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mobil01 wrote:所以說你在高雄上班都...(恕刪) 我看我打的中文對你來說 很深奧你仔細看一下我第一篇文章高捷我常常搭 尤其是我現在因為小孩關係必須在長期待在台灣而中國只能在月初跟月底利用3天的時間去看帳跟發工資..發貨款這樣你懂了嗎?
lee_888 wrote:我看我打的中文對你來...(恕刪) 看你的口氣...你是老闆呀...失敬失敬...有沒打算把大陸的事業搬回高雄,創造高雄的就業機會呀...對了"打工仔"是大陸用詞還是指台灣的"part-time job",因為台灣人說"full-time job" 不會用"打工"這名詞耶
比強 wrote:這就是高雄的悲哀啦~...(恕刪) 也許卅歲以下的年青人,很難體會到民國七八十年代,台灣經濟快速成長的感覺,當年我在台北找報社雜誌社工作(投一封至少都有三個缺),出差費雖然不多,每次南下也都是公帳坐復興班機(高鐡尚未興建,北捷正處在馬特拉的困境中),坐到後來看到飛機會怕(一年坐大概卅幾次,有一次還是在華航大園空難後兩天,高雄飛台北,經過桃園上空還一直打雷),當年耕讀園算是時尚玩意,兩個人去喝個小茶,吃幾盤點心,結帳一千元(高雄大順店),當時高雄沒有任何新的重大硬體,純粹就是呈現大量勞工辛苦之餘,吃吃喝喝不手軟的繁榮感覺。 若要說高雄的硬體來的太晚,錯過高雄勞工都巿黃金期,倒不如說當年政府的定位及心態,以及高雄在地台商的本領也只有到此,無力將高雄改造成資本或技術密集的科技工業城,在官商都不作為前提下,光憑佔人口組成百分之七十的勞工(一大群人還是沒錢,大家都要效法小本創業,去開小店擺攤子,只變成今天倒東家,明天倒西家,輪流變窮),在沒有大量工作機會,或者說工作專長都無法符合時代產業需求下,只有不甘心的淪落底層,而且這個現象正向台灣北方擴大,或者說八八水災正好揭開台灣新貧時代的序曲(有能力跨走兩岸又能持續生財,不只是找工作者,仍為少數)
高捷蓋的很好,遲早也要蓋的,不如趕快蓋早蓋可以讓民眾早點開始習慣大眾交通,並且培養環保觀念以後有錢可是買不到乾淨的地球所以只要對未來有幫助,現在花再多錢都沒關係還有我是台北人,我不高級,也沒認為XX人就是鄉下人不要把我們每個當成妖怪混血法務長 wrote:因為我們都被高級台北人視為鄉下人
不知道為什麼一堆人覺得高雄人口不足不適合蓋捷運高雄市人口破150萬 大高雄都會人口約270萬大溫哥華市人口190萬 捷運線三條釜山市 人口360萬 捷運線二條西雅圖人口55萬 也有一條哥本哈根180萬京都140萬還有....比高雄都會區人口還少 卻比高雄早蓋好地鐵/捷運的都市 還蠻多的
yobi25 wrote:比高雄都會區人口還少 卻比高雄早蓋好地鐵/捷運的都市 還蠻多的 大家都跟著媒體起舞 想不到建設的本質建設就是要人民有更多的方便性增設交通運輸設施而虧損的城市 不是只有高雄這一個而是全世界都有大家吵著 該不該給高雄人捷運?? 真的很奇怪...感覺高雄是個化外之地 給高雄人捷運是種浪費就跟買台車給猴子開 猴子不開拿來當裝飾遮雨這樣是嗎??高雄不配有捷運?? 已經有的東西不用在說什麼該不該有提一點有建設性的建議 改如何改善使用捷運的方式 比較對吧至於南北差異 台灣就這一丁點大 沒啥好吵的喜歡住那就住那 沒人強迫 看自己喜歡那一種生活形態已經是事實的東西也不用多爭執50樓 85樓 都是高雄比台北先建設的101在台北是台灣最高 高雄學不起但台北高雄的比較點不是這台北是台北 高雄是高雄高雄的飛快進步與改變 是高雄人要高興的但高雄該成為如何的城市 才是高雄人要體認的不然這些進步與改變也只是表徵性的建設 不代表真正的好別用台北思維來看全世界 世界不是只有台北
真奇怪,最近為什麼這類南北的文章越來越多....有人說是高雄人自卑? 我覺得相反吧!現在高雄的好是住高雄就知道,台北不過工作多而已,有什麼好說嘴的可能是最近高雄越變越好,一堆人眼紅吧...說真的台北人真的享受過生活嗎????????食衣住行哪點比台北以外的城市好?光住跟行就覺得台北人是全台灣花最多錢,然後住得最爛,交通品質最爛,生活品質最爛的城市套句電腦業界常用語,台北的C/P非常低...交通方便又如何,光座車就塞得跟什麼一樣,座高捷就整個很舒服,更不要說開車跟騎車的感覺....一堆人擠在一個小小的城市,然後只能比誰有錢、誰比較光鮮亮麗,整天都活在比較中....其實滿同情台北人的,窮得只剩錢而已...說高雄不好的,有空來高雄看看,光是座在中央公園喝杯咖啡,就可以感覺什麼叫做生活而且台北的繁榮很多是靠高雄重工業污染犧牲來的好嗎...高雄有山、有河、有海、有湖,天氣又好而且高雄人又非常熱情...有幾個城市能像高雄環境這麼好....如果不是長期被汙染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