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為何比台灣地方小的沖繩都有歷史留下來,而台灣卻沒有?

gorillaz06 wrote:
說真的.....沒留下來也不錯= =

因為我以前國高中的時候最討厭看的一本課本就是台灣史.....

薄薄一本~年代又分的超近

隔沒幾年就一堆雞毛蒜皮的事情要背
...(恕刪)


妳討厭的是考試方式,不是台灣歷史..歷史是有感情的..居住在這個地方的人才有體會的。

嘖...兩位大大拜託...這篇討論還不錯的不要又讓他被鎖文了

千年之夢 wrote:
妳討厭的是考試方式,...(恕刪)


我可沒有...

有的人舉證不能阿.....

談史...胸中無半點墨...

卻又無法說他人謬誤......
hk127413 wrote:
所以你是有大中國思想...(恕刪)



反正最後你們都是用戴帽子方式來掩飾自已的無知,

看多了也麻痺了,

大中國也吧,

大台灣也好,

嘴炮而以

想討論就來吧,何必勒,真的有點真才實學怕什麼?看著勒
永利 wrote:
反正最後你們都是用戴...(恕刪)


少來....

那我引用錯的哪?........

告訴我吧.........

哈哈


hk127413 wrote:
這個就是你自己在解釋...(恕刪)


鄭經《悲中原未複》

胡虜腥塵遍九州,忠臣義士懷悲愁。既無博浪子房擊,須效中流祖逖舟。故國山河盡變色,舊京宮闕化成丘。復仇雪恥知何日,不斬樓蘭誓不休。

鄭經《和康甫應天討虜大海出師》

薄出西征駕戰舟,長歌擊楫濟中流。國家元運今朝複,胡虜妖氛一旦收。萬姓歡呼恢漢室,孤臣喜得見神州。十年遵養因時動,壯士何辭櫛沐秋。

————————————————————————————————
前面我也有稍微複製了一下鄭經的晚年,現在在貼下他的詩。
不管鄭經是想另立王朝、稱王稱帝也罷,或有意投降,但是從他的言行都不會把清朝統治下的疆土當成外國、
攻擊清軍是恢復漢家天下的行為,而不是干涉他國內政。
鄭經如是,當時的臺灣漢人如是。
如在中國抗日時期,仍稱得上是抗日英雄。
林度財 wrote:
鄭經《悲中原未複》 ...(恕刪)


實際上.....

這個四庫全書有說過...

自海上用兵以來,朝廷屢下招撫之令,而議終不成,皆由封疆諸臣執泥削髮登岸,彼此齟齬。台灣本非中國版籍.....

這個是誰說的?......

康熙....

清到這裡..都要鄭氏當藩屬阿......

在一個事證...

鄭經退守台灣後,建立東寧王國,自稱「東寧建國,別立乾坤」.....

國學怎麼解釋別立乾坤?.......

鄭經更說過.....東寧遠在海外,非居版圖之中,王侯之貴,吾自所有,衣冠之盛,不輸中土。

這一段...不需要翻譯吧?........

所以這兩者的看法...

雷同在哪?.....

清 我也不把你當本國人看...所以我希望你當藩屬..

鄭氏 我也不把清當做宗主國...誰裡你阿

各過各的...
膜拜摩必爾 wrote:
其實最想了解的是荷蘭...(恕刪)


日治的時候,移川子之藏有調查過一些有關原住民的遷移史,
有興去的話,去找「高砂族所屬系統之研究」這本書,只是是日文的~

再者,若有興趣去瞭解原住民的歷史的話,請去找人類學系的研究,而不是歷史系的研究~

你家在埔里,也有可能有布農或劭族的喔~


-------------------------------------------

整個討論串:

歷史果然只是論述而已阿~
千年之夢 wrote:
歷史是有感情的..居住在這個地方的人才有體會的。...(恕刪)


感謝各位段時間之內就提出大量的文獻資料讓人大開眼界
但就算是台灣通史也只是以漢人的立場來寫的

那以原住民的立場怎看所處的這裡呢?
當時的人是怎形容玉山的 怎形容合歡山的?
各族之間誰的歌聲好聽
惠來 曲冰 十三行 等遺址是怎樣的地方
像英國巨石陣用的嗎?
中研院 WIKI
泰雅語 泰雅語2
人腦會忘..雕刻不見得每個人都看得懂
沒有文字明確說明是遺憾的地方
hk127413 wrote:
說我掰?.........(恕刪)




好懷念阿~~高中時有讀過也有背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