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dyside wrote:這意思是就算起點終點...(恕刪) 我的意思是,就是因為目的地不是捷運站,所以大部分有車的還是傾向自己騎車去...一個大城市,捷運系統是必須的存在,或許應該向台北那樣,停車多收一點之類的...
Charles. wrote:我的意思是,就是因為...(恕刪) 那短期會引起民怨的我個人以為高雄交通建設發展可以考慮這樣短期1.加強違規拖吊...(包含機車)2.建立公車的時刻表..國外好向公車有時刻表..至少我去的那地方有..你可以知道何時該出發等公車中長期1.環狀線蓋好2.鐵路捷運化且地下化3.配合捷運台鐵規劃公車路線以及增加班次最後就是增加汽機車持有以及停車成本...我猜如果好好做...要10年吧不過以一個城市建設來說..10年真的很短
Shadyside wrote:如果高捷不是用BO...(恕刪) 台北捷運並不是BOT,也是蓋得起來只能說,如果不是BOT,應該會好幾年後才開始動工不過,BOT的方式,造就了台灣工程品質最佳的捷運系統,這是我個人的看法給高捷工程團隊拍拍手
Shadyside wrote:那短期會引起民怨的我...(恕刪) 等等...公車沒有時刻表的嗎?(我沒坐過)短期確實會有民怨,但早晚會走上這條路的...官員不是最愛說"長痛不如短痛"?高捷我幾乎每天都會搭到...
Charles. wrote:等等...公車沒有時...(恕刪) 時刻表是類似火車那樣也就是說 你可以預計搭車與出門得時間高雄目前公車是降的他只說大概XX分鐘一班可是沒有確切的時刻表...我搭接駁車是很快(我現在很少搭非接駁的公車)在我古老的記憶裡...那些老公車說啥20~30分鐘一班是騙人的我等過一小時來兩班的如果有時刻表就可以按照時間申訴了高雄目前不能加收停車費原因是大眾交通建設還有帶改善而且取締違規才是現階段重點...一堆亂停的機車跟並排的汽車等到違規都取締了..交通建設也有雛型...那就是名正言順了另外高雄跟台北的資源是不一樣的..所以我認為沒有用BOT的方是唬人...是永遠蓋不起來的
Shadyside wrote:哈如果10年後高捷可...(恕刪) 高捷42km 高運量規格 通車後一年平均每日12萬台北捷運 2000年6月左右 當時高運量系統僅約50km淡水-新店/南勢角 龍山寺-市政府(這一段1999年底才通 上路後總運量立即翻兩倍)不過每日運量就接近60萬了(僅高運量部份,而木柵線約8萬)http://tinyurl.com/5p2att所以42km 12萬 v.s 50km 60萬 代表什麼?代表要塞得像台北那樣 這種捷運系統才能發揮夠大的效益尤其是在台灣機車遍佈的環境之下 更別說高雄那種連開車都還ok的地方此外也誠如前文有人提到的 地鐵系統是很燒錢的連紐約那麼龐大都會虧損 369km 450萬人也因為如此 像倫敦地鐵就有一些營運不佳的路線或車站被廢除那些荒廢的車站現在還是一些鬼故事的題材呢高捷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原本高雄就已經算很完備的公路系統 這點很像洛杉磯台北的公路系統是很破碎無章法外加山區河川切割所以一堆塞車象限而且高雄本身範圍並不大 像過了楠梓區之後就是橋頭"鄉"了 鳳山市過去是大寮"鄉"很明顯代表的是整體都會區外圍人口並不多在市區內擁塞情況並不嚴重 外部郊區通勤進城的人數又薄弱的情況下高捷的虧損成了必然的情況 尤其是橘線和左營以北的路線 真的很誇張也打破過往捷運=繁榮的錯誤迷信捷運的觀念不過這樣的虧損 政府是否買單或者該由誰負責 就成了政治問題但只想回應很多人說的十年後 幾個線索供參考1.目前台灣人口成長率 2.未來經濟成長率的展望 3.大高雄地區的人口遷入遷出情況 尤其對比中北部這樣大概就能猜出 十年之後 高捷運量會是怎樣情況
Shadyside wrote:在倫敦的這種情況下機車都贏了我想不到如果有人說 因為機車很方便...所以捷運不用蓋的理由耶 機車雖然快,但一定有其他因素讓倫敦人不想騎機車如 Road tax, 停車問題, 天氣問題...在倫敦1區2區真的很少看到機車就算用Oyster card,一天跑下來也是貴得嚇人,但倫敦人還是很依賴tube 的不然你看上次倫敦地鐵大罷工,倫敦交通亂成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