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2022 年 MOA 展覽裡把玩了 GHK Glock Gen5 MOS (Modular Optic System) 樣品槍, 與之前上市的 Glock 17 Gen3 一樣非常期待, 尤其 Gen5 改善了扳機扣壓過大, 行程不夠線性難以習慣的擊發點, 還有最大的問題: 調整 Hop-up 竟然需要麻煩到拆下滑套與外槍管, 才能轉動調節旋鈕, 在 Gen5 都獲得改善, 當然 Gen3 的老玩家也是有 GHK 後續推出的線性扳機套件得以改善 Gen3 扳機行程, Gen5 更是加上 MOS 支援, 讓玩家可以選擇在滑套上安裝小型內紅點, 增加瞄準速度。
GHK Glock 17 Gen5 MOS 在今年下半年開始上市販售, 我卻沒有第一時間入手, 主要是滑套問題...GHK 改用了鋁合金滑套, 雖然可以大幅壓低售價, 不過那份量感就無法再現, 鋁合金滑套也用了 CERAKOTE (陶瓷烤漆), 外觀雖美但卻難以踏過自己心裡的關卡: 鋼製滑套該不會要以套件方式販售吧? 要被 GHK 與第三方改套廠商剝皮兩次...於是就這麼遺忘了 Glock 17 Gen5, 直到零售店開始販售鋼製滑套的成槍, 心裡的關卡似乎打開了, 決定去槍店逛逛, 與店家了解之後才知道, 其實 GHK Glock 17 Gen5 鋼製滑套組合雖掛名 BFA 品牌販售, 檯面下還是 GHK, 也就是鋼製滑套版本仍是 GHK 官方商品, 於是拎了一把 GHK Glock 17 Gen5 鋼製滑套版回家, 也才有本次的開箱。
- Glock 17 Gen3
- Glock 17 Gen4
- Glock 17 Gen5
再次讓大家了解 Glock 17 實銃各世代的區別, 1999年 Gen3 為常見構型, Gen4 修改握把花紋, 並加上可更換的握把片, Gen5 再對內外部零件改良, 外觀明顯的取消手指凹槽, 滑套上只有 Gen4, Gen5 構型會特別標示

鋼製滑套版 GHK Glock 17 Gen5, 雖然外包裝盒有貼上"CERAKOTE"的貼紙, 但鋼滑套並沒有施作 CERAKOTE 處理喔, 只是沿用了鋁合金滑套版本的盒子, 那要怎麼區別這兩種版本? 除了全槍重量不同之外, 價格也差了一大截

二次開箱(笑), 買槍一定要在店內試射看看, 確認動作正常! 店家一樣提供了一罐潤滑矽油, 其他槍店有沒有送這我就不知道了


包裝內容: GHK Glock 17 Gen5 MOS 本體, 填彈器一個, 使用說明書, 六角板手與星型板手用於Hop-up調整, 滑套 MOS 座外蓋拆卸工具

如同之前的 GHK Glock 17 Gen3, 新推出的 Gen5 一樣有店家額外的 GHK 手槍使用注意事項, 例如彈匣只要灌氣3秒鐘即可

第一眼令人讚嘆的就是 Gen5 塑料下槍身, 不像 Gen3 那樣有光澤, 個人非常喜愛 Gen5 的塑料處理, 並且升級 Gen3 的使用手感

還是鋼製滑套最對味(?!) Glock 17 這個經典手槍系列外型讓人一眼就認出它, 在 Gen3 與 Gen5 最大的差異就是取消握把肋條, 無論手掌大小, 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握槍方法不受到肋條干涉

Gen4, Gen5 才有的世代刻印, 滑套前後均有幫助上膛的止滑紋路

握把止滑紋路改為顆粒狀, 融入下槍身設計使得 Gen5 格外洗鍊

Umarex 的 Glock 商標授權

序號位置沒變, 只是這個分模線...也太明顯

接著看槍面左側, 加上了滑套釋放鈕, 對慣用左手射擊的玩家來說非常便利, 當然彈匣卡榫也能換到左側

比較妙的是滑套與槍管批號跟之前的 Glock 17 Gen3 沿用

與 Gen3 一樣, 握把沒有仿真刻印

彈匣底板前端延長, 倒是 Gen3 的彈匣也能用, 外觀看起來有點不匹配

實際發射BB彈的內管, 全黑表面處理, 不會看到閃亮亮的銅色, 擬真度加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滑套固定卡榫有加長, 拆卸更加省力, Gen3 的滑套固定卡榫非常難以扳下進行滑套拆裝

滑套尾端有兩個星狀螺絲, 這是 MOS 座的蓋板

如果想安裝光學瞄具, 例如 Trijicon RMR, GHK 有額外販售轉換板選購品, 支援多種規格光學瞄具孔位, 我習慣手槍使用鐵瞄, 所以就不動它了

相較 Gen3, Gen5 的槍管刻印花樣多了不少, 看得懂的只有 9x19 (9x19公釐帕拉貝倫彈), 還好不是 6mm

最簡單的鐵瞄, 實際上是塑料啦, 想要換裝 Glock 原廠準星與瞻孔的話可以直上

GHK Glock 17 Gen5 改進了 Hop-up 調整方式, 拉開滑套使用隨槍付的六角板手插入位於槍膛右上角的調整孔轉動, 逆時鐘方向為加強, 順時鐘方向為減弱 Hop-up 效果

彈匣通用 Gen3 彈匣, 一樣支援左右兩側安裝的彈匣卡榫

非常大顆的瓦斯氣閥, 帶動重量不凡的鋼製滑套就靠它了

同樣是鋁合金材質, 非常輕量, 與其他家 Glock 17 的亞鉛材質彈匣在重量與質感都有優勢

隱藏在底板的瓦斯注入口

維持 Gen3 以來的作風, 無窗式彈匣, 看不到BB彈數量

GHK Glock 17 Gen5 將成為我每週活動的好幫手了, 雖然通用 Gen3 彈匣, 但是好想繼續買些 Gen5 樣式的彈匣搭配, 槍打不準沒關係, 但是槍要夠帥

再來嘗試分解滑套, 固定卡榫的改進真是到位啊, 很省力的就卸下滑套

雙重結構的滑套覆進簧, 這與 Gen3 不相容

拆出外管與內管

這裡就是調整 Hop-up 的位置, 實際上是不需要拆滑套就能調整的

來看看新版 Hop-up 調整方式, 原來是靠內六角螺絲帶動原色金屬片

隨著這金屬片的推移, 會壓下實際作用於 Hop-up 壓點的黑色金屬桿, 不曉得 Gen3 是否能用 Gen5 的內管與 Hop-up 總成?

大型汽缸與浮動嘴, 手推有點阻礙感, 可以上點矽油潤滑

塑料包覆金屬滑套導軌製作下槍身方式不變, 非常穩固, 這也是沒有第三方塑料下槍身零件能買的關係吧

雖說是線性扳機, 與 Gen3 的扳機比較, 雖然"線性"化行程許多, 但還是有擊發前的障壁過大的感覺

滑套固定卡榫的長度改進實在加分, 省去額外替換零件的錢了, 我的 Gen3 就是為了解決滑套固定卡榫難用問題, 還花錢去買這一小片金屬卡榫替換品...

Glock 17 是我除了 M1911 型手槍之外最愛的構型, 外觀簡單卻造型洗鍊, 沒有奇怪的稜角, 握持舒適, 以80年代的時間來看造型前衛, 至今仍是經典手槍款式

GHK 的 Glock 17 Gen5 推出也是等待許久, 能一步到位入手十分划算, 幾乎不需要額外的改裝部品

手槍滑套的光學瞄具逐漸被軍警廣泛採用, MOS 的支援更是讓 Glock 17 Gen5 在現代手槍再次立於不敗之地

與前輩 GHK Glock Gen3 合照(左: Gen3, 右: Gen5)

Gen3 或 Gen5? 我都要!


令人期待 GHK 在 Glock 這個構型上還有什麼樣的新商品? Glock 19 與 Glock 19X / Glock 45? 雖然 Glock 在空氣軟槍已經是爛大街題材, 我仍然喜愛 GHK 對 Glock 的詮釋角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