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是: 發獎金 年薪取代月薪樓主標題卻是: 主計處說平均年薪百萬??不過OK啦, 有學記者加了問號.新聞原文也沒提到年薪百萬啊, 不知道為什麼樓主要加味, 還有一堆人跟著起哄...也難怪台灣的新聞節目的標題越來越有爆炸性, 因為國人愛看嘛..新聞原文截取如下:主計處資料指出,一月「平均薪資」八萬兩千四百五十六元,創下歷史新高,但「經常性薪資」卻只有三萬六千七百廿八元,不僅低於去年十二月的三萬六千七百卅七元,也僅比去年一月略增百分之一點三二,相當於加薪四百七十八元。
草本野 wrote:主計處資料指出,一月「平均薪資」八萬兩千四百五十六元,創下歷史新高,但「經常性薪資」卻只有三萬六千七百廿八元,不僅低於去年十二月的三萬六千七百卅七元,也僅比去年一月略增百分之一點三二,相當於加薪四百七十八元。...(恕刪) 這段話用字技巧很深!一月平均薪資很明顯是把年終加進去,而經常性薪資是單指該月薪水,字面解釋好像是如此!說比去年比去年一月"略增"百分之一點三二,相當於"加薪"四百七十八元,但是前一句話卻說"低於"去年十二月的三萬六千七百卅七元...沒了?為何不說相當於減薪多少?如果數據上的略增可以轉換說成相當於加薪,為什麼低於卻沒轉換成相當於減薪?報喜不報憂嗎?新聞經常說無感加薪......最好是啦!何謂無感加薪? 實際上"有加薪",加不多或是被物價高漲壓下去了但是真的有加薪(加不多沒關係,但要真的有加)有幾個?我想應該是少數吧! 拿少數例子可以代表全部嗎?無論主計處或是勞委會的統計薪資,都被人詬病離現實太遠,這代表什麼?1. 可能做假2. 是真的,為何如此失真?因為貧富差距太大了我想應該是2,但是如果是因貧富差距太大....那做出來的平均薪資也沒意義可言了!因為失真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