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 kid wrote:
小國寡民的思維是很難創造出國際品牌的高度的...(恕刪)
什麼人玩什麼鳥
有品牌知名度的, 去講究包裝還合理
全聯社裡的豆芽菜, 有兩種包裝
塑膠袋跟透明泡殼裝兩種
同一家農場的產品, 泡殼裝的多三成價錢
消費者買哪一種?
結婚喜餅有些是餅乾先包裝在單一小塑膠袋裡, 然後再用白色PP盒裝著. 放在鐵製餅乾盒中, 外面再套一層紙盒,然後用個紙提袋裝著.
被罵了
好奇怪, 不是包裝越多越好嗎?
分析一下總成本, 這些包裝的材料採購成本, 比內容物餅乾還貴
我們公司有位客人是在百貨公司裡設櫃販賣的. 他在百貨公司的零售價格是我們公司給他的出廠價十倍.
同樣的東西, 我們出貨給普通商店裡的販售價格, 大約是出廠價的三倍
我自己就不願意在百貨公司買東西了
crab69 wrote:
好奇怪, 不是包裝越多越好嗎?
分析一下總成本, 這些包裝的材料採購成本, 比內容物餅乾還貴...(恕刪)
有高過最適邊際售價嗎?
如果沒有就表示它賣的動,這包裝成本就花的合理,
如果賣不動,表示這不是最適價格,它必須降價,
包裝成本自然就得降低,
最後花的成本必定滿足在邊際成本曲線內,這才是重點,
所有產品或服務都是如此,但有沒有用心完全可以看的出來,
包裝不一定要花很多錢,日本北海道許多B2C自營農家,
包裝一樣是用便宜的塑膠袋、紙袋、泡殼來做,但設計卻很用心,
蘋果不是本來就這麼大,三星也不是本來就這麼大,
小成本有小成本品牌經營玩法,等規模壯大,
自然也會有更大的,相對應的品牌經營需求出現,
這不是甚麼人玩甚麼鳥的問題,而是本質上經營者用甚麼心態看待自家產品或服務的問題。
P.S. 閣下不願意到百貨公司消費,表示你不是他們的目標消費者,
那他們不會以你的思維做為考量目標消費者輪廓,當成決策依據,
塑膠包裝的豆芽菜,和泡殼包裝的豆芽菜,都有在賣、價格不同,也都也人在買,
這是市場區隔的問題,如果真的泡殼賣不動或賣不好,它就會消失,如此而已
外包裝有這麼重要嗎?


























































































