呢

記得學國外 把實價計稅 空屋跟屯屋稅一起加進去
2022後 一定非常精采

瑞士人不買房子的故事


你想太多了,,,跟你的ID一樣,,,幻想的空空
瑞士人繳稅多少,你繳稅多少

你如果相信這個你就完蛋了。請問房東是誰,誰在買房子出租,所以房東都是白痴,房客都是天才。
除非政府全部收回去當房東,,就變共產黨來分配房子

過去,德國的租房市場穩定、租金相對低廉(房租佔每月稅後所得約18~24%之間)、並擁有完善法規保障住房品質與房客權益,讓人們樂於租屋而不必自行購屋。這在近年來不時成為台灣媒體口中借鏡的典範。

但是就在台灣輿論還帶著時差,稱羨德國過去式的同時,這個租房市場的典範卻已在快速地崩潰中。

自2010年始,德國房市遭遇史無前例的熱錢轟炸,投機嚴重、租金暴漲、供需分配失能,並造成一連串嚴重的社會效應,至今還無法有效控制住。這場突如其來的轉變,讓德國政府完全措手不及。

因為,直到2000年代初,德國各大城市的都市計畫都仍預估居民人數將負成長,並著手縮減建案、拆除老屋。此外,為了挽救債臺高築的財政,各地方政府將大批公有社會住宅變賣給投資客。全國社會住宅的數目因而從1990年的287萬戶,一路下砍到2016年的124萬戶,預估2018年還會繼續賣到剩下115萬戶。這意味著平價房源的緊縮,並且開啟了大規模房市投機的契機。

與此同時,歐洲央行在金融危機之後實施的低利率政策,誘發了房市投機。歷經金融危機所釋放出來的國際熱錢,更在德國房市身上看到了完美的投資標的:這個歐盟龍頭國家的經濟體質穩健,在危機已成為日常的金融市場裡,本身就是個優秀的避風港。並且,德國房市還具備多項完美的背景條件,有潛力讓投機客大撈一筆:

由於嚴格的法規限制,在德國變更建地與申請建照的過程相當繁瑣困難,使得各都會區普遍存在建地不足與增建緩慢的問題。當租房的需求緊繃時,上述問題就搖身一變成為炒房的利多因素。況且,德國當時房租平均每坪不到台幣700元,對投機客來說,簡直就是夢幻般的「新興市場」。

天時地利人和下,這個老牌的租屋者國度正式開啟了「瘋狂房租」

當前的德國租屋市場中,平價住宅(bezahlbare Wohnung)早已成為稀缺物件。德國對平價住宅的定義是:房租不超過每戶每月稅後收入的30%。若以此為標準,當前德國租屋市場中平價住宅的比例平均只有27%。而在柏林、漢堡、慕尼黑、科隆等熱門都市,平價住宅的比例毫無懸念地降到10%左右,甚至在耶拿只有6%。

諷刺的是,正是由於德國法規的完備與長期以來對住宅品質的控管,維持了一定的房租水準。即使是讓德國租屋族大為搖頭的物件,通常也都符合一定的通風、採光、公設比與居住密度的標準。也就是說,在德國不太可能找到台灣租屋族所熟悉的違法加蓋、過度隔間、甚至陽台改裝雅房等「因應市場需求」、居住條件無下限的廉價克難方案。

在過度競爭的市場中,德國租屋族往往別無選擇,不得不妥協接受過高的房租,以求早早結束找房的煎熬,如此無異於飲鴆止渴。在租屋族比例如此之高的德國,這個現象無疑地意味著——社會貧窮化的風險正以史無前例的規模遽然上升。

肥美的獲利潛力必然促發創新。面對堪稱世界上最強大的租屋權益保障,這群新房東們也相應地展現出驚人的魄力與對策。這套對策有個相當專業的名稱:「房客管理」(Mieter-Management),或稱作「去租化」(Entmietung)。說得直白一點,就是讓房客「被自願解約」的專業技術。其SOP如下:
最著名的例子是住商德意志安寧頓(Deutsche Annington,現已更名為Vonovia;雖然叫「德意志」,但事實上是英商安寧頓的關係企業),其所持有或管理的住宅超過35萬戶,規模全國最大,同時也最為惡名昭彰。房客經常要面對垃圾凌亂、雜草叢生的公共區域、漏水的天花板、故障的電梯、嚴重發霉的牆壁、以及不理不睬的客服。

甚至有其他誇張的案例:一位行動不便的87歲獨居老婦,因住商遲遲不願修理電梯,就這樣被困在自家長達一個月。
其最大的漏洞是,立法者為了避免遏阻到必要的住房投資,將新建住宅和經過大規模整修(即整修費用必須高於30%建物價值)的住宅,排除在限漲的適用範圍之外。結果造成尷尬的局面:一般個人房東通常無力也無意願進行大規模整修,但未達30%門檻的小規模整修支出又無法靠調整租金來平衡,所以往往把房子放著擺爛;而對於大型住商財團盛行「去租化、大規模整修或重建、哄抬價格」的投機三部曲手法,房租煞車卻又完全莫可奈何。

面對「瘋狂房租」的捲襲,德國聯邦政府直到2015年6月才拿出具體對策——「房租煞車」(Mietpreisbremse)。這套新法對現有房租的漲幅、調漲週期都做了一系列的限制。且規定在舊房客解約後、房屋再次出租時,房租漲幅不得高於該區租金水平的10%。但是目前在德國超過12,000個市鎮級行政區中,只有313個地區引入房租煞車政策。

這項被當時的聯邦司法部長海科.馬斯(Heiko Maas)信心滿滿地宣布為「里程碑」的對策,實施至今被證實為跛腳法規。

其最大的漏洞是,立法者為了避免遏阻到必要的住房投資,將新建住宅和經過大規模整修(即整修費用必須高於30%建物價值)的住宅,排除在限漲的適用範圍之外。結果造成尷尬的局面:一般個人房東通常無力也無意願進行大規模整修,但未達30%門檻的小規模整修支出又無法靠調整租金來平衡,所以往往把房子放著擺爛;而對於大型住商財團盛行「去租化、大規模整修或重建、哄抬價格」的投機三部曲手法,房租煞車卻又完全莫可奈何。

並且,至今租屋族對這項新法的細節與適用情況普遍仍不熟悉,房東與仲介因而常利用資訊不對等來誤導房客。德國公視(ARD / ZDF)記者維爾納(Renate Werner)曾喬裝成房客在科隆看屋,發現房東開出超過法定上限的租金價碼,幾乎是市場常態。隱藏式攝影機就拍下了記者當場拿出法規質疑房租違法時,房東和仲介斬釘截鐵地告訴她:

房租煞車不適用本物件——這裡是科隆!租金就是這樣,妳不爽就不要租。


所以台灣人果然是世界最聰明的民族,洞燭先機,沒有之一
德國人瑞士人都是豬腦袋
不要再相信傻子空空的話
這個渣渣,先把京華城賣掉在來高談闊論吧
少子化 wrote:
2019-01-09...(恕刪)
身為空頭總司令,手上京華城先說服業主認虧脫手吧😂😂😂
台灣每年都選舉每年都說會跌
撐住幾年了????
喊了幾年了????

房地產業者表示,「京華城」標售案多數鑑價報告金額落在「270至280億元」,少部分估價到300億元。

他也是去年賣高從380億喊了半年沒人出手,就算今年上半年拍300億也比市場合理價270億高,自己先斷腕到200億再來説服人吧。




少子化 wrote:



〈財經週報-財...(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